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轩到省委办公厅综合处任职已过半月。他愈发清楚,秘书的真本事是“识、判、办、协、补”的综合硬功——见事早、判事准、干事实、协调顺、补位快,缺一不可。
白天一到岗,文件堆成小丘。他读文件从不止看字面,更带着“联动思维”。农业厅的农田请示,他标完数据,补注“需同步对接国土、财政部门,明确资金与规划匹配度”;发改委的产业草案,他旁写“建议协调邻省发改委,核实产业协同细节”。
中午留办公室,他不光整理文件,还会列“协调清单”。把涉及多部门的事项,按“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衔接节点”列清楚,提前想好可能卡壳的环节。
他格外注重观察沟通技巧。去茶水间时,听督查室同事催项目进度,记下“先讲政策要求、再谈实际困难”的沟通方式;看李秘书对接会议安排,学他“用数据说明紧迫性、用方案减少分歧”的话术。
一次协调省直单位调研,最见沟通功底。有两个厅局都想把调研点放自己负责的区域,互不相让。秦宇轩没简单传话,先分别找两局的联系人,说清“调研是为摸全省情况,两处各有亮点”,再提议“上午看A局的产业园区,下午去b局的乡村试点”,还主动协调车辆路线,最终两边都满意。
帮张处长整理分析会名单时,他发现两家重点企业的参会人时间冲突。他挨个打电话,先讲会议对企业的意义,再根据两人日程,协调一人现场参会、一人提交书面发言,既保了参会质量,又给足了企业面子。
张处长看在眼里,在处里说:“宇轩不光会干事,更会协调。能把复杂的事捋顺,这是秘书的核心本事。”
这话让竞争秘书岗的李伟和赵鹏更不服气。
李伟性子急,沟通全凭嗓门。一次让他通知各单位交材料,有人拖延迟交,他只会说“领导催了,赶紧交”,结果没人当回事。秦宇轩接手后,给延迟的单位打电话,先问“是不是遇到了统计困难”,再讲“材料要汇总给领导决策,晚了会影响你们的工作推进”,没半天就收齐了材料。李伟见了,撇着嘴说“就会耍嘴皮子”。
赵鹏的沟通则藏着算计。他知道秦宇轩要对接省统计局核实数据,故意跟统计局的人说“秦宇轩是新人,数据不用太较真”。秦宇轩去对接时,发现对方态度敷衍,立刻察觉不对。他没当面拆穿,而是拿出过往的统计公报,逐条比对说明“数据偏差会影响政策判断”,还承诺“后续有疑问随时联系我”,用专业和诚意打动了对方,顺利拿到准确数据。
事后,秦宇轩找到赵鹏,平静地说:“协调是为了把事办好,不是拆台。下次有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沟通。”赵鹏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没敢接话。
其他同事的小动作也没断过。有人传他“靠文章走后门”,秦宇轩午休时聊起过往:“在西北交大当老师时,牵头做教改调研,要协调十几个学院。一开始没人配合,我就挨个去学院办公室,听他们的顾虑,改调研方案,最后不光顺利完成,还出了实实在在的教改建议——沟通的本质,就是换位思考。”
大家听了,再没人提“走后门”。没真本事,光靠嘴说,既协调不好事,也站不稳脚。
半个月过去,他的笔记本记满了。除了工作要点和反思,还有一页专门记“沟通技巧”:对急性子的人讲效率,对谨慎的人讲细节,对基层单位多讲政策利好。
他知道,竞争才刚起步。但他不慌——秘书的真本事,是写得出、看得准、干得实,更能牵得头、搭好桥、聚合力。
就像他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的:“笔杆子是底气,协调力是纽带,唯有两者兼具,才能把秘书的活干到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