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一户人家略显杂乱的柴房里,一个旧背篓斜靠在柴堆边,四周散落着一些柴枝和枯叶,仿佛一位疲惫的旅者,承载着往昔乡村生活中无数次负重出行的记忆。背篓整体由竹篾精心编织而成,竹篾的颜色已不再鲜亮,呈现出一种暗淡的黄褐色,部分竹篾因长时间的磨损和使用,出现了断裂和松散的情况,使得背篓的边缘参差不齐。背篓的底部较为宽阔,呈椭圆形,能够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而篓身则向上逐渐收窄,两侧有两根用较粗竹篾编制而成的背带,背带由于长期与肩膀摩擦,变得光滑且有些变形。
陆延走进柴房寻找柴刀,目光被这个旧背篓吸引。他走上前,轻轻拿起背篓,感受着它那熟悉的重量和竹篾的粗糙触感。“这个旧背篓,以前跟着家里人翻山越岭,承载了好多生活的艰辛与收获。”陆延的眼神中满是怀念,思绪瞬间飘回到过去那些与背篓相伴的日子。
小时候,每到秋天,山上的野果成熟了,陆延就会跟着母亲背着背篓去山上采摘。母亲背着背篓走在前面,灵活地穿梭在山林间,将一颗颗饱满的野果采摘下来,放入背篓中。陆延则跟在后面,努力寻找着那些隐藏在树叶间的野果。当背篓装满时,母亲会把背篓背在背上,带着陆延满载而归。一路上,背篓里的野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陆延垂涎欲滴。
除了采摘野果,背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途。家里需要砍柴时,父亲会背着背篓去山上,将砍好的柴枝整齐地放入背篓,然后背着沉重的背篓回家。在农忙时节,背篓也会被用来搬运农具和农作物。陆延还记得,有一次自己试着背装满柴枝的背篓,可刚站起来就被压得摇摇晃晃,父亲赶紧过来帮忙扶住,笑着告诉他要等长大了才有足够的力气背动。
陆延还记得,有一年村里组织了一场背篓负重比赛,看谁能背着装满重物的背篓在规定的山路上走得又快又稳。父亲背着这个旧背篓参加了比赛。比赛当天,父亲步伐稳健,背着背篓在山路上健步如飞,最终赢得了比赛。那一刻,这个旧背篓仿佛也成为了荣耀的象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背篓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它渐渐被搁置在了柴房里。但每当陆延看到它,那些充满山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场景就会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
“这个旧背篓,见证了家里的日常劳作,也见证了我成长的点滴。”陆延感慨地说道。这时,你也走进柴房,点头说道:“是啊,它承载着乡村生活的记忆,是我们对过去充实而又质朴生活的怀念。”
陆延和你商量着如何让这个旧背篓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价值。或许可以把它清理干净,将其放在院子里作为一个独特的装饰品,里面种上一些藤蔓植物,让植物顺着背篓攀爬生长,为院子增添一份自然的美感;或许可以把它捐赠给村子的民俗博物馆,配上关于背篓在乡村生活中用途的介绍和图片,让后人了解过去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柴房里,透过窗户洒下的光线照在旧背篓上,它在陆延和你的注视下,仿佛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将继续在岁月中见证乡村的变迁,传承那份独特的乡村生活记忆与勤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