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滑动屏幕,新的视频标题带着一种疑惑弹了出来:
【有网友问:为什么虾长得那么适合被吃?】
咸阳宫内。
正值饭点,嬴政看着天幕上色泽诱人的大虾,深以为然。
这虾肉质鲜甜,壳红肉白,去壳后形态规整,蘸以酱醋,确是美味。
“吩咐下去,”
他侧首对侍从道,“令尚膳监呈一道翡翠虾环来。”他觉得这问题问到了心坎上。
未央宫中刘彻亦有同感,尤其是那q弹的口感,令他回味。
“此物天生地养,形态如此,莫非真是上天赐予我等口腹之享?”
他觉得这虾简直是为餐桌而生的。
乾隆皇帝看着天幕,得意地捋了捋胡子,想起了自己的“杰作”:
“这虾仁配以龙井新茶,清鲜至极,正是朕的‘龙井虾仁’之妙处!来人,传御膳房,朕今日要用这道菜。”
北宋,山东海边几个刚赶海回来的孩童,怀里鼓鼓囊囊地揣着一堆活蹦乱跳的小虾,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正迫不及待地往家跑,想着让母亲做成鲜美的虾汤或炸得酥脆。
【就在这古今一片“虾甚美味”的共识中,视频话锋陡然一转:】
【“我的天哪!我真的好久没听过骂人骂得这么难听的话了!”】
大宋某酒楼内, 一个正夹起一筷水晶虾仁准备送入口中的纨绔子弟,动作顿住了:
“???”
“好吃..........怎么就成了骂人?”
他看了看筷间晶莹剔透的虾仁,又看了看天幕,一脸茫然。
视频开始一本正经地“反驳”这位网友:
【“人家虾虾已经把所有的内脏器官都集中到头部了!”】
【画面用动画清晰标注出虾头内的器官。】
纨绔子弟心想:“这岂不美哉?吃的时候只需弃头取身,干净利落,更方便了!”
【“这是为了利用头部坚硬的壳来保护重要内脏,又安全又节省空间!而且还不用全身披挂重甲,大大节省了能量消耗!这是多么优秀的进化方向!”】
【动画演示着虾的“设计精巧之处”。】
刘彻看着那精妙的结构,略微挑眉,发出了灵魂疑问:
“它们进化时.........就没考虑过这样会让天敌觉得它们更‘好吃’、更‘方便食用’吗?”
苏轼在一旁默默点头,虽然觉得视频说得有道理,但嘴里的馋虫还是被勾起来了:“然其味甚美,弗能拒也。”
【视频继续痛心疾首:】
【“这根本不是为了方便别人去吃它们啊!!”】
【“还有!它们把身体用肌肉填满,是为了在遇到危险时能瞬间爆发,跑得更快!是为了生存啊!”】
海边村落, 那个正眼巴巴等着母亲煮虾的孩子,看着锅里渐渐变红的虾,小声嘀咕:
“可是.........虾肉紧实弹牙,就是因为里面的肉才好吃呀.........”
李世民看着天幕赞同道:
“此言虽有理,然其结构去头去壳确实便利,肉质饱满紧实,确是佳品。”
他觉得这虾进化得..........确实很贴心。
【“可是可怜的虾虾怎么也没想到!会遇上陆地上这么一群不讲武德的两脚兽!!”】
【画面出现人类捕捞的各种场景。】
【“我们不光祸害陆地上的飞禽走兽,连海洋也不放过!尤其是它!虾虾做错了什么?!它进化得那么努力!!”】
那海边孩子可不管这些,他美滋滋地夹起母亲刚剥好的、蘸了酱油的大虾,一口咬下,鲜甜弹牙,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天幕说的啥?不重要,好吃就行!
【视频试图从能量角度为虾辩护:】
【“按常理,人类这么大的体型,耗费力气去捕捉那么小的虾,获得的能量可能还抵不上消耗的!虾在同等体型的生物里,已经进化得相当完美了!!”】
朱元璋看着天幕,哑然失笑:
“单独去捉,自然不划算。可咱有网啊!一网下去,渔获万千,何谈抵不上消耗?”
他觉得这视频想法过于天真。
【视频最后,发出了终极灵魂拷问,也是精准的吐槽:】
【“但是咱就是说,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生物进化,它压根就没考虑过‘馋’这个bug级别的因素啊!!!”】
黎哲看到这里,简直不能更同意,立刻发了一条弹幕:
【“是的是的!虾最好再努努力,下次进化直接把虾线也整没了!那就完美了!(狗头)”】
刘彻看到这条弹幕,嘴角忍不住又是一抽:
“.........这小子,想得倒挺美!”
虽然他也觉得要是没那根黑线,吃起来确实更爽。
苏轼更是拍案叫绝,哈哈大笑:
“妙哉!此议深得吾心!”
当即拉着弟弟苏辙:“子由,走,去酒楼!今日必点一盘油爆虾!”
黎哲笑着点开评论区。
【热评第一条获得了最多点赞:】
【“没骨头,只有一根虾线,蛋白质含量高,搁以前就是一网捕上来一大推,水一煮库库就是造!有的沿海地区甚至不用煮,酒腌腌就能吃,味道鲜甜——不吃它吃谁?(狗头)”】
黎哲深表同意,回复道:【“就是就是!天生我材必被吃!”】
李白:“.......?”
他往下翻,第二条热评更是引发了广泛共鸣:
【“苹果:我努力进化到果肉饱满、颜色鲜艳、水分充足,就是为了让动物吃了我好传播种子。”】
【“人类:哦,无聊的水果。”】
刘彻和那个纨绔子弟对此深表赞同:
“确实,比起虾之鲜、肉之香,苹果虽不错,终究略显平淡。”
然而天幕下正在为温饱奔波的贫苦百姓看了却只能苦笑:
“有得吃便是天恩,还管什么无聊不无聊?”
在美食引发的跨时空共鸣与争议中,黎哲的手指再次一滑,新的视频开始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