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小陈拎着个浅灰色布袋走进来,刚进门就举着布袋笑:“秦小姐,昨晚锦旗没蹭脏吧?我特意选了细点的哑光挂钩,你看——跟你家门的浅米色特别搭,不晃眼。”
秦翡正蹲在门后擦绿萝叶子,手里拿着块软布,连最里面的小嫩芽都没放过,叶子上的灰被擦得干干净净,绿油油的。
她抬头看了眼小陈手里的挂钩:“没脏,我用旧布盖在沙发角落了。你选的挂钩刚好,太粗的怕把门后的墙钉裂。”
“我就说嘛!”小陈走到门后,摸了摸墙面,“陈总昨天还跟我念叨,说客厅电视墙最合适,不挡零件盒还显眼——我早上特意量了尺寸,挂钩间距刚好能挂稳锦旗。”
他刚要往客厅走,秦翡却起身拦住他,指了指门后的空白墙面。
墙面旁边爬着绿萝,藤蔓绕着门框,中间刚好空出一块地方,阳光照在上面,暖融融的。
“挂这儿吧。”秦翡说,“这里是空的,出门进门都能看到;客厅的墙占着放零件盒,上次装念念的拐杖,就因为地方挤,挪了三次零件盒,再挂锦旗,干活得绕着走。”
小陈走到门后,又摸了摸墙面:“挂这儿别人看不到呀!这可是官方送的锦旗,挂显眼点,邻居们也能知道你的功劳——上次刘叔还问我,你是不是真帮了别的村,我都没证据说。”
秦翡从沙发角落拿起锦旗,小心展开——红色的布料在浅米色墙前很显眼,却不刺眼,金线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她轻轻抚了抚上面的字:“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挂在这儿,出门时看到,就想起黄沙村的小孩举着水桶笑;进门时看到,就想起念念拿到拐杖能蹦蹦跳——这样就够了,不用特意给别人看。”
小陈没再反驳,从布袋里拿出挂钩和小锤子:“行,听你的!我敲轻点,别吵到邻居。”
秦翡接过锤子,先用铅笔在墙上轻轻画了个小记号——怕画歪,还特意对着绿萝的藤蔓比了比,确保锦旗挂好后,流苏不会碰到叶子。
她看着小陈举起锤子,赶紧提醒:“轻点敲,三楼王爷爷每天这个点听京剧,上次我钉零件架,他还上来问是不是在修东西,怕吵着我们。”
小陈点点头,每敲一下就停一停,侧耳听门外的动静。
挂钩钉好后,秦翡踮着脚把锦旗挂上去,又调整了好几次角度——把左边的流苏往旁边捋了捋,刚好避开绿萝的叶子,右边的流苏垂在门框边,不会蹭到门。
“这样就不会碰坏叶子了。”她小声说,“上次张奶奶送的月季花,就是被我不小心碰掉了花瓣,她心疼了好几天。”
刚调整好,就听见门外传来王阿姨的声音,带着点轻快:“小翡,在家吗?”
秦翡打开门,看见王阿姨拎着个玻璃碗,里面装着绿豆汤,还冒着点凉气。
“刚煮的绿豆汤,放凉了,你喝一碗解暑。”王阿姨把碗递过来,目光突然落在门后的锦旗上,眼睛一下子亮了,“哎哟,这不是官方送的锦旗吗?这金线绣得真密实,字也好看,‘为民科技传温暖’,说得太对了!”
“嗯,昨天送来的。”秦翡让开身子,让王阿姨看得更清楚,“挂在门后,不挡路。”
王阿姨伸手摸了摸流苏,笑着说:“挂这儿挺好!不张扬,还能时时记着帮过的人——你王爷爷今早听收音机,说西北的李大叔拄着你设计的拐杖,能自己去赶集了,还买了斤苹果,说要谢谢设计拐杖的人呢。”
秦翡听着,嘴角轻轻弯了弯:“王爷爷太夸我了,就是改了改握把的形状,让手好握点,不用那么费劲。”
“阿姨,您这绿豆汤放了冰糖吧?闻着甜甜的。”
“放了点,不多,怕你觉得腻。”王阿姨笑得更开心,“李阿姨昨天还跟我说,新到了一批小雏菊,跟你上次喜欢的一样,等你修完净水器,咱们一起去挑?”
“好啊,等修完就去。”秦翡送王阿姨到楼梯口,回来时看见小陈正拿着笔记本写东西,笔尖在纸上沙沙响。
“你在写什么?”她走过去,凑着头看。
小陈把笔记本递过来,上面写得密密麻麻:“9月2日,10:15,秦小姐将锦旗挂于门后,因王阿姨提到李大叔赶集事,嘴角带笑;锦旗避开绿萝叶子,不挡路,记着每份帮助的意义。下午14:00直播修净水器,已确认滤芯、扳手等工具齐全,提前跟物业打过招呼,直播时不会断水。”
秦翡看完,拿起桌上的扳手,按大小排在浅灰色工具盒里:“下午修净水器时,你帮我递下工具就行。旧滤芯拆下来要看看堵成什么样,好跟新的对比,要是堵得厉害,下次就得提醒物业多换几次滤芯。”
“没问题!”小陈合上笔记本,帮着把新滤芯放进工具盒,“陈总早上还跟我说,公益基金的材料都备齐了,要是其他小区要改净水器,随时能调货,不用等。”
秦翡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门后的锦旗上——阳光透过门缝照进来,金线闪着微光,旁边的绿萝叶子轻轻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