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木狼的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他强行挤出几声干笑,试图掩饰那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惧意:
“你这贼…贼和尚。”
“你在这里逗本王我笑呢?”
“拿着一根毫毛就想来诓骗本王?”
“你是当本王是三岁孩童吗?”
“你们出家人不是讲究‘不打诳语’吗?”
奎木狼话虽说得强硬,但他那握着钢刀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发白,高大的身形竟在微微发颤。
“哦?”
凌阳眉毛微挑,脸上依旧是那副令人捉摸不透的淡然笑意,
“你不信?”
凌阳看着奎木狼,笑着便要做个吹气的动作,但莆一低头,
就在他低头做这个动作的瞬间!
异变陡生!
凌阳只觉得眼前金光一闪,劲风扑面,几声沉闷的哼声几乎同时响起。
待他反应过来,定睛一看,手中已是空空如也。
抬头望去,只见奎木狼摊开的手掌中,正静静地躺着那根金色毫毛,不是他刚才拿着的那根又是何物?
而在凌阳身侧不远,五方揭谛中的几位正踉跄着向后退出数步,显然是被刚才突袭上前的奎木狼所击退。
到底是一方神将,打过不少战斗,知道先解决威胁最大的存在。
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这根要命的毫毛。
在少了这根毫毛之后,场上局势也是再度恢复到先前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师父!毫毛!”
猪八戒和沙僧同时失声惊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们万万没想到,师父刚刚还拿着大师兄的毫毛“人前显圣”,转眼间最大的依仗就被对方夺了去。
这简直是……阴沟里翻船。
西行路这才刚开始没多久,难道今天就要在这碗子山波月洞前翻船了吗?
猪八戒内心充满了恨铁不成钢,此时此刻,猪八戒只想说:
“师父,你都做了什么?”
“没有了大师兄,我们如何抗衡黄袍怪?”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被做成烤乳猪的悲惨景象。
至于散伙,要是师父在自己手里失了身家性命,别说他心里过不去,他大师兄也不会放过他。
云端之上,隐身的众神更是被这转折惊得大惊失色。
他们没想到这金蝉子转世平日里都是一副很靠得住的样子,
结果却在最应该靠得住的时候掉了链子。
当真是让人说不出话来,别人是不靠谱一辈子,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
而这金蝉子转世平日里极为靠谱,没想到到关键时候竟然拉了泡大的……
金头揭谛、银头揭谛、六丁六甲……一个个冷汗涔涔而下。
他们刚刚才在齐天大圣孙悟空面前立下军令状,保证他师父无恙。
现在可好,护身符被夺,圣僧危在旦夕,这要是出了半点差池……想想角木蛟那魂飞魄散的凄惨下场,众神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那根搅动三界风云的金箍棒,带着毁天灭地的怒火,朝自己砸来了。
就在这众神担忧,人心惶惶之际,距离凌阳最近的值日功曹敏锐地发现,凌阳面对此突发状况,不仅面无惧色,相反嘴角还微微上扬,
仿佛刚才被抢了毫毛的不是他一样,见此,金头揭谛也是好奇这转世金蝉子有何倚仗,能够在此刻翻盘。
取经一方如临大敌,惴惴不安。
而看似占据绝对上风的奎木狼,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是夺得了那毫毛不错,
但他此刻却如同捧着一个烧红的烙铁,骑虎难下,煎熬万分。
他手里攥着那根毫毛,攥紧了怕,松开更怕。
仿佛那不是一根毛发,而是一颗随时会爆开的法力球。
他是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手松紧一些,那猴子便跳将出来。
至于那毫毛是真是假,
他在上手的瞬间,便知道那和尚所言不假,手中这毫毛确实是神异无比,做不得假。
到了他这一层次,倘若真的一不小心嗝屁了,那所遗留下来的身躯比之天材地宝也差不到哪里去。
精血可以炼丹,
那些骨头筋脉之类的还可以炼制兵器。
他都如此了,那猴子更是了得,虽说他没想到有谁能杀得了那猴子,毕竟当初偌大一个天庭都没能办到。
“嘿嘿……嘿嘿嘿……”
奎木狼干笑了几声,那笑声比哭还难听。
语气也软了下来,不复先前狂妄,带着商量的语气看着凌阳:
“这位……圣僧,误会,都是误会。”
“不知……不知您和这毫毛的主人……是何等关系?”
“他……他为何会将如此重要的护身之物赠予您?”
既然已经得罪了,那么要想办法知道双方的关系如何,这毫毛是通过何种方式得来。
毕竟那猴子平时的时候是很好说话的,保不齐这毫毛是他随便给的。
他现在只想确认,这二人关系到了什么地步,有没有挽回的余地。
见奎木狼态度肉眼可见地软化下来,天上地下的神仙们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只要不打起来,就有转圜余地。
毕竟真打起来的话,他们虽说奈何不得奎木狼,但奎木狼也奈何不得他们。
只是他们虽无恙,但那大圣师父肉体凡胎,要是在战斗余波中被波及到,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想想暴怒的齐天大圣,那画面太美,不敢想。
平常的齐天大圣是好相处的,你甚至还可以和他开玩笑,
但面对暴怒状态的齐天大圣时,那还是逃命要紧,至于跑不跑的过另说,反正先跑就对了。
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像增长天王那样讲义气的还真少。
谁也不想面对一个暴怒的齐天大圣。
他们可没那胆子和本事!
“我和这毫毛主人是何关系?”
凌阳微微一笑,双手合十,神态平和,仿佛在讲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当初贫僧路过五行山,见山下压着一只神猴,蒙菩萨点化,知其与我佛有缘,贫僧便揭去了佛祖的压帖,助他脱困。”
“他感恩贫僧,便拜了贫僧为师。自贞观十三年至今,已有数载春秋。
“你说,贫僧与他,是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