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的风穿过竹林,带着山雨欲来的潮湿。省纪委办案基地的灯光彻夜未眠,映照着梁明达和刘铮眼中沉淀的冷光——他们很清楚,闫守仁的落网,不过是撕开了一张覆盖全省的腐败巨网的边角。
闫守仁被捕,却如同一枚哑火的炸弹——人已落网,秘密却随着他掷向境外的背包,坠入未知的深渊。鲜少有人知晓,他并非孤身作恶,而是“老爷子”最隐秘的“影子”,这位远房堂弟,既是“老爷子”在陕西康南地区谋财害命的帮凶,更是其操纵官场、号称“地下组织部”的关键执行者。这些年,从乡镇科员到省直部门副职,多少人的仕途升降,都由“老爷子”一句话定夺,而闫守仁便是负责传递消息、收取“捐官费”的中间人,一本暗账上记满了官员的名字与对应的价码。
“他交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梁明达在指挥屏前负手而立,指尖划过屏幕上康南地区的工程地图,“真正的核心,还在那背包的硬盘里——不仅有他们在康南草菅人命的证据,更锁着全省‘买官进爵’的交易底册,那是一把能撬动半个官场的锁。”谁能想到,康南那座烂尾的民生大桥,本该用于加固桥墩的资金,一半进了“老爷子”的口袋,另一半成了某位省领导的“贺礼”;而反对工程违规推进的村民,最终“意外”坠入江中,案子被压了整整三年。
审讯室内,闫守仁神色平静,言语滴水不漏。他供出几本无关痛痒的商业账册、指认了两个边缘小官,却对硬盘密码绝口不提——他太清楚,那密码背后连着的,是“地下组织部”的命脉,是数十位厅局级官员的把柄,也是他唯一能保命的筹码。直到技术组从他皮带夹层中,取出那三张微缩密码卡,他眼中的侥幸才如冰裂般破碎。这卡片上的每一组纹路,都对应着一笔肮脏的交易:某县县长为升处级,一次性奉上两套房;某厅某处长期“孝敬”,才保住了分管工程的肥差。
“这是自定义矩阵密码的密钥。”中纪委特聘的密码专家抚着卡片,声如古井,“没有对应的密码本,强行破解只会触发自毁——里面的工程腐败清单和买官记录,会瞬间化为灰烬。”
密码本是什么?是一本书?一份文件?还是一段只有闫守仁知晓的密语?专案组连夜翻查他半生痕迹:办公室的旧籍、老宅的藏书、亲友的记忆……最终,在一本他青年时代翻阅至扉页泛黄的《新华字典》中,找到了答案——字典每页空白处的铅笔标注,看似随手涂鸦,实则是“密码对照表”:“木”代表“官员晋升”,“水”对应“工程回款”,而“火”,则是“需要处理的人”,康南那位村民的名字旁,便画着一个小小的“火”字。
当密钥与字典的字符在屏幕上首次匹配成功,跳出的第一行密文,便让全场寂静——那是一封来自某位已调任省部级要员的亲笔批示影本,内容并非公务,而是“同意将康南国土局副局长位留给张某,费用已收”,落款日期,恰是那位村民“意外”去世的第二天。
“收网。”梁明达只说了两个字,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清晨六点,“利剑”出鞘。康安、省城、外地……多地同步行动。西山院落中,“老爷子”腕上的手铐代替了掌心盘玩的核桃,他曾靠着“地下组织部”的势力,在省里呼风唤雨,如今再无机会摆弄那些“官场规则”;财政局彭处长的早茶未凉,人已坐上纪委的车,他是“老爷子”的“财务总管”,不仅帮着洗白工程腐败的赃款,更负责给“地下组织部”的“官员库”记账;发改委吴副巡视员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被唤醒,窗外朝阳正撕裂云层,他当年正是靠着“老爷子”的运作,才从冷门部门调到实权岗位,这些年也为“老爷子”的违规工程一路开绿灯,甚至帮着修改项目验收标准。
而闫守仁,在见到破译出的密文——尤其是那页记满官员名字与“捐官费”的暗账时,终于瘫软。他再也无法支撑,交出境外邮箱的密钥,供出硬盘的读取程序,像一具被抽去骨血的空壳——他知道,“地下组织部”倒了,工程腐败的底被掀了,康南的人命案藏不住了,自己再无翻身的可能。
境外组织在多方压力下妥协,交还背包与硬盘。当技术人员将密钥插入程序,解锁硬盘的刹那,更多黑暗被暴露在天光下:不止有“买官进爵”的交易记录、官员们的亲笔承诺,还有数段偷拍的视频——酒宴中,“老爷子”拍着某市委书记的肩说“下个月给你动一动”,对方立刻奉上一张银行卡;密室里,闫守仁汇报康南工程“问题已解决”,“老爷子”点头冷笑“少一个人,少很多麻烦”;而某建筑公司老板将一沓沓现金堆在桌上,笑着说“大桥的质量,您放心,保证‘过关’”。
“这不仅是康安的终局,”梁明达望向窗外渐亮的天光,指尖捏着那份工程腐败清单,“更是清理全省‘地下组织部’的开端——这些靠买官上位、靠工程敛财的蛀虫,一个都跑不了。”
刘铮沉默颔首,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些官员的名字上。硬盘中的数据如一把淬火的剑,既斩落了以“老爷子”和闫守仁为核心的黑网,也映出了更深处——那些隐藏在“正常提拔”“合法工程”外衣下的官场毒瘤。
天亮了,晨光照亮了康南连绵的群山,也照亮了案卷上密密麻麻的罪证。警笛声在城市各处响起,一场席卷全省的反腐风暴,正随着朝阳一同升起。而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