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观阵的余波未平,丞相萧何的邀帖已送至西苑客舍。
此番非是宴饮,而是直指核心——
考绩。
地点设在萧何处理政务的“计相殿”。
殿内不似未央宫主殿那般煌煌威压,却另有一番气象。
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玉简书橱,分门别类,标注着道庭各州郡的田亩、户籍、税赋、仓储数据。
空中悬浮着数十面流光溢彩的水镜,其上数字符文如瀑布般流动,映照出浩瀚道庭的运转脉络。
空气中弥漫着书卷气与淡淡的灵墨香。
萧何依旧是那身儒雅官袍,见诸葛亮到来,放下手中正在核算的玉简,起身相迎,笑容温和:
“诸葛丞相,冒昧相邀,还请勿怪。闻听炎汉治理有方,萧某心痒难耐,特请丞相一来,共享数据,探讨一二。”
言辞客气,眼神却如最精密的算盘,透着审视与衡量。
“萧相国言重了,亮,敢不从命。”
诸葛亮拱手还礼,自袖中取出一枚特制玉简,双手奉上。
“此乃炎汉城近三年之户籍、田亩、工坊产出、税赋、仓储明细,请萧相国过目。”
萧何接过玉简,指尖灵光一闪,将其内容导入身旁一面空着的水镜之中。
霎时间,水镜之上,数据如活物般流动起来!
起初,萧何神色尚算平静。毕竟荒原初立,基数太小。
然而,随着数据不断展开,他抚须的手渐渐慢了下来,眉头微微蹙起,眼中开始流露出惊讶。
“嗯?流民归附速率,月均递增三成七?竟无反复?”
“辟田亩数,一年内扩张五倍?如何解决瘴气侵蚀与地力问题?”
“龙鳞甲月产……三百套?元戎仙弩……百具?”他看到工坊产出时,终于忍不住轻吸一口气,“这等产出效率,堪比道庭直属之大型匠作监!”
“税收……以工坊、商贸为主,农税竟不足三成?且岁入连年翻番?!”
“仓储灵谷,竟可供全城三年之需?如何做到的防腐与灵气不失?”
一条条数据,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萧何这位道庭大管家心上!
他执掌道庭内政多年,深知治理之难。尤其是开拓初期,往往投入巨大而见效缓慢,且弊端丛生。
可这炎汉的数据,简直违背常理!
发展之速,效率之高,秩序之稳,远超他的预料!
这已非“治理有方”可以形容,简直是……奇迹!
萧何猛地抬头,看向诸葛亮,目光灼灼:“诸葛丞相,你这数据……属实?”
诸葛亮羽扇轻摇,淡然道:“句句属实,亮愿以道心起誓。炎汉初立,百废待兴,唯有精打细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于绝境中求生。”
萧何放下玉简,在殿内踱了几步,忽又停下,目光锐利:“人口吸纳如此之快,如何安置?如何确保无奸细混入?如何避免与原住民冲突?”
诸葛亮对答如流:“登记造册,分田到户,以工代赈。设‘巡城司’与‘民安堂’,明暗结合,稽查不法。与原住民(指归附部族及九头虫等)订立契约,利益共享,划定界限,违者共讨之。”
“工坊效率如此之高,匠人从何而来?技艺如何传承?”
“开办‘炎汉学院’,设工匠科,不拘一格,有教无类。优胜劣汰,能者多酬。更与兰蒂斯、叶凡、韩力等交流技艺,博采众长。”
“税赋以工商为主,如何确保稳定?若遇战事,商路断绝,又如之何?”
“故需广积粮,深挖仓。鼓励灵植、畜牧,保障基本。开拓多条商路,不将鸡蛋置于一篮。更储备战略资源,如星泪金、古龙蜕皮等,以备不时。”
一问一答,如同高手过招。
萧何的问题越来越细,越来越深,直指内政核心难点。
诸葛亮的回答则条理清晰,既有原则,又有具体举措,许多想法让萧何都觉耳目一新。
谈及官员考核,诸葛亮提出“天地贡献度”概念,不仅看修为,更重实际政绩、民生改善、技术创新,引入民众评议,打破唯修为论。
谈及监察,他提出“光影双轨”,明有监察司,暗有直报渠道,并设“风闻奏事”之权,鼓励揭弊,同时严防诬告。
谈及民生,他主张“藏富于民”,降低基础税率,鼓励创业,同时以国营工坊掌握关键行业,平抑物价,并以“贡献度”换取修炼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萧何听着听着,眼神从最初的震惊,变为欣赏,最后竟流露出几分遇到知音的激动!
“妙!妙啊!”他抚掌赞叹,“丞相这‘天地贡献度’,可谓切中时弊!道庭如今,确有不少修士,空有修为,却于国于民无益,反成蠹虫!还有这‘光影双轨’‘藏富于民’……许多想法,与萧某不谋而合,然丞相之法,更为系统,更具操作性!”
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走到一排书橱前,指着那浩瀚如烟的数据:“诸葛丞相,你看,道庭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然尾大不掉,积弊甚多。许多良策,推行下去,往往变形走样。今日与君一席话,胜读百年书!若有可能,真希望丞相能留在长安,与萧某一同梳理这天下钱粮,革除积弊!”
这话已是极高的评价与认可,甚至带着一丝招揽之意。
诸葛亮谦逊道:“萧相国过誉了。亮之浅见,不过是在荒原那等特殊环境下,逼出的些许权宜之计。道庭底蕴深厚,非炎汉能及,萧相国执掌中枢,调和阴阳,方是大才。”
萧何摇头苦笑:“底蕴深厚,有时亦是枷锁。不如荒原,可放手施为。”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陛下对丞相,亦是欣赏有加。吕后那边……丞相还需小心。不过,只要于道庭有益,于民生有益,萧某,必在陛下面前,为炎汉据理力争!”
这一番考绩与论道,非但没有为难诸葛亮,反而为炎汉在道庭核心,赢得了一位重量级的盟友与知音。
离开计相殿时,诸葛亮回首望去,只见萧何仍站在那水镜前,反复观看着炎汉的数据,口中喃喃:
“炎汉……诸葛亮……真乃王佐之才也。假以时日,这九天格局,恐因他而变……”
夕阳余晖透过窗棂,将殿内悬浮的水镜染成一片瑰丽之色,也映照着萧何那充满期待与隐忧的复杂面容。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