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还沉浸在尼古拉·特斯拉驾驭雷霆的神姿之中,心潮澎湃地一滑。
【天幕画面骤然一变,从刚刚实验室的璀璨电弧,瞬间切换至一片压抑、狂暴、仿佛能吞噬一切的黑色海洋!!】
【视频刚开始,就用一种带着敬畏与恐惧的语调问道:“印度洋,究竟有多恐怖?!!!”】
【画面剧烈晃动,仿佛拍摄者正身处惊涛骇浪之中。】
映入各时空观众眼帘的,是墨汁般翻滚的巨浪,天空阴沉得仿佛即将塌陷,狂风呼啸声几乎要穿透屏幕。
一艘巨大的钢铁货轮,在这天地之威面前,渺小得如同玩具,仿佛下一秒就要被撕裂、吞噬。
【视频里传来主播几乎被风声浪声掩盖的、断断续续的喊话:“我们现在正在印度洋上!一百多海里外有个强台风!!”】
各朝各代,无论是江河边的渔民,还是从未见过大海的内陆百姓,无不看得头皮发麻,毛骨悚然!
“老话说的好,‘水黑则渊’!这水黑得如同幽冥,底下得是多深的无底洞啊!”
“天爷啊!这...........这简直是修罗地狱!”
许多人光是看着那翻滚的黑水和狂暴的浪涛,就感到一阵阵头晕目眩,心口发闷。
仿佛那幽深的海底潜藏着某种难以名状的巨大怪物,随时会跃出水面,将一切拖入深渊。
昏暗的光线更是让人分不清是白昼还是黑夜。
大汉刘彻的注意力却被另一个细节吸引,他仔细看着那在风浪中虽颠簸剧烈却依然保持结构完整的钢铁巨轮,以及视频角落里偶尔闪过、虽然紧张但并未崩溃、甚至还能咧嘴一笑的船员。
“后世的舟船,竟坚固至斯?船员面对如此天地之威,竟能保有如此胆色?看来这航海之术,后世已发展至我等难以想象的境界了。”
他的心中,对探索远洋的渴望与忌惮交织在一起。
嬴政想起不久前才派往东海、寻求仙山与不死药的徐福船队!“徐福他们...........若遇上此等风浪.............”
永乐朝朱棣看到天幕上这如同地狱般的海况,惊得手中的茶盏都忘了放下。
“这..............这便是大洋之威吗?比之东海、南海,凶险何止百倍!”
一股对臣子安危的深切忧虑涌上心头,让他原本坚定的远洋决心都动摇了几分。
【视频继续:“主播说,他们船长告诉他们,现在没有退路,唯一的生路就是——‘抗台’!硬顶着风浪,稳住船身,慢慢挪出去!”】
【紧接着,画面切到船舱内部。】
【虽然整个空间都在剧烈地左右倾斜、上下颠簸,桌上的物品固定不住滑来滑去,但里面的船员们却显得异常镇定。】
【有人紧紧抓住固定物随着船体摇摆,有人甚至在尝试准备简单的餐食,脸上虽有疲惫,却不见绝望的惊慌。】
“真乃壮士也!”
各朝代不少人都由衷赞叹,“于这等险境之中,犹能面不改色,此等胆魄,绝非寻常!”
【视频开始冷静科普:“印度洋,是地球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猛烈的海洋之一。”】
【“它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南北最大跨度约900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约7600公里!”】
地图上标出巨大的尺度,对比显示出其面积的浩瀚。
一些较早的朝代和世代居住在内陆、连大湖都少见的百姓,看到那地图上标注的数字和广阔无边的蓝色区域,直接惊呆了:
“这...........一片海,这么大大吗!!!”
【视频给出更直观的对比:“它的总面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20%!这相当于—————22个印度那么大!!!”】
“好家伙!”
这下连见识广博的一些人都坐不住了,“这汪洋竟是如此无边无际!!!”
【视频解释其恐怖成因:】
【“由于大陆板块的剧烈运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在此持续碰撞挤压,因此这片海域地震频发,并常常引发毁灭性的海啸!”】
【画面配合板块运动动画和海啸冲击海岸的可怕景象。】
张衡看着天幕:“地动果真源于地下板块之冲撞!!”
他的理念得到了跨越时空的印证。
【视频话锋一转,揭示其价值:“但是,剧烈的板块运动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赋予了这片海域无比丰富的资源!”】
【“其中,全球超过40%的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分布在这里!尤其是波斯湾、孟加拉湾以及西澳大利亚海域!”】
各朝代 许多人看得一头雾水:“石油?此乃何物?竟藏在海中?还能燃烧不成?”
他们对这种后世工业的血液毫无概念,但能占据全球四成,定然是极其重要之物。
【视频最后指向其战略地位:“通过地图我们还能看到,这里拥有全世界最繁忙的航运咽喉————马六甲海峡!”】
【地图上突出显示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无数船舶符号穿梭其中。】
【“全球每年有近40%的海上贸易运输需要经过这里!每年通过的船只超过————9万艘!!!”】
“这么多?!!!”
“九万艘船从那里过去!!!”
有人 更加疑惑了:“海上如此危险,风暴地震海啸不断,为何还有如此多的船只非要往那里去??”
李世民的神色变得无比严肃和深邃,他凝视着那狭窄却至关重要的海峡和庞大的船舶流量,缓缓道:
“朕之大唐,是否也应造更大的海船,探更远的海路?”
一种前所未有的海洋意识在李世民心中萌发。
【天幕上的视频在展示了印度洋的恐怖与重要后结束。】
各朝各代有些人看着那惊涛骇浪,摸了摸胸口,感觉有点晕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