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那可是一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千岛之国啊!这里的岛屿星罗棋布,就像散落在大海中的珍珠一样。
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分布相对分散,所以市场潜力巨大。
早在几年前,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商机,并开始在这里布局。
他们精心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岛屿,开设了几家分店,为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正宗的川渝火锅和中餐美食。
如今,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在千岛之国掀起了一场火锅与中餐的风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而史国栋作为这家全球性火锅酒楼集团的总裁,更是将川渝味道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让印尼的食客们品尝到了地道的川渝风味。
这场火锅中餐风云,不仅让川渝味道在印尼站稳了脚跟,更让它成为了当地餐饮界的一颗耀眼明星。
随着口碑的不断传播,川渝味道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分店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可以说,史国栋的川渝味道在印尼正式开启了狂飙模式,前景一片光明。
雅加达的雨季总带着股潮湿的热意,林薇攥着那份烫金的授权书站在Sudirman大街上时,汗水已经浸透了真丝衬衫的后背。
史国栋在视频那头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魄力:“三个月,让‘鱼羊鲜’的灯笼挂遍雅加达。直营店打底,加盟店铺开,规矩由你定。”
她望着车水马龙里夹杂的清真寺尖顶,忽然想起出发前在重庆洪崖洞总店吃的最后一顿火锅。
沸腾的红汤里沉浮着雪白的鱼肉和羊卷,史国栋用筷子敲着碗沿说:“印尼人爱吃辣,又信伊斯兰教,这鱼羊鲜恰好避开猪肉,是天作之合。”
首批六家直营店的选址花了林薇整整三周。最麻烦的是位于老城区的那家,前任店主是个荷兰后裔,固执地不肯拆掉墙上殖民时期的油画。
“这是文化遗产。”老头操着生硬的印尼语拍着胸脯,林薇却盯着画框下那片被油烟熏黑的墙面皱眉——这里必须装下直径一米二的铜制火锅桌。
最终她让当地设计师做了个巧妙的悬浮展台,把油画嵌在透明亚克力罩里悬在半空。
开业那天,穿纱丽的本地姑娘端着盛满沙茶酱的白瓷碗穿梭其间,油画里的阿姆斯特丹运河与玻璃柜里的四川辣椒形成奇妙呼应,竟成了雅加达网红们争相打卡的景观。
麻烦在第四家店装修时找上门。伊斯兰学者协会的人带着电视台记者突然造访,指着菜单上“鱼羊鲜秘制汤底”的字样质问:“里面有没有酒精?”
林薇早有准备,当场拆开包装好的底料包,用不锈钢小勺舀出一勺递给为首的老者:“您看,只有牛油、辣椒和三十种香料,我们连料酒都用柠檬汁代替了。”
这场风波意外成了免费广告。当晚印尼国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播了三分钟,画面里林薇穿着改良版奥黛旗袍,用流利的印尼语解释“鱼羊为鲜”的汉字智慧。
第二天一早,就有戴着头巾的主妇们在未开业的店门前排队,想尝尝“被学者认证的中国辣”。
直营店刚步入正轨,史国栋的越洋电话就来了:“我看了报表,太慢。去找那些快倒闭的店,现成的厨房和执照,改造一下就能用。”
林薇将自己深埋在雅加达商会提供的破产名单中,仔细研究着每一个名字和相关信息。经过一番筛选,她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经营不善的本地海鲜排档。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些店铺的情况,林薇决定亲自带领团队去实地考察。他们来到了位于椰风港的一家海鲜排档,此时,这家店的店主正在拆除招牌。
正当林薇和她的团队走近时,店主突然用粤语问道:“中国人?”林薇有些惊讶,因为她并没有想到在印尼会遇到一个会说粤语的人。
店主是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男子,他自我介绍说他的祖父是清末时期来到印尼的华工。林薇向他解释了自己的来意,希望能够了解一下这家店的经营状况。
然而,店主却往地上啐了一口槟榔汁,不屑地说:“这地方邪门得很,三个月就换了四个老板,谁来都没用!”
