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念雪一天天长大,她的“美食地图”也在两位妈妈的精心规划下,不断拓展着疆域。厨房,成了传递爱与创意的重要基地。
清晨,当阳光刚刚唤醒城市,苏家的厨房里已经飘起了淡淡的食物清香。苏瑶系着围裙,正站在料理台前,动作利落地准备着小念雪的专属早餐。
她不像传统做法那样只是简单冲泡米粉,而是会用小巧的辅食机,将蒸熟的铁棍山药、几颗蓝莓和少量配方奶一起搅打成细腻绵密的淡紫色糊糊。山药健脾,蓝莓护眼,温度也掌控得恰到好处,不会烫到小家伙娇嫩的口腔。
当这碗色彩漂亮、营养均衡的早餐被端到儿童餐椅上时,小念雪立刻被吸引了,挥舞着小勺子,迫不及待地“指挥”着:“妈妈…吃!”
午餐则更为丰富。枫若雪会展示她的“艺术天赋”,将煮得软烂的意面、切碎的西兰花和鸡肉末,在餐盘里摆成小熊脸的形状,用两片煮熟的胡萝卜做耳朵,一颗豌豆做鼻子。可爱的造型总能激发小念雪的食欲,让她自己动手“破坏”掉小熊,然后开心地把食物送进嘴里。
“看!小熊的耳朵被念雪吃掉啦!”枫若雪配合地发出夸张的声音,逗得女儿咯咯直笑。
苏瑶在一旁看着,偶尔会出声提醒:“鸡肉碎可以再细一些。”或者,“今天的蔬菜比例需要增加。”
她的监督确保了每一餐都不仅美味,更是科学。
下午的加餐时间,是枫若雪最爱的“甜品制作环节”。她会用成熟的牛油果和香蕉,加上一点无糖酸奶,打成丝滑的奶昔,装在带有卡通图案的吸管杯里。或者,将酸奶混合水果粒,倒入模具冷冻,做成健康无添加的水果酸奶冰激凌,在炎热的天气里给小念雪带来一丝清凉的惊喜。
每当这时,小念雪都会像只等待投喂的小鸟,眼巴巴地守在厨房门口,看到妈妈端着她的“好吃的”出来,立刻眉开眼笑,伸出小手。
而苏瑶,虽然不常亲手制作这些花哨的零食,但她却是食材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所有水果蔬菜的清洗、食材的选购标准、甚至饮用水的水质,都在她的严格把控之下。她书房的文件夹里,甚至有一份根据最新营养学指南为小念雪制定的、不断更新的“可食用清单”和“禁忌清单”。
晚餐通常相对清淡,但同样用心。熬得金黄的鸡汤作为底汤,煮上软糯的米粥,加入剁碎的青菜和鱼肉松,暖胃又营养。
看着女儿一口接一口,吃得香喷喷的样子,枫若雪觉得所有的辛苦和琢磨都值得了。她抽纸巾擦掉女儿嘴角的饭粒,柔声问:“好吃吗,宝贝?”
小念雪用力点头,鼓着腮帮子,含糊不清地说:“好次!妈妈…棒!”
这句稚嫩的夸奖,就是最好的勋章。
就连笼子里的面包,似乎也嗅到了空气中不同往日的、更丰富诱人的食物香气,它扒在笼边,黑眼睛里充满了对人类幼崽专属美食的好奇(以及一点点羡慕)。雪球则依旧淡定地嚼着它的提摩西草——兔生哲学:各兔有各命,专注自己的草就好。
这些专属于小念雪的“好吃的”,不仅仅满足了她的口腹之欲,更承载着两位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在爱的调味下,每一餐都成了童年里最温暖、最香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