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那只玻璃鱼缸边缘有道裂纹,是前几年搬家时磕的,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倒也不漏水。缸里没养名贵的鱼,只有几条灰扑扑的小鲫鱼,还有块捡来的鹅卵石,水草是小区湖边捞的,在水里舒展着绿莹莹的叶子。
这鱼缸是林奶奶的“老相识”了,跟着她搬过三次家。最早在老平房时,鱼缸摆在院角,里面养着孙子钓的小鱼苗;后来搬进单元楼,鱼缸换了个靠窗的位置,孙子用零花钱买了水泵,说“让鱼住得舒服点”;现在孙子上了大学,鱼缸就成了林奶奶解闷的物件。
每天清晨,林奶奶都会端着小盆来换鱼缸水,水龙头滴下的水“滴答”落在盆底,她就坐在小马扎上,看着鲫鱼在水里摆尾巴。有回发现有条鱼沉在缸底不动,她急得给孙子打电话:“你看这鱼是不是病了?要不要带它去看兽医?”孙子在电话那头笑:“奶奶,它可能是在睡觉呢。”
鱼缸旁边总摆着个小瓷碗,里面盛着鱼食,是林奶奶特意买的细颗粒——她怕鱼噎着。喂鱼时她不撒太多,捏几粒放在指尖,轻轻捻进水里,鲫鱼们就围过来抢,尾巴搅得水纹一圈圈荡开,映着窗台上的太阳花,晃得人眼晕。
前阵子下暴雨,窗台漏进来点水,鱼缸里的水位涨了不少,鲫鱼们反倒游得更欢了。林奶奶找了块海绵吸水,不小心把鱼缸碰得晃了晃,裂纹处的胶带松了点,她赶紧找来新胶带,一层层缠上去,嘴里念叨:“老伙计,再撑阵子,等天晴了让你孙爷爷给你补补。”
孙子放假回来,看见鱼缸上缠满胶带,笑说:“奶奶,我给你换个新的吧,这缸都快成绷带怪了。”林奶奶拍他手背:“换啥?这缸里的水都养出感情了,换个新缸,鱼该认生了。”
有天午后,阳光透过鱼缸的裂纹照进来,在墙上投下道弯弯的光带,像条小彩虹。林奶奶看着光带里游来游去的鲫鱼,忽然想起孙子小时候,趴在鱼缸边数鱼:“一条、两条……奶奶你看它吐泡泡呢!”那时的笑声好像还泡在鱼缸的水里,轻轻晃一下,就能听见。
鱼缸里的水每周换一次,水草黄了就换新的,鲫鱼死了就再买几条,只有鱼缸本身,带着那道裂纹,在窗台上守着日子。林奶奶总说:“物件跟人一样,用久了就有念想,破了修修还能接着用,扔了才可惜。”
傍晚时,夕阳把鱼缸染成金红色,鲫鱼的影子映在缸壁上,像在跳皮影戏。林奶奶给鱼缸换了新的胶带,是孙子买的透明款,粘上去几乎看不见裂纹。她对着鱼缸笑:“你看,打扮一下,又精神了吧?”
水里的鲫鱼摆了摆尾巴,像是在应和。窗台的风带着晚香玉的味道飘进来,鱼缸里的水轻轻晃,把夕阳的金红晃成一片碎光——老物件和老人家,就这么守着慢悠悠的时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