后来才知道,所谓的“邪门”是附近清真寺的高音喇叭每天五次诵经,正好卡在饭点。
林薇却盯着海边的日落算出了新营业时间:“诵经结束后半小时开餐,让客人边吃火锅边看晚霞。”
她还请当地音乐人把经文吟唱改编成轻柔的背景乐,意外成了情侣们的新宠。
当林薇开始改造第17家店时,她遭遇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家店的原店主是一个欠了赌债的本地人,尽管他已经收了定金,但却坚决不肯交房。
更糟糕的是,他还带了十几个纹身的壮汉堵住了门口,这让林薇感到非常无奈和愤怒。
正当林薇准备报警时,隔壁香料铺的老板娘马老夫人突然用方言大声喊住了那些人。
林薇惊讶地发现,这位老板娘竟然是当地最大宗族的族长夫人!只见她不紧不慢地剥着豆蔻,然后用一种威严而又慢条斯理的语气说道:“中国人带来的是生意,不是麻烦。”
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壮汉们听到这句话后,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尴尬,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林薇对这位马老夫人充满了感激之情,她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位老夫人的出现,今天的局面恐怕会很难收拾。
从那以后,这位马老夫人成为了火锅店的常客。她不仅经常光顾,还会与林薇交流一些关于火锅的经验和建议。
有一次,马老夫人甚至亲自走进后厨,教厨师们如何用香茅和南姜来改良汤底,使得火锅的味道更加独特和美味。
林薇非常感激这位老夫人的帮助和支持,她觉得这位老夫人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给予了她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而这家火锅店也因为老夫人的光顾和改良,生意越来越好,成为了当地的一家热门餐厅。
在第 60 家店开业的那个特别的日子里,阳光明媚,热闹非凡。店门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人们簇拥着等待着剪彩仪式的开始。
林薇身穿一袭华丽的礼服,笑容满面地站在红绸布前,手中握着剪刀,准备为新店剪彩。
当她揭开红绸布的一刹那,突然发现红绸布下竟然藏着一只死蟑螂!
这一幕让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呼。
然而,林薇却面不改色,她冷静地示意保安迅速清理现场,然后转身拿起麦克风,面带微笑地对大家说道: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不要惊慌。这只蟑螂的出现,其实说明了我们的火锅味道实在是太香了,连不速之客都想来尝尝呢!”
她的幽默话语立刻引起了一阵笑声,原本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了下来。
接着,林薇继续说道:“为了感谢大家的光临和支持,我现在宣布,今天所有的客人都可以免费加一份我们店的招牌鱼滑!”
话音未落,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对林薇的机智和应变能力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对这家店充满了期待。
就这样,尽管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但林薇凭借着她的沉着冷静和幽默风趣,成功地化解了尴尬,让新店的开业典礼更加令人难忘。
当晚的员工会上,气氛异常凝重。负责加盟审核的阿明面色苍白,额头上不断冒出豆大的汗珠,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终于鼓起勇气坦白道:“最近有几家本地连锁火锅店的老板找过我,他们给我塞了钱,让我在资质审核时放水。”
阿明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却显得格外清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林薇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她的眉头微皱,眼神犀利地盯着阿明,注意到他袖口沾着的那一小片火锅油渍。
阿明继续说道:“他们说中国人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希望我能通融通融。”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愧疚。
然而,林薇却对阿明袖口的火锅油渍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这个总是声称自己吃不了辣的印尼小伙子,为什么袖口会沾有火锅油渍呢?而且,根据她的观察,这个油渍看起来不像是偶然沾上的,更像是经常接触火锅才会留下的痕迹。
林薇心中暗自思忖,难道阿明每天都在偷偷吃火锅?而且,他还加了两勺小米辣?这个发现让林薇对阿明的诚实产生了一丝怀疑。
就在斋月即将来临之际,一场真正的危机如暴风雨般突然袭来。令人震惊的是,12 家加盟店竟然同时接到了食材变质的投诉!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引起了轩然大波。
社交媒体上疯传着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视频,标题赫然写着“中国火锅用过期鱼肉”。这段视频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恐慌。
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林薇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她亲自带领团队对仓库进行了突击检查,决心揭开这起事件背后的真相。
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他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负责冷链的本地供应商阿林与阿明暗中勾结,对食材动了手脚。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个供应商阿林竟然同时向竞争对手供货,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背叛!
