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初春,林清绾站在母校的校史馆前,指尖轻轻抚过玻璃展柜里那张泛黄的照片——十七岁的五人组,站在校庆舞台上,谢临川站在最边缘,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展柜旁边的铭牌上写着:“记忆迷宫:一场跨越十年的青春救赎”。
这是她和苏晴共同策划的展览,将当年五人留下的物品、笔记和照片一一陈列,向来访者讲述那个关于真相与救赎的故事。
“清绾。”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转身,看见程野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风信子。他的眉眼依然如当年那般锋利,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沉稳。
“来了?”她微微一笑。
程野点点头,目光扫过展柜:“谢临川的东西也在?”
“嗯。”林清绾指向角落的一个玻璃盒,里面躺着一枚生锈的薄荷糖盒和那把黄铜钥匙,“还有这个。”她从口袋里掏出那枚碎玻璃吊坠,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程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你后悔吗?”
“后悔什么?”
“回到这里,重新面对这一切。”
林清绾望着展柜里的照片,轻声说:“有时候,记忆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用来治愈的。”
---
与此同时,陆离站在画廊的二楼,目光落在展厅中央的那幅新作——《记忆的回响》。画布上,五个人的剪影在光影中交错,背景是母校的教学楼,而谢临川的身影被放在最明亮的位置,仿佛他从未离开过。
“陆先生,有位客人想见您。”助理轻声提醒。
陆离回过头,看见苏晴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本相册。她的头发比十年前更短了,眼神却依然明亮如初。
“这是?”陆离示意她坐下。
苏晴翻开相册,里面全是她这些年来拍摄的照片——巴黎的街头、北京的胡同、纽约的夜景,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写着一行小字:“献给永远的十七岁”。
“我想把这些照片也放进展览。”她说,“毕竟,我们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只有五个人。”
陆离点点头,目光落在最后一张照片上——那是一株新生的树苗,生长在母校的角落里,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它还在长。”他轻声说。
---
夜晚,四人坐在母校的天台上,就像十年前那样。夜风微凉,远处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闪烁。林清绾从包里掏出那本《碎玻璃里的光》,翻到最后一页——
“青春从没有如果,只有永远在疼痛中野蛮生长的我们。”
程野忽然笑了:“你们记得吗?当年谢临川总说,碎玻璃也能折射出光芒。”
陆离举起酒杯:“现在,我们就是那道光。”
苏晴望着夜空,轻声说:“如果当初我们没有发现真相,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沉默片刻,程野回答:“可能永远困在那个雨季里。”
林清绾望向远方,眼神温柔而坚定:“但命运给了我们另一种可能。”
---
与此同时,巴黎的某个角落,一个陌生的男人站在窗前,手中握着一枚泛黄的薄荷糖纸。他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画廊,嘴角微微上扬——
“他们做到了。”
---
十年前的雨季,他们在地下室找到了真相。
十年后的初春,他们在记忆的回响里,找到了彼此。
碎玻璃里的光,依然在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