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院住院部的走廊像被按下了拥挤键,从楼梯口到病房门口,挤满了前来探望的人。付少宇躺在病床上,看着床头柜上堆成小山的水果篮和营养品,无奈地笑了笑——他不过是摔断了胳膊,却惊动了大半个学校。
“老大,你可真行,摔个跤都这么惊天动地。”李阳把一个变形金刚放在床头柜上,那是他珍藏多年的限量版,“医生说要躺多久?兄弟们轮流给你带饭!”
胡昱坤推了推眼镜,拿出个笔记本:“我整理了学习计划不至于落下功课,你看看这样调整行不行。”曲星宇则默默削着苹果,果皮连成一条不断的线,显然练过。
刘辉抱着吉他坐在窗边,轻声说:“等你好了,我把新写的歌弹给你听。就叫滚滚少宇东逝水哈哈哈。”陈默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个速写本,上面画着病房的场景,付少宇躺在床上,阳光落在他脸上,伴随着一句滚尼玛送给了刘辉。
王丽老师和范丽呆不了多久,说是要回去协调先锋队的工作,临走前反复叮嘱护士“多照顾点”。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排着队进来,每人说一句“教官好好养伤”就赶紧离开,生怕耽误他休息。
最热闹的当属女生们。张春兰带来了自己织的围巾,说是“养伤时围着暖和”;大姐,这是快五月份了好不好!蒋丽和王晓彤提着一摞英语习题册,“躺着也是躺着,不如背背单词”;孙子惠则拿着学生会的慰问信,念得声情并茂,逗得大家直笑。
李玲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她帮着整理探望者送来的东西,给水果篮贴上标签,把习题册分类放好,像个细心的管家。看到付少宇喝水不方便,她就用棉签沾着水给他润嘴唇,动作轻柔得像怕碰碎了什么。
“人太多了,会不会影响你休息?”李玲看着门口还在探头的人群,有些担忧地问。
“没事。”付少宇看着她额角的汗,心里暖暖的,“大家也是一片好意。”
正说着,病房门被轻轻推开,安昭穿着灰色僧袍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串佛珠:“付施主,贫僧来为你祈福。”他把佛珠放在床头,“这是开过光的,愿你早日康复。”付少宇白了他一眼,一句gnm送给了他。
人群渐渐散去,病房终于安静下来。付少宇看着窗外的梧桐树,树叶绿得发亮,心里却在盘算——医生说至少要休养一个月,可再过几天就是运动会了,国旗护卫队作为示范队,他这个教官怎么能缺席?
就在这时,脑海里响起系统熟悉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康复需求,触发“三百六十行”第四职业任务:体验“康复理疗师”(初级)】
【任务描述:学习骨折康复知识,配合治疗进行自我复健,确保按时参加新生军训】
【任务奖励:解锁“骨骼修复”辅助技能(加速骨折愈合20%),获得“康复指导”能力】
付少宇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系统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给出方向,康复理疗师?听起来正好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怎么了?”李玲注意到他的表情变化。
“没什么,”付少宇说,“我在想,能不能快点好起来。”
“医生说康复训练很重要。”李玲眼睛一亮,“我老师的老公是市医院的康复师,要不我请他来给你指导?”
付少宇正想说“不用麻烦”,系统面板再次弹出:
【触发任务分支:向专业人士学习康复知识。奖励:技能熟练度翻倍】
“那就麻烦你了。”他改口道。
第二天,李玲领着周医生就来了。他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温和又专业。“骨折愈合分三个阶段,”他拿出骨骼模型,给付少宇讲解,“现在是血肿炎症机化期,得先消肿;接下来是原始骨痂形成期,要开始轻度活动;最后是骨痂改造塑形期,才能逐步恢复力量。”
他教付少宇做最简单的握拳动作:“每天练五十次,慢慢增加,别用力过猛,以不疼为标准。”
李玲在一旁认真记录,把注意事项写在笔记本上:“周几可以开始抬臂?什么时候能拆石膏?”
周医生看着李玲紧张的样子,眼里闪过一丝笑意:“你比病人还上心。”
接下来的日子,付少宇开始了规律的康复训练。每天早上握拳,中午活动手腕,晚上在医生指导下做轻度的抬臂动作。起初伤口会疼,他就用太极的呼吸法调整,慢慢找到发力的技巧——不用蛮力,而是用意念带动肌肉,像太极里的“以意导气”。
李玲每天都会来,带着周医生的指示和新的训练计划。她会帮付少宇活动手指,给他读康复知识手册,甚至带来了弹力球,让他练习握力。
“今天感觉怎么样?”她把弹力球放在付少宇没受伤的左手里。
“好多了,”付少宇捏着球,能感觉到右手手指的力量在慢慢恢复,“至少能自己喝水了。”
李玲笑着递过水杯:“那我可要失业了。”
病房里的阳光每天都准时落下,落在两人身上,带着温馨的暖意。付少宇看着李玲认真记录训练数据的侧脸,突然觉得这场意外也不全是坏事
系统面板上的进度条每天都在增长:
【“康复理疗师”任务进度:30%。右手握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的40%,解锁“轻度活动”权限】
探视的人渐渐少了,但每天都有人来。张一民会汇报护卫队的训练情况,范丽带来先锋队的文件让他过目,张春兰偶尔会带着方阵队员的视频,让他看看训练成果。
他知道,自己一定能按时参加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