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京城的天气渐渐转凉,太医院的病人却丝毫未减。苏清鸢每日从清晨忙到深夜,既要坐诊接待络绎不绝的病人,又要指导药工炮制中成药,还要定期去慈宁宫为太后调理身体,连轴转了近一个月,眼底的疲惫渐渐藏不住了。
这日清晨,苏清鸢像往常一样来到慈宁宫为太后针灸。刚刺入第一根银针,太后就看着她眼下的青黑,轻声问道:“清鸢,最近是不是太累了?瞧你这精神头,比上次差了不少。”
苏清鸢手上动作一顿,连忙笑着回答:“回太后,臣女没事,只是最近病人多了些,忙了点而已,不碍事的。”
“怎么会不碍事?”太后拉过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心疼,“你是哀家的救命恩人,也是太医院的顶梁柱,要是把身体累垮了,哀家和太医院可怎么办?”她转头对一旁的李嬷嬷说:“李嬷嬷,你去跟院丞说一声,就说哀家下旨,让苏医正每五日休一日,好好歇一歇,不准再让她连轴转了。”
苏清鸢连忙推辞:“太后,万万不可!太医院现在病人这么多,臣女若是休息,会耽误病人诊治的。”
“耽误不了。”太后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太医院那么多御医,少你一日,还能没人看病了?你啊,就是太拼了,不知道心疼自己。听哀家的,就这么定了!”
不等苏清鸢再说什么,太后又接着说:“还有,你每次往返太医院和家里,都靠步行或坐轿子,又慢又颠簸。哀家让人给你准备了一辆轻便马车,以后出行就坐马车,既省时又舒服。”
苏清鸢心中一暖,眼眶微微发热。太后不仅关心她的身体,还为她的出行考虑得如此周到,这份恩情,让她无以为报。她对着太后深深鞠了一躬:“谢太后体恤,臣女……臣女不知该如何报答您。”
“傻孩子,说什么报答。”太后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你用心为哀家调理身体,治好那么多人的病,就是对哀家最好的报答了。快别说这些了,继续给哀家针灸吧。”
针灸结束后,李嬷嬷将一辆精致的轻便马车带到苏清鸢面前。马车通体呈浅棕色,车厢宽敞明亮,里面铺着柔软的锦垫,还放着一个小暖炉,即使在凉秋时节,也能让人感到温暖舒适。车夫恭敬地对苏清鸢说:“苏医正,太后吩咐了,以后小人就是您的专属车夫,您随时需要出行,吩咐一声即可。”
苏清鸢抚摸着光滑的车厢壁,心中满是感激。从慈宁宫出来,她第一次坐上属于自己的马车,车夫驾车平稳,马车行驶在宫道上,既没有轿子的颠簸,也比步行快了不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宫墙与树木,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用心地行医,不辜负太后的信任与体恤。
很快,苏清鸢“每五日休一日”的消息就在太医院传开了。御医们都羡慕她能得到太后如此特殊的关照,而苏清鸢则格外珍惜这难得的休息时间——每次休息,她都会带着母亲李氏、弟弟苏明轩和妹妹苏明玥,坐着马车去京城的集市上逛逛,感受市井的热闹与烟火气。
京城的集市远比青溪热闹得多。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有卖小吃的、卖首饰的、卖布料的,还有杂耍艺人在街头表演,引得围观人群阵阵喝彩。李氏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眼睛都亮了:“没想到京城的集市这么热闹,比咱们青溪的庙会还要热闹几分。”
苏明轩拉着苏清鸢的手,兴奋地指着一个卖书的摊位:“姐姐,你看那里有好多医书,咱们去看看吧!”苏明玥则对街边卖胭脂水粉的摊位格外感兴趣,拉着李氏的手,小声问:“娘,那个胭脂是什么颜色的?好看吗?”
苏清鸢笑着看着家人兴奋的模样,心里满是幸福。她带着家人品尝京城的特色小吃——甜而不腻的糖葫芦、外酥里嫩的炸糕、热气腾腾的馄饨;给李氏买了一匹上好的绸缎,让她做新衣裳;给苏明轩买了几本他心心念念的医书;给苏明玥买了一盒精致的胭脂,看得苏明玥喜笑颜开。
逛了许久,一家人都感到有些疲惫,于是便在街边的茶摊上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几杯温热的茶水,稍作歇息。
茶摊周围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李氏一边品着茶水,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与身旁的苏清鸢闲聊起来。
“清鸢啊,”李氏面带微笑,目光温柔地落在苏清鸢身上,“如今咱们在京城有了自己的家,你又找到了这么好的一份差事,娘心里真是高兴啊。”
苏清鸢听了母亲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握住母亲的手,说道:“娘,这都多亏了您和爹以前的教导,才有我今天的成就。”
说到这里,苏清鸢的眼眶微微湿润,她想起了已经过世的父亲。要是父亲还在世,看到她现在的样子,一定会为她感到无比骄傲的。
李氏似乎察觉到了女儿的情绪变化,她拍了拍苏清鸢的手,安慰道:“好孩子,别哭。你爹在天之灵也会保佑我们一家人的。”
苏清鸢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她坚定地对母亲说:“娘,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让您和弟妹们都过上好日子的。”
夕阳西下,苏清鸢带着家人坐上马车,缓缓向家的方向驶去。车厢里,苏明轩还在翻看新买的医书,苏明玥则小心翼翼地捧着胭脂盒,李氏靠在车壁上,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苏清鸢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踏实与温暖——太后的贴心安排,不仅让她有了休息的时间,更让她能陪伴家人,感受平凡的幸福。而这份幸福,也成了她在行医路上最坚实的后盾,让她能更有力量地去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