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履薄冰 智破僵局 揽群英 基石初奠
省政府的工作,如同精密仪器内部的齿轮啮合,看似规律平稳,实则每一个微小的转动都牵动着无数神经。陈临海身处常务副省长秘书这个核心位置,对此感受日益深刻。他如同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散,影响着周围的人与事,同时也被更强大的暗流所裹挟和塑造。
云川市科恩集团项目的僵局,因为凌云峰提出的“创新监管模式”思路而被打开了一道缝隙,但真正的破局,远比提出一个设想要复杂和艰难得多。联合工作组成立后,第一次内部讨论就再次陷入了扯皮。省环保厅的专家对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和独立性提出苛刻要求,云川市则担心高昂的监管费用和捆绑机制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科恩集团虽然感兴趣,但在具体条款上寸步不让,谈判举步维艰。
消息反馈到陈临海这里,他并未感到意外。改革之难,就在于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他没有急于向宋敬坤汇报困难,而是再次调阅了所有相关资料,并私下联系了在京城国家部委工作的大学同学,咨询国内外类似“环保绩效协议”的成功案例和法律法规支撑。
同时,他给凌云峰打了一个电话。
“凌主任,工作组的情况我听说了,这是预料之中的反复。”陈临海的声音透过电波,沉稳而有力,“不要气馁。现在需要的是更扎实的方案,更具说服力的数据。你重点测算一下,如果项目因为环评问题最终流产,云川市在未来五年、十年可能损失的税收、就业机会以及产业升级的机遇成本。同时,搜集三到五个国际上公认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环保监理机构名单、资质和报价范围。我们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凌云峰在电话那头精神一振:“好的,陈秘书!我马上组织人手去办!我们之前确实在算‘小账’,忽略了‘大账’。”
“另外,”陈临海补充道,“做一份详细的对比分析,将我们提出的新模式,与传统的、可能因为监管不力导致后续污染治理投入的旧模式,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短期看似增加的成本,长期看是节约,是避免未来更大损失的保障。”
“明白!这个角度太好了!”凌云峰兴奋地应下,他感觉思路被瞬间打开了。
挂了电话,陈临海沉思片刻,又拨通了省环保厅那位在会上言辞犀利的专家、环评处处长郭鹏的电话。他没有直接谈项目,而是以请教的口吻,询问国家对引入第三方环保监管的最新政策导向和技术规范。郭鹏起初有些公事公办的冷淡,但见陈临海问得专业,态度又诚恳,便也认真解答起来。通话结束时,陈临海顺势提出:“郭处长,您是环保领域的权威,云川这个项目的新模式,很多技术细节还需要您这样的专家把舵,下次工作组会议,希望您能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伸手不打笑脸人,陈临海的尊重和专业,让郭鹏的态度软化了不少,答应会认真研究。
做完这些铺垫,陈临海才向宋敬坤做了简要汇报,重点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正在推进的具体工作,而非强调困难。宋敬坤听完,只说了四个字:“扎实推进。”
几天后,凌云峰团队拿出了厚厚一沓分析报告。数据翔实,对比鲜明,尤其是那份关于项目流产机会成本的分析,触目惊心,让云川市的领导们坐不住了。而郭鹏处长也在深入研究后,对第三方监管模式提出了几条关键的技术修正意见,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在陈临海的协调下,联合工作组再次召开会议。这一次,因为有了充分的数据支撑和专业的技术保障,讨论虽然依旧激烈,但焦点从“要不要做”转向了“具体怎么做”。陈临海适时引导,最终促使各方原则上同意了以“第三方独立监管+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框架的解决方案,并决定由凌云峰牵头,尽快细化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审批。
云川项目的困局,终于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曙光。陈临海在其中展现的,并非咄咄逼人的强势,而是基于深入调研的精准判断、汇聚专业智慧的组织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耐心推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破局方式,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信服。
消息传开,在省政府内部,陈临海“善协调、能办事”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而一直冷眼旁观的省委副书记李宁国,在听取赵志宏的汇报后,只是淡淡地对赵志宏说了一句:“看到了吗?这就是借力打力,顺势而为。你跟他斗,要学会用阳谋,而不是总想着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
赵志宏低头称是,心中却更加嫉恨。
几乎在云川项目取得突破的同时,陈临海负责联络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也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
省城着名的“梧桐里”街区,一栋产权复杂的民国小楼,因年久失修突然发生局部坍塌,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栋小楼的历史价值和破败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将其背后涉及的产权纠纷、资金匮乏、保护不力等诸多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下。
舆情迅速发酵,给了相关部门巨大的压力。
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住建、文旅等部门的领导都有些焦头烂额。是简单地加固维修,还是借此机会彻底解决这栋楼的保护难题?各方意见不一。
陈临海敏锐地意识到,这既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推动工作的绝佳契机!他立刻向宋敬坤汇报,建议借此“梧桐里小楼事件”,将其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杂产权问题破解的试点,成立由市政府牵头,住建、文旅、财政、司法等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组,限期提出解决方案,回应社会关切。
宋敬坤当即同意,并指示:“要以此为契机,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复杂产权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
得到尚方宝剑,陈临海立即行动。他首先协调宣传部门,通过官方渠道主动发声,坦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公布成立专项工作组的决定,表明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有效引导了舆论。随后,他亲自参加了由市政府主持的第一次专项工作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