投资者说明会结束后的第三天,证券部的监控系统再次发出警报。王涛盯着屏幕上的大宗交易记录,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 短短一个上午,三家外资机构通过券商营业部,以每股 78 元的价格,分别收购了辰星科技 4.2%、3.8%、2% 的股份,合计 10%。更让他心惊的是,这三家机构的实际控制人,都与约翰的道格拉斯基金存在关联。
“林总,约翰动手了!” 王涛拿着交易明细冲进办公室时,林辰正在和华鑫投资的王建军沟通定向增发的预案。看到数据的瞬间,王建军也皱起了眉:“他这是铁了心要控股,10% 的大宗交易,应该是提前和小股东谈好了协议转让。”
林辰快速核算:“加上之前的 8%,现在约翰总持股比例已经到 18%,距离我们‘毒丸计划’触发的 20% 红线,只差 2%。一旦他突破 20%,虽然能启动增发稀释,但过程中可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中小股东情绪又会受影响。” 他当机立断,对王涛说:“立刻通知董事会,启动定向增发预案,向华鑫、社保基金等国内机构增发 15% 的股份,募集资金 75 亿,现在就办!”
定向增发的流程本需一周准备,但在华鑫投资、招商证券的协助下,所有环节都在加速推进。华鑫投资承诺全额认购 30 亿,社保基金认购 25 亿,剩余 20 亿由招商证券牵头的国内机构联合体承接。法务部连夜起草增发协议,证券部同步向交易所提交申请,李娟则协调财务团队准备资金到账账户 —— 整个辰星团队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与时间展开赛跑。
与此同时,约翰也在密切关注辰星的动向。当他得知辰星启动定向增发的消息时,正在香港的办公室与三家外资机构负责人开会。“他们想通过增发稀释我们的股权,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约翰将手中的文件狠狠摔在桌上,“立刻联系交易所,质疑他们增发的合规性,就说辰星未充分披露增发目的,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然而,辰星的增发方案早已准备充分 —— 所有认购方均为长期战略投资者,增发资金将用于 AI 研发和海外业务拓展,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交易所很快审核通过了申请。五天后,定向增发正式完成,75 亿资金全额到账,辰星的总股本从 15 亿股增至 17.25 亿股。
增发完成的当天,辰星发布公告,约翰旗下机构的持股比例从 18% 稀释至 15%,彻底失去了触碰 “毒丸计划” 红线的可能,也丧失了控股的主动权。得知消息的约翰,气得砸碎了办公室的咖啡杯。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当晚就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新的计划:“既然增发拦不住,我们就发起要约收购,用溢价吸引中小股东出让股权!”
三天后,道格拉斯基金正式向市场发布要约收购公告:以每股 96 元的价格,要约收购辰星科技 5% 的股份,较当日收盘价 80 元溢价 20%。公告中还强调,“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更高的短期收益,若收购成功,将推动辰星进行战略重组,提升公司估值”。
要约收购的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再次陷入骚动。辰星的投资者交流群里,中小股东们又开始犹豫:“20% 的溢价,确实很诱人啊”“要是现在卖了,能赚不少”“但要是辰星后续发展好,长期持有会不会更划算?”
林辰深知,中小股东是这场争夺战的关键。他立刻召集国内机构召开视频会议,提出 “保底回购” 方案:“只要中小股东不接受约翰的要约,辰星的关联机构将在未来六个月内,以不低于 96 元的价格,无条件回购他们手中的股份,确保大家的收益不低于接受要约的水平。”
华鑫投资、社保基金等机构纷纷表态支持,招商证券还承诺为回购提供 20 亿资金保障。辰星随即发布公告,详细说明 “保底回购” 方案的细则,同时林辰再次召开线上投资者交流会,向中小股东解释:“约翰的要约收购只是短期套利,他若拿到股份,很可能会推动公司拆分;而我们的回购方案,既保障大家的短期收益,也能让大家享受辰星长期发展的红利。”
为了让中小股东更直观地感受到辰星的实力,林辰还在交流会上展示了 AI 实验室的最新研发成果 —— 工业设备故障预测算法的准确率已达 98%,即将在十家制造企业落地;东南亚智慧交通试点项目的首期工程也已完工,预计明年就能贡献营收。这些实打实的进展,让中小股东的信心再次坚定。
要约收购期限届满时,约翰的收获寥寥无几 —— 仅有不到 3% 的中小股东接受要约,他实际仅增持 1% 的股份,总持股比例增至 16%,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而辰星的 “保底回购” 方案,最终只有不到 5% 的股东申请回购,且多为急需资金的小散户。
当交易所公布要约收购结果的那天,林辰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辰星科技的大楼上。王涛兴奋地冲进来说:“林总,我们赢了!约翰的要约收购彻底失败了,现在市场上都在说,辰星是国内科技企业对抗外资恶意收购的标杆!”
林辰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约翰绝不会轻易放弃,这场股权争夺战,只是漫长战役中的一场关键较量。但此刻,他更加坚信,只要有国内机构的支持,有中小股东的信任,有团队的并肩作战,辰星一定能守住自己的阵地,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而远在香港的约翰,看着要约收购结果公告,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对着下属冷冷地说:“查,给我查辰星所有的业务和投资项目,我就不信找不到他们的软肋!”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