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的心情还沉浸在《石壕吏》的沉重氛围中,他点开了同一个Up主的下一个视频。
【视频刚开始,就用冰冷而精确的数字拉开序幕:】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一场将大唐拖入深渊的巨变爆发。此时,距离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仅仅过去了大约106年。”】
李世民的脸瞬间凝固了。
“一百零六年?”
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心中快速计算着,“承乾的子孙?”
一股寒意从他脊背升起,“短短百年,煌煌大唐,竟至于此?!承乾是如何教育儿孙的?竟将江山败坏至此!”
他不敢相信,自己亲手缔造的盛世,竟如此“短命”。
【视频的语气变得无比沉重:“这场名为‘安史之乱’的叛乱,是花国古代史上最血腥的叛乱!”】
【“仅八年时间,就让大唐王朝丧失了约——3600万人口!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七成!”】
无数在战乱中失去父母、子女、爱人的人们,看着那冰冷的数字,被勾起了最痛苦的回忆,失声痛哭,悲声遍野。
3600万,不再是史书上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无数破碎家庭的具象化血泪。
【“它彻底打断了盛唐的脊梁,让这个当时世界第一的超级强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与动荡。”】
【“安史之乱,是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反叛唐朝中央政府的叛乱。”】
【“而这一切的根源,还要从唐玄宗李隆基说起。”】
【“李隆基曾是一代英主,他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大唐的国力推向了巅峰,万邦来朝,富庶甲于天下。”】
老年杜甫看着天幕上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浑浊的眼中充满了追忆与感伤:
“可惜,可惜了啊.......”
强烈的今昔对比,让他心如刀割。
【视频揭示转折:“然而,进入天宝年间后,尤其是纳儿媳杨玉环为贵妃后,唐玄宗彻底沉溺于享乐之中。他将朝廷政务全部交给了宰相处理。”】
【“而先后把持朝政的,是口蜜腹剑的好相李林甫和外戚杨国忠!他们任人唯亲,排挤忠良,大肆敛财,使得朝政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急剧激化!”】
老年杜甫听到李林甫的名字,不由得紧握双拳,牙关紧咬,最终化作一声无奈又愤懑的长叹:
“国之蠹虫!!”
天宝年间,李隆基看到这里,脸色有些难看。
他知道李林甫有些专权跋扈,但也倚重其能力。
杨国忠是有些贪财,但毕竟是贵妃族兄........他并未觉得问题严重到如此地步。
至于“安史之乱”,他更是觉得是天方夜谭,难以置信,不敢相信安禄山那么憨厚老实的人敢叛乱。
武周时期,武则天看着天幕上对自己那个孙子的评价,对身边的上官婉儿冷声道:
“去,把李隆基那小子给朕叫来!朕倒要仔细看看,朕这个好孙儿!”
【“更致命的是,唐玄宗将募兵权彻底下放到了各地节度使手中!这使得节度使招募的士兵,几乎成了他们的私人部曲!”】
【“这些节度使们,手握重兵,控制地方财政、民政,权力极大,几乎等同于一个个割据一方的独立诸侯!”】
刘彻微微颔首:“原来如此!中央弱而地方强,尾大不掉,必生祸患!!”
【“唐玄宗时期,全国共设十大节度使,他们手中掌握的兵力,占到了大唐总兵力的——百分之八十五!”】
让安史之乱之前所有懂得军事和政治的帝王将相都倒吸一口凉气!
中央几乎成了空架子!
【“而在奸相李林甫执政期间,他为了杜绝那些有文化、有威望的边将入朝为相,威胁自己的地位,向唐玄宗建议:”】
【“‘陛下可多用寒族、胡人担任节度使,彼等不识汉字,无甚文化,难以入朝拜相,必能对陛下感恩戴德,忠心不二。’”】
【“正是这个‘以胡制汉’、巩固私权的建议,使得身为杂胡的安禄山,得以脱颖而出,一步步攫取巨大的权力!”】
安史之乱后期的人们对李林甫和安禄山恨得咬牙切齿:“国贼!皆是国贼!”
白居易气得恨不得能钻进天幕里,对着李林甫和安禄山狠狠唾骂!
【“安禄山为人极其聪明狡猾,他深谙钻营之道。将通过各种手段赚来的巨额财富,全部用来贿赂往来朝廷的官员、宦官,请他们在玄宗皇帝面前不断为自己说好话。”】
【“就这样,‘忠厚可靠’、‘战功赫赫’的安禄山逐渐进入了唐玄宗的视野,并赢得了他的高度信任。”】
【“安禄山的官位一路飙升,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近二十万精兵!”】
【“安禄山凭借超高的情商,极得李隆基欢心。甚至在自己45岁、官位显赫之时,竟然请求认29岁的杨贵妃为‘干娘’!”】
刘邦:“这胡儿..........为了往上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感觉自己比起安禄山,还是甘拜下风。
知晓安史之乱的人 则感到一阵恶心与荒谬:“恬不知耻!滑天下之大稽!”
【“不仅如此,安禄山晚年特别肥胖,体重据说超过三百斤。但就是为了讨唐玄宗高兴,他居然能挺着这巨硕无比的肚子,在宫廷上跳动作迅疾、节奏明快的‘胡旋舞’,旋转起来‘其疾如风’!”】
【视频放出一个极度肥胖的人在飞快旋转的搞笑画面】
【“灵活的如同良子一般!”】
各朝代的古人看着那滑稽的画面,一边觉得不可思议,一边又对“良子”是谁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