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的玉符再度发烫,比先前更灼人一分。路明未动,左手仍贴在青铜阵盘上,维持着共智阵的低频运转,右手却已滑向监察台侧沿,调出地脉全息图谱。那处波动仍在,微弱却规律,每十二息一次,如同某种呼吸。
他将画面放大至极限分辨率,瞳孔微缩。三十六次脉动,无一错乱,轨迹固定于中枢下方三百丈深处,不在任何已知节点之上。这不像是灵脉自然震荡,也不似法宝泄漏残留。更像是……被刻意送来的信号。
指尖轻点,他在监察台底层日志中新建加密记录:“代号‘辰隙’,一级观察项。”设定每半时辰自动截图存档,并启用远古符文解析模块——那是他曾用来破译青铜阵盘残纹的私藏工具。频率波形缓缓展开,与数据库中的封印节律逐一比对。前七组无匹配,第八组出现部分重合,对应词条为“星枢断链”,年代标注为洪荒纪元前中期,内容残缺。
他眉心微蹙,没有继续翻查。
转而接入北矿、西漠、南岭三地的实时监测节点,调取同一经纬深度的能量读数。北矿平静如常,西漠无异动,南岭地脉运行稳定。唯有中枢下方,这一缕波动持续存在,仿佛扎根于此。
不是外界渗透,也不是区域性震荡。它是独立的,唯一的,且……只在这里能被察觉。
他收回右手,在虚空中凝出一道极低强度的探测灵波,沿着波动路径反向推送。第一次,无反应。第二次,依旧。连续六次尝试后,第七次,那节奏突然停顿两息,随即恢复原状。
路明眼神一沉。
它回应了。
这不是自然现象。它感知到了试探,并做出了规避式的暂停。这种应激行为,超越了普通能量残留的范畴。哪怕是最精密的阵法余波,也不会对探测产生延迟反馈。
他静坐片刻,重新打开私人玉简,写下三行批注:“星辰错位征兆已现,灵气潮汐紊乱非季候所致,地脉异动具回应性。三者叠加,恐非偶然。”
笔尖顿住。
若此事公开,必引发连锁震动。各势力尚未完全信任彼此,此刻抛出未知威胁,极易演变为猜忌与退缩。可若隐瞒,一旦事态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他合上玉简,将其锁入监察台最底层的隐秘格。随后调出系统资源分配界面,将“辰隙”列为最高优先级监控项,启用闲置算力进行长期趋势建模。同时标记三处深层地脉感应桩的预设位置——分别位于东原断崖、西谷暗河入口、南丘古墓群下方。这些地点本就属于常规升级计划的一部分,明日调度例会时,只需以“加强全域感知系统稳定性”为由提出,便不会引起怀疑。
做完这些,他仍未松开左手。
共智阵阵心仍在微弱运转,十道接入光柱虽已熄灭,但核心频率依旧维持在待联状态。他知道,那些参与推演的强者们早已离席休息,唯有他还留在这里,守着这份刚刚浮现的异常。
窗外夜色浓重,殿内灯火未减。监察台上的投影不断刷新,地脉图谱边缘的波动依旧准时跳动。每一次起伏,都像是一次叩击,缓慢而坚定。
他闭上眼,意识沉入数据流。
并非所有危机都伴随战火与喧嚣。有些撕裂,始于无声的震颤,藏于地底深处,等你发现时,裂痕早已蔓延千里。
他睁开眼,指尖划过图谱,将最新一轮波动曲线导出,嵌入明日议程附件。文件命名极为平常:《关于优化边防感知网络的补充建议》。
无人会想到,这份看似普通的提案,实则埋着应对未知的第一道防线。
他重新将注意力投回阵盘。灵识连接未曾中断,反而加深了一层。他开始模拟不同强度的波动冲击下,共智阵能否保持稳定。结果不容乐观——若该信号增强至当前五倍,阵法核心将出现共振偏移,可能导致正在接入的灵识受创。
这意味着,它不仅能被感知,还具备干扰高阶系统的潜力。
他调出防护协议,悄悄在共智阵底层植入一段隔离代码。一旦检测到类似频率入侵,立即切断外部连接通道,仅保留主控终端直连。这项操作未走审批流程,属于越权行为,但他没犹豫。
有些决定,必须由一个人先行承担。
时间悄然推进,距黎明尚有两刻。
他忽然察觉,波动节奏出现了细微变化。原本十二息一次,现在第十一次跳动提前了半息,第十二次又延后了一息。整体周期不变,但内部节拍产生了偏移。
他立刻调出过去三个时辰的数据对比。同样的偏差,在三小时前也出现过一次,持续不到半盏茶时间便恢复正常。
这次呢?
他屏息注视。
波动继续。
第十三次回归标准间隔,第十四次略微缩短,第十五次恢复正常。
这不是随机扰动。
这是测试。
它在试探系统的反应阈值,观察是否有回应,是否会被追踪。每一次微调,都是对环境的一次探查。
路明缓缓收紧手指。
他不能贸然切断信号,否则可能惊动背后之物;也不能放任其持续接触,谁知道下一次调整会不会触发连锁效应?
他悄悄启用了监察台备用频道,将“辰隙”的原始波形截取一段,导入一个封闭的推演沙盘。沙盘无联网功能,纯粹用于本地模拟。他输入几种可能的源头模型:远古封印松动、异界能量渗透、人造信标激活……
逐一排除。
都不匹配。
最后,他尝试加入“主动意识驱动”变量。
模型瞬间收敛。
匹配度达到八成以上。
他盯着屏幕,良久不动。
若这真是某种意识体在通过地脉传递信息,那它的目的为何?是求救?警告?还是……入侵前的铺垫?
他关闭沙盘,删除临时文件,只保留一份加密副本存入私人玉简。
然后,他再次看向地脉图谱。
波动仍在继续。
节奏恢复了十二息一次的规律。
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但他知道,那不是错觉。
它察觉到被监视了。
所以它停顿,观察,再重启,用最原始的方式确认环境是否安全。
就像猎手布网前,先投石问路。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左手依旧贴在阵盘上,右手却已移到监察台下方暗格,取出一枚从未登记过的黑色玉符。表面刻着断裂的环形纹路,是他早年从一处废弃祭坛带回的遗物,一直未能激活。
此刻,他将一丝灵息注入其中。
玉符微微震颤,竟与地脉波动产生了极其微弱的同频共振。
他眼神骤冷。
这件东西,从未对外展示过,连记录都不存在。而它,居然能与那信号产生共鸣。
说明什么?
说明对方寻找的,本就是这类遗失之物。
或者……
本就是他。
他迅速收起玉符,重新归入暗格,动作平静,心跳却已加快。
不能再等了。
明日会议上,必须推动感应桩建设。
不仅要建,还要快。
他调出明日议程草稿,在“感知网络优化”条目下,追加一句:“建议优先部署于历史遗迹密集区,尤其是曾记载‘星坠之地’的坐标范围。”
这条修改看起来合情合理,甚至显得格外周全。
没人会怀疑,这只是为了提升监测精度。
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是在为一场尚未显现的对抗,悄悄布下第一颗棋子。
殿内寂静无声。
地脉图谱上的光点,又一次准时跳动。
路明端坐中央,双目微闭,左手未离阵盘,右手垂落身侧,指尖轻轻敲击监察台边缘,一下,又一下。
像在计时。
也像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