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号”项目地下城,高斯宇的临时休息区
深度休眠,是一种介于睡眠与假死之间的奇特状态。
在高斯宇的感知中,时间的概念似乎被无限拉长了。他感觉自己仿佛化作了一叶孤舟,漂浮在一片漆黑、温暖而又宁静的精神海洋里。那些因为极限透支而濒临崩溃的脑细胞,在这片海洋的滋养下,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被修复、被滋养、被强化。
他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是一瞬,又或许是一个世纪。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那种几乎要将他灵魂撕裂的疲惫感已经消退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雨过天晴后的清明与通透。他的精神力,虽然远未恢复到巅峰状态,但已经足够支撑他,去完成这场创世伟业中,最精细、也最关键的收尾工作。
他从冰冷的金属地面上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放眼望去,这座由他亲手创造的、暂停了“生长”的地下城,如同一头陷入沉睡的史前巨兽,静静地匍匐在黑暗中,充满了宏伟而又寂静的美感。
“望舒,报告工程进度和剩余时间。”高斯宇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先生,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已完成65%。距离能量穹顶解除,还剩余47小时13分钟。”
“足够了。”高斯宇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自信。
之前的宏观构建,虽然耗费巨大,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蓝图的粗暴执行。而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他作为“总设计师”的功力所在。
因为,魔鬼,永远藏在细节里。
他再次盘腿坐下,意识沉入系统。这一次,他的操作界面,不再是那副宏观的、包含了整个地下城的区域蓝图。
他用精神力,像操作最高级的全息沙盘一样,将视角不断地放大、拉近、深入……
从整个地下城的鸟瞰图,放大到d区的工厂区。
再从工厂区的俯视图,放大到其中一个具体的厂房。
最终,他的视角,聚焦到了厂房内部,一个具体的工作台上。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工作台表面那由特殊合金构成的、拥有完美晶格结构的金属纹理。
从宏观到微观的切换,宣告着建造的重心,已经从“搭建骨架”,转向了“雕琢血肉”。
他首先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d区——智能制造工厂
这里,将是未来大学所有奇迹诞生的地方。从六代机的核心引擎,到各种超越时代的黑科技产品,都将从这里走下生产线。因此,这里的“细节”,至关重要。
“启动d区精细化构建。”
随着他一声令下,沉寂的纳米机器人军团再次被激活。
巨大的厂房内部,不再是简单的“生长”出墙壁和屋顶。
在高斯宇的精细操控下,无数的“构筑者”纳米机器人,开始在空旷的厂房地面上,直接“打印”出一台台庞大而又精密的工业设备。
一排长达百米,拥有着亚纳米级加工精度的巨型数控机床,其床身、导轨、主轴,全部由一种高刚性、零热膨胀的特殊记忆合金一体成型,其精度超越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德国母机数个数量级。
数百台外形流畅、拥有十二个自由度的超高精度机械臂,从天花板和墙壁上“生长”出来,它们的关节内部,直接“编织”进了微型的超导电机和传感器,灵活而又强大。
激光熔覆、电子束焊接、分子自组装……各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生产设备,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这座巨大的厂房内拔地而起。
而其中,最核心、也最让高斯宇倾注心血的,是位于整个d区最中心位置,一个被独立隔离开来的超级无尘车间内,那台正在被缓缓“打印”出来的,真正的“镇国神器”。
【纳米级3d打印母机】
这台机器,是高斯宇从系统兑换的、价格昂贵的核心科技之一。它不是普通的3d打印机,而是能够直接在原子层面上,操控物质进行“打印”的终极工业母机!
此刻,高斯宇正指挥着最精锐的一批纳米机器人,小心翼翼地构筑着它的基础框架。它的力场发生器阵列、它的原子束喷头、它的真空腔室……每一个零件的构建,都需要耗费他海量的精神力去进行校准和监控。
他没有能力一次性将这台复杂的母机完整地“打印”出来,但他首先将它的基础框架和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建造了出来。只要有了这个“鸡架子”,后续的完善工作,就可以依靠这台母机本身,进行自我复制和升级。
这就相当于,他在这里,种下了一颗可以“生”出一切工业奇迹的种子!
