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三的清晨,长乐宫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玉石阶上。太后坐在软榻上,手中摩挲着一本烫金封皮的厚册子,眉头微蹙——再过一日便是苏清鸢与萧玦的大婚,她想起这孩子出身民间,从未经历过皇家婚仪的繁复流程,定然会紧张不安,甚至可能出错,心中便多了几分牵挂。
“林姑姑,你去把那本《皇家婚仪详解》取来,再让小宁子备好马车,你亲自去一趟靖王府,把册子给清鸢送去。”太后对着贴身宫女林姑姑吩咐道,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顺便把我的口谕带到,让李嬷嬷从今日起就住在靖王府,大婚当天全程陪着清鸢,有任何不懂的地方,让李嬷嬷及时指点,别让孩子慌了神。”
“是,奴婢这就去办。”林姑姑躬身应道,快步取来那本《皇家婚仪详解》。册子是太后年轻时成婚所用,封皮用赤金烫印着“囍”字与缠枝莲纹,边角虽有些磨损,却依旧透着庄重与精致,里面详细记录了皇家婚礼的每一个流程细节,是太后果断珍藏多年的物件。
半个时辰后,林姑姑乘坐的马车抵达靖王府。苏清鸢正在清鸢院的药房整理药材,听闻林姑姑到来,连忙放下手中的药筛,快步迎了出去。
“林姑姑,您怎么来了?是太后娘娘有什么吩咐吗?”苏清鸢笑着上前,语气带着几分恭敬与亲近。自她入宫为太后诊治后,林姑姑便常代表太后来看望她,两人也算熟悉。
“王妃娘娘安好。”林姑姑躬身行礼,双手递过那本《皇家婚仪详解》,“这是太后娘娘让奴婢送来的,说是怕您第一次经历皇家婚礼,不熟悉流程,特意把这本珍藏的婚仪手册给您送来,让您照着上面的细节准备,免得大婚当天出错。”
苏清鸢双手接过手册,入手沉甸甸的。她轻轻抚摸着烫金封皮,感受着上面细腻的纹路,心中满是惊讶与感动——她没想到,太后竟会将如此珍贵的私藏手册送给自己,这份心意,比任何贵重的赏赐都让她温暖。
“太后娘娘真是太贴心了,让您费心跑一趟。”苏清鸢连忙邀请林姑姑进屋坐下,春桃很快端来茶水。
林姑姑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太后娘娘还让奴婢给您带了口谕——娘娘说,知道您是第一次办这么大的婚礼,肯定会紧张。让李嬷嬷从今日起就住在靖王府,大婚当天从晨起梳妆到拜堂敬茶,全程陪在您身边。您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李嬷嬷就好,不用有顾虑。娘娘还说,让您放宽心,不用想太多,安心做最美的新娘,其他的事有她和王爷在,定不会让您受半点委屈。”
苏清鸢听到这话,眼眶瞬间微微泛红。她低头看着手中的《皇家婚仪详解》,心中满是感激——太后不仅为她准备了详细的婚仪手册,还特意安排李嬷嬷陪伴在侧,处处替她着想,生怕她在大婚当天出错或受委屈。这份细心与疼爱,让她少了许多对未知流程的惶恐,多了几分安心与底气。
“请林姑姑替我多谢太后娘娘,就说清鸢定不辜负娘娘的心意,定会好好研读这本手册,大婚当天定不会出差错,也会安心做最美的新娘,不让娘娘担心。”苏清鸢郑重地说道,语气中满是感激。
林姑姑笑着点头:“奴婢定会把娘娘的话带到。太后娘娘还说,若是手册上有看不懂的地方,或是对流程有疑问,随时派人去长乐宫问她,她随时都在。”
两人又聊了片刻,林姑姑便起身告辞,赶着回长乐宫向太后复命。苏清鸢送林姑姑到府门口,看着马车渐渐远去,才捧着《皇家婚仪详解》回到清鸢院。
刚进屋,李嬷嬷就迎了上来,看到苏清鸢手中的手册,眼中满是惊讶:“娘娘,这是……”
“这是太后娘娘送来的《皇家婚仪详解》,里面记录了大婚当天的所有流程细节。”苏清鸢笑着将手册递给李嬷嬷,“太后还下了口谕,让您从今日起就住在靖王府,大婚当天全程陪着我,怕我不熟悉流程,出了差错。”
