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的“巧遇”之后,陆沉渊对苏晚的调查方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仅仅局限于数字世界的追踪,开始更多地关注她的现实行为,尤其是她的摄影工作。
苏晚作为摄影师,需要经常外出采风,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和环境。这为她收集情报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但同样,也更容易留下现实的痕迹。
秦昊调取了苏晚近几年来公开发布的所有摄影作品,以及一些摄影展的参展记录,交给“深潜者”的行为分析专家进行研判。
“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几天后,秦昊带着分析报告找到了陆沉渊。
“说。”
“苏小姐的摄影作品,尤其是那些获奖或引起关注的作品,题材非常广泛,从市井烟火到自然风光,从人物肖像到静物写生,技术无可挑剔。但是,”秦昊顿了顿,指着报告上的几张放大打印的照片,“我们的分析师注意到,在她的一部分作品中,尤其是那些看似随意捕捉的城市街景或人群剪影中,总会‘无意间’拍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点,或者人物。”
陆沉渊接过报告,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被红圈标记出来的细节。
一张名为《黄昏的十字路口》的作品,背景里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窗边,坐着一个只露出半张侧脸的男人。分析师标注,此人是某国潜伏已久、已被“深潜者”记录在案的情报人员。
另一张《雨巷》,在巷子深处模糊的阴影里,有一个废弃邮箱的特写。那个邮箱,经过核实,是某个已解散的走私团伙曾经使用过的死信箱。
还有一张《港口晨雾》,在弥漫的雾气中,一艘货轮的船名被巧妙地虚化,但那艘船的航线特征,与几起未破解的精密仪器走私案高度吻合……
类似的“巧合”,在不同的作品中,出现了不下十次。
“这些是她公开发表的作品,”秦昊补充道,“我们无法确定,是她无意中拍到的,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后者,那她的观察力和对‘目标’的敏感度,堪称恐怖。”
陆沉渊看着这些照片,眼神越来越冷。如果说之前还只是怀疑,那么这些散落在艺术作品中的“真实”,几乎就是苏晚身份的佐证。
她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摄影师。她用艺术作为伪装,她的镜头,或许就是她收集情报的工具之一。
“这些地点和人物,后续有什么情况?”陆沉渊问。
“我们根据这些线索进行了跟进。”秦昊回答道,“那个情报人员在照片发布后不久就转移了。那个死信箱在我们发现时已经彻底废弃。那艘货轮在下次入港时受到了海关的严格检查,但一无所获……似乎,每次她的照片‘无意’暴露了某些信息后,相关的线索很快就会断掉。”
是打草惊蛇?还是……有人在她发布照片后,就立刻采取了补救措施?
陆沉渊几乎可以肯定,是后者。是苏晚,或者她背后的那个“团队”,在利用她的摄影作品传递信息、或者达成某种目的后,迅速清理现场。
好高明的手段!好隐蔽的通道!
他将报告扔在桌上,走到窗边。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城市华灯初上。
他想起了苏晚在“幽灵岛”上,解读那些古老符号时的笃定;想起了她在慈善晚宴上,那“恰到好处”的一撞;想起了在咖啡馆里,那迅捷无比的规避……
所有的线索,如同散落的拼图,正在他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一个模糊却令人心惊的轮廓。
苏晚,很可能不是一个被保护者,她本身就是那个“团队”的核心,是一个极其优秀的……情报分析师,甚至更多。
他必须证实这一点。
“安排一下,”陆沉渊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我要亲自去她的‘拾光书屋’看看。不是以顾客的身份,而是以……调查者的身份。”
他要去那个她经营了多年的“据点”,亲自寻找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