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草蛇灰线伏笔埋暗处 星火燎原新锐露峥嵘
作者:朱氏春秋
书记碰头会在小会议室召开,气氛从一开始就透着几分微妙。刘国栋坐在主位,面色平静,但眼神锐利。李卫国、王猛、周明华、赵永刚、陈临海等人围桌而坐。
会议议程进行到人事动议环节时,李卫国率先开口,语气沉稳:“国栋书记,各位同志,鉴于原政府办公室主任张志鹏同志已被免职,政府办日常工作目前由一位副主任临时主持,长此以往不利于工作的衔接和开展。我建议,尽快启动新任政府办公室主任的选拔任用工作,确保政府中枢高效运转。”
刘国栋眼皮都没抬一下,用笔帽轻轻敲了敲桌面:“嗯,卫国同志考虑得周到。政府办确实需要一个牵头的人。明华部长,组织部这边有什么初步意见?”
组织部长周明华早有准备,打开笔记本,不疾不徐地说道:“根据前期摸底和考察,我们初步筛选出两位比较合适的人选。一位是区委办公室副主任赵晓辉同志,政治过硬,协调能力强,熟悉党委政府工作流程;另一位是区政府办公室现任副主任王建业同志,基层经验丰富,熟悉政府业务。”
他看似公允地提出了两个人选,但将区委办的赵晓辉放在前面,其倾向性不言而喻。王猛立刻接口:“晓辉同志不错!在区委办锻炼多年,大局观强,我看很适合到政府办挑重担。”他绝口不提王建业,仿佛这个人不存在。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知道,赵晓辉是刘国栋线上的人,如果让他当了政府办主任,等于刘国栋的触角直接伸进了区政府的核心地带,这是李卫国和陈临海绝不可能接受的。
这时,陈临海开口了,他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周部长提到了两位同志,我都有些了解。赵晓辉同志确实不错。”他先肯定了对方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政府办主任这个岗位,专业性很强,不仅需要协调,更需要精通政府运行规则和各项业务。王建业同志在乡镇担任过副镇长,又在政府办工作了近四年,经历了多个岗位,对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很熟悉,尤其是他分管过一段时间的督查信息工作,对各项政策的落实环节非常了解。由他担任主任,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确保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认为,王建业同志是更合适的人选。”
他一番话有理有据,完全从工作出发,让人难以反驳。
李卫国立刻跟进:“临海区长的意见我很赞同。政府办需要一个懂业务、能扛事的当家人,王建业同志沉得下去,能干实事,我同意提名王建业同志。”
刘国栋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他没想到对方如此直接地亮明了车马,而且推出的竟然是王建业这么一个“冷门”人选。他看了一眼赵永刚,赵永刚面无表情,但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政府办主任的人选很重要,需要慎重。”刘国栋缓缓开口,试图掌控节奏,“这样吧,明华部长,把这两位同志的情况再细化一下,也听听其他常委的意见,拿到常委会上一起研究决定。另外,”他不再给李卫国等人继续纠缠的机会,迅速转移了话题,“借着这次政府办调整,一些其他岗位也需要同步考虑。发改委的刘斌同志年龄到了,财政局周健同志也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快两届了,是不是也一并动一动?优化一下干部队伍结构嘛。”
王猛和钱卫东立刻附和,提出了一系列倾向于他们阵营的调整方案,试图将水搅浑,利用刘国栋的权威进行利益交换和捆绑。
会议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剑拔弩张的气氛中结束。最终决定,将政府办主任、发改委主任、财政局局长等几个关键职位的调整方案,一并提交下一次区委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一场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人事争夺战,已不可避免。
散会后,陈临海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秘书赵文豪立刻跟了进来,熟练地帮他整理桌面,添上热水。看着这个跟了自己一段时间,勤恳踏实、心思缜密的年轻人,陈临海心中一动。
“文豪,”陈临海叫住了他,语气温和,“坐。”
赵文豪有些意外,依言坐下,腰杆挺得笔直,目光中带着询问。
“跟着我忙前忙后,辛苦了。”陈临海看着他,“你的能力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这次政府办调整,我考虑推荐你担任政府办副主任,级别上解决副科,主要还是负责跟我这边的工作联络和协调,不参与办公室的具体分工,你看怎么样?”
赵文豪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涌起激动的红晕,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哽咽:“区长……我,我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一定更加努力做好工作!”
陈临海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好好干,把级别解决了,以后的路才能更宽。跟着我,可能会承受不小的压力,你要有心理准备。”
“区长,我不怕压力!只要能跟着您做事,再大的压力我也不怕!”赵文豪语气坚定,眼神中充满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与感激。他知道,这是陈临海对他的肯定和栽培,也是将他真正纳入核心圈子的信号。
与此同时,在区政府大楼另一层的一间狭小的副主任办公室里,王建业正对着一份文件发呆。他年近四十,身材中等,相貌普通,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夹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更像一个埋头业务的教书匠,而非官员。他也听说了自己可能被提名为办公室主任的消息,这让他感到无比震惊和茫然。他在政府办排名最末,分管的大多是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平日里没少受张志鹏的排挤和其他同事若有若无的轻视。他从未想过,这样的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
是李区长?还是那位新来的、手段凌厉的陈副区长?他猜不透。但他知道,如果这个机会真的降临,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 scrutiny(审视)。他握了握拳头,心中既有对未来的忐忑,也有一丝久违的、名为“抱负”的火苗,开始悄然复燃。
东河区的天空,风云变幻。旧的秩序已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各方势力的激烈碰撞与算计中,艰难地孕育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仿佛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而决定方向的,不仅仅是权力与利益的权衡,更是勇气、智慧与信念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