“要么我们好好合作,要么请阿明离职并承担法律责任,阿林你也一样,你现在打电话给那些造谣的媒体消除影响!”
林薇的声音冰冷而坚定,她将检测报告狠狠地拍在正密谈的阿明和供应商面前的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此时,窗外正好传来清真寺的晚祷声,那悠扬而庄重的诵经声,似乎在为这紧张的气氛增添一丝肃穆。供应商的目光落在报告上,那印尼语的公证章在他眼中显得格外刺眼。
经过一番沉默,供应商阿林终于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林薇站在一旁,双手抱胸,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就在几天前,林薇得知有媒体造谣他们的餐厅使用不新鲜的食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立刻安排了检测,并拿到了这份权威的检测报告。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薇没有选择退缩或妥协。她果断地决定让所有门店都挂上“透明厨房”的牌子,让客人可以全程观看厨师处理食材的过程。
这个决定起初让一些员工感到不解,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不仅没有影响生意,反而迎来了新一轮的排队潮。
印尼的客人们对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非常赞赏,纷纷表示更加放心地在餐厅用餐。
在改造第 126家店时,林薇经过深思熟虑后,将地点选在了巴厘岛的乌布。这个地方充满了艺术气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她的创意理念完美契合。
当她第一次走进那家即将被改造的木雕坊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店内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这些木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店主是一个对中国文化痴迷的艺术家,他坚决要求在火锅店里保留这些雕着龙凤的梁柱。他认为这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林薇被店主的坚持所打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空间。在与店主的交流中,她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让服务员穿上传统的巴迪克服饰,用毛笔在菜单上写字。这样一来,顾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火锅,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为了让这个创意更加完美,林薇决定每桌赠送一幅迷你木雕作为纪念。这些迷你木雕将由当地的工匠精心制作,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代表着巴厘岛的传统文化和工艺。
这个新的创意让林薇兴奋不已,她迫不及待地开始实施这个计划。她与当地的工匠合作,定制了巴迪克服饰和迷你木雕,同时培训服务员用毛笔书写菜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第 126家店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顾客们走进店里,立刻被那独特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服务员们身着传统的巴迪克服饰,优雅地用毛笔在菜单上书写,而每桌赠送的迷你木雕更是成为了顾客们的珍藏。
这家店不仅成为了美食的天堂,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林薇的创意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这正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
开业庆典上,史国栋从国内飞来,看着餐厅里满是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和本地人,突然对林薇说:“我原以为你最多开50家,没想到……”话没说完就被一阵欢呼打断——几个当地青年举着“鱼羊鲜”的灯笼,跳起了改编版的巴龙舞。
深夜收工时,林薇站在店门口看着印度洋的星空。手机里弹出员工群的消息,雅加达总店的厨师长说,有个印尼姑娘吃完火锅后,在留言本上用汉字写了“家”字。她想起刚来时,自己对着满街陌生的文字偷偷掉过眼泪。
如今“鱼羊鲜”的灯笼已经照亮了印尼的120条街道。红汤翻滚时,总能听见不同语言的欢笑——穿西装的白领用公筷夹着毛肚讨论项目,戴头巾的姑娘和中国游客比谁更能吃辣,卖香料的老太太教年轻服务员怎么熬制最地道的沙爹酱。
林薇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夕阳下,120盏红灯笼连成一片,像条跨越重洋的火龙。配文只有四个字:“鲜飘千岛”。
发送成功的瞬间,她仿佛又听见了重庆洪崖洞那熟悉的沸腾声,正和着千岛之国的海浪,一起奔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