完成了对d区的重点规划,高斯宇又将视角,切换到了另一个他同样非常看重的区域。
E区 - 生态居住区。
如果说d区是大学的“铁拳”,那E区,就是大学的“心脏”,是维系这里所有天才大脑能够持续、高效工作的温柔港湾。
高斯宇深知,那些站在各个领域金字塔顶端的顶级天才,往往也是最挑剔、最敏感、最需要人文关怀的一群人。想要留住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在这里奉献自己的智慧,就绝不能只给他们冰冷的实验室和机器。
所以,在E区的设计上,他倾注了大量的人性化思考。
他没有将这里设计成军营式或者传统大学那种拥挤的集体宿舍。
在他的规划下,“生长”出来的,是一个个拥有至少五十平米使用面积的独立单间。每一个单间,都拥有独立的、干湿分离的卫浴系统,一个舒适的卧室,以及一个视野开阔的起居区。
最绝妙的设计,是每个房间的“窗户”。
这些“窗户”,并非真正的窗户,而是一整面墙大小的、8K分辨率的全息柔性屏幕。它们与AI“望舒”的数据库相连,可以根据居住者的心情,随意模拟出任何想要的窗外景色。
可以是清晨阿尔卑斯山顶的日出,可以是午后爱琴海的碧波荡漾,也可以是深夜东京塔下的车水马龙,甚至可以是潘多拉星球的奇幻森林……
高斯宇要让这些未来将要在这里,为了人类文明的火种而进行枯燥研究的天才们,拥有一个可以随时切换心情、放松身心的私人空间。
而整个E区的点睛之笔,是位于区域中央,那个被他命名为“伊甸园”的巨大中庭花园。
他指挥着纳米机器人,在这里“生长”出了一片模拟的草地,一条蜿蜒的、内部拥有活水循环系统的小溪,几座假山,甚至还有几颗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栩栩如生的“大树”。
而在花园的穹顶之上,他用特殊的发光材料,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可以模拟出从日出到日落,不同时段、不同色温阳光的“模拟太阳”。
他知道,对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的人来说,阳光、绿地和流水,是最奢侈,也是最能慰藉心灵的东西。
在完成了这一切之后,高斯宇又进行了一项贯穿整个地下城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无处不在的AI接口。
他像一个耐心的绣娘,在整座地下城的每一个角落——从实验室的仪器上,到宿舍的门禁,再到工厂的机床,甚至是“伊甸园”里的一棵“草”——都预留了与AI“望舒”主机相连的微型数据接口和高敏度传感器。
他要将整座地下城,从一砖一瓦,到一草一木,全部都置于“望舒”的神经网络覆盖之下。
他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座高科技的地下堡垒。
而是一个由AI管理的、拥有自我感知、自我调节、甚至自我进化能力的,庞大的、活着的“智慧生命体”!
……
时间,在这场精雕细琢的创造中,飞速流逝。
当能量穹顶解除的倒计时,只剩下最后两个小时的时候。
高斯宇终于缓缓地,停下了所有的操作。
72个小时不眠不休(除了那短暂的强制休眠)的极限创造,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他拖着疲惫到极点的身体,站立在地下城的中央,通过系统视角,审视着自己的作品。
一座宏伟壮丽、宛如艺术品般的地下王国,静静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冰冷的金属墙壁,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巨大的穹顶,充满了工业的美感;而生活区那模拟的阳光,又为这座钢铁之城,注入了一丝人性的温暖。
一股难以言喻的、属于创造者独有的巨大满足感和自豪感,充斥着他的胸膛。
这是他的王国。
这是他的基地。
这是他撬动整个地球的,第一个支点!
然而,巨大的满足感之后,是如同山崩海啸般袭来的、几乎要将他灵魂都碾碎的疲惫。
他的精神力,在这场长达72小时的极限压榨中,早已被消耗得一干二净,甚至连补充的速度,都跟不上透支的速度。
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整个人摇摇欲坠,几近虚脱。
他知道,自己,已经到达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