李嬷嬷接过手册,翻开第一页,看到里面详细的流程记录,眼中满是赞叹:“太后娘娘真是细心!这本手册可是当年太后大婚时用的,里面的细节记录得比宫里的礼仪典籍还要详细,有了它,再加上老奴在一旁指点,您大婚当天定能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一整天,苏清鸢便在李嬷嬷的陪伴下,仔细研读这本《皇家婚仪详解》。手册里面的内容远比她想象中详细——从大婚当天晨起梳妆的“吉时”(卯时三刻),到梳妆时需佩戴的“十二支金钗”的顺序;从迎亲队伍抵达时“需出门迎接的礼仪”(屈膝半蹲,双手交叠于腹前),到迎亲时与萧玦的“对话话术”(需说“劳烦王爷亲自前来,臣妾有失远迎”);从拜堂时“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的“屈膝幅度”(拜天地需屈膝至九十度,拜高堂需屈膝至六十度),到敬茶时“端茶的手势”(双手托住茶杯底部,拇指扣住杯沿),每一个步骤都标注得清晰明了,甚至连“何时起身、何时开口、开口说什么”都有详细说明。
“娘娘您看,这拜堂时的屈膝幅度很有讲究,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李嬷嬷指着手册上的图示,耐心讲解道,“拜天地时要显得庄重,所以屈膝幅度大一些;拜高堂时面对的是长辈,幅度稍小,显得恭敬又不失得体。待会儿老奴陪您练习几遍,熟悉一下节奏,大婚当天就不会慌了。”
“好,有劳嬷嬷了。”苏清鸢点头,跟着李嬷嬷的指导,在屋内练习起来。李嬷嬷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她的动作,时不时纠正她的屈膝幅度与起身时机:“娘娘,屈膝时慢一点,保持身体挺直,别弯腰;起身时先提臀,再直腰,动作要连贯,显得优雅。”
苏清鸢认真听着李嬷嬷的指导,一遍遍地练习,很快便熟悉了拜堂的礼仪细节。练习完拜堂礼仪,两人又开始研究敬茶的流程——手册上不仅标注了敬茶的顺序(先敬太后,再敬皇帝,最后敬其他长辈),还详细记录了敬茶时的“祝福语”(对太后说“愿太后娘娘福寿安康”,对皇帝说“愿陛下龙体康健”),甚至连茶杯的“摆放位置”(放在长辈右手边的茶几上,杯耳朝向长辈)都有明确说明。
“这些细节要是没人指点,大婚当天还真容易出错。”苏清鸢看着手册上的记录,心中满是庆幸,“多亏了太后娘娘送的这本手册,还有嬷嬷在一旁指导,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娘娘您别担心,有老奴在,定不会让您出错。”李嬷嬷笑着安慰道,“大婚当天,老奴会一直跟在您身边,每一个流程开始前,老奴都会在您耳边提醒一句,您只要跟着老奴的提示做就好,放轻松,就当是平常练习一样。”
傍晚时分,萧玦处理完政务回到靖王府,看到苏清鸢与李嬷嬷正在研究婚仪手册,连忙走上前问道:“清鸢,手册看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都看得差不多了,有李嬷嬷在一旁指导,很多细节都弄明白了。”苏清鸢笑着抬头,眼中满是安心,“多亏了太后娘娘送的这本手册,还有她安排李嬷嬷陪着我,我现在一点都不紧张了,反而很期待明天的婚礼。”
萧玦看着她眼中的笑意,心中满是欣慰。他伸手握住苏清鸢的手,语气温柔:“那就好,我还担心你会紧张。有太后和李嬷嬷帮衬,咱们的婚礼定能圆满顺利。”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三人身上,也落在那本《皇家婚仪详解》上。手册上的烫金纹路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仿佛在见证这份跨越身份的疼爱与关怀。苏清鸢看着身边的萧玦与李嬷嬷,又低头看着手中的手册,心中满是安稳——她知道,有太后的贴心安排,有李嬷嬷的全程陪伴,有萧玦的温柔守护,明日的大婚,定会成为她人生中最美好、最圆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