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接博弈现智慧 乾坤暗转山芋落肩头
作者:朱氏春秋
这时,区长李卫国开口了,他必须表明态度:“我认为,临海同志的报告,是下了功夫的,指出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东河区确实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个方向,我认为是对的。”他先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体现了他的谨慎,“但是,王书记、钱副区长他们提出的风险,也确实是现实问题,不容回避。我建议,可以原则同意进行更深层次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但在具体实施上,一定要严格控制风险,特别是财政风险,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他的表态,是有限度的支持,试图在创新与稳妥之间找到平衡。
纪委书记赵永刚接着发言,他一开口,就带着纪律的严肃性:“从纪检角度,我支持有利于地区发展、符合政策导向的探索。但是,这个项目投资大、环节多,廉政风险必须高度重视。我建议,如果项目启动,纪委要提前介入,加强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成为发展工程、廉洁工程,而不是腐败工程。”他的支持,带着鲜明的纪律烙印和预警作用。
此刻,票数的天平似乎有些微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尚未发言的宣传部长李婉和人武部政委岳阳。
李婉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她轻轻放下手中的钢笔,抬起头,声音清晰而柔和:“我认真听了临海区长的汇报,也很受触动。”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东河区确实需要一个新的、积极向上的形象。这个商贸新城的构想,如果成功,对提升东河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对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无疑具有巨大的正面作用。从宣传工作的角度,我支持这种有利于塑造东河新形象的探索和尝试。”她没有直接说支持项目,但“支持探索”的态度已经明显偏向陈临海。
关键的一票,落在了岳阳身上。
岳阳感受到全场聚焦的目光,他放下抱在胸前的双臂,坐直了身体,脸上露出一丝军人特有的爽朗又带着点桀骜的笑容。
“我是个当兵的,不懂你们地方上那些复杂的弯弯绕绕。”他开口了,声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我就认死理:当兵打仗,不能因为怕死就不上战场!搞建设,也不能因为怕困难就不干事!”
他目光扫过王猛、钱卫东等人,带着一丝不加掩饰的鄙夷:“老是前怕狼后怕虎,守着那点坛坛罐罐,能有什么出息?我看陈临海这小子,有胆魄!有思路!是真心想干事的人!他刚才说的,我觉得在理!咱们东河,是得有点新气象了!”
他最后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我觉得,这个事,可以搞!就应该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去干!我支持!”
“支持!” 这两个字,从他口中说出,分量千钧!
局面瞬间明朗!陈临海、李卫国、赵永刚、李婉、岳阳,这已经是五票明确的支持或倾向于支持!超过了十一人的半数!
刘国栋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放在桌下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李婉和岳阳会如此明确地站到陈临海一边!尤其是岳阳,他那句“守着坛坛罐罐”分明是在打他的脸!
王猛、钱卫东等人更是面如死灰,他们知道,大势已去。
刘国栋到底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手,瞬间就判断清了形势。强行否决已不可能,那样只会彻底暴露他掌控力的下滑。他必须顺势而为,甚至要将不利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他脸上迅速换上一副深沉凝重、又从谏如流的表情,轻轻敲了敲桌子,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好了,大家都充分发表了意见。”刘国栋的声音恢复了平稳,带着一把手的威严,“看来,同志们对于发展商贸物流、寻求经济突破,是有共识的。对于临海同志提出的构想,也有不少同志认为值得探索。”
他刻意忽略了激烈的反对声,将讨论引导到“探索”上来。
“这样吧,”他沉吟片刻,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本着民主决策、尊重同志干劲的原则,也考虑到这个项目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我提个方案:区委原则同意,就‘东河商贸新城’项目进行深入的前期调研、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
他目光转向陈临海,语气变得格外郑重:“临海同志,既然这个构想是你提出的,你也做了大量研究,展现出了很强的决心和能力。那么,这项工作,就由你全权负责!牵头成立前期工作筹备组,享有跨部门协调的必要权限,集中精力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他特别强调:“但是,必须严格控制财政风险,在未经过充分论证和下一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具体方案之前,不得动用任何财政资金进行实质性投入!你要把好这个关!”
这一手,极其高明!表面上,他支持了探索,尊重了“民主决策”,还赋予了陈临海“全权负责”的权力,显得大气磅礴。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投入巨大、困难重重、争议极大的“烫手山芋”,彻底扔给了陈临海。成功了,是他领导有方,决策正确;失败了,所有责任都是陈临海的,足以将这个政治新星彻底压垮。而且,他还用“控制财政风险”和“下次常委会审议”套上了紧箍咒。
陈临海如何不知这是阳谋?但他毫不犹豫地站起身,目光坚定,语气沉稳:“感谢刘书记和常委会的信任!我接受这个任务,一定全力以赴,做好前期工作,严格控制风险,争取早日向常委会提交一份成熟、可行的方案!”
他知道,这是一场豪赌,也是他必须抓住的机会。这个“烫手山芋”,他接定了!
会议在一种极其微妙的气氛中结束。刘国栋面无表情地率先离场。王猛、钱卫东等人阴沉地瞪了陈临海一眼,匆匆离去。
李卫国走到陈临海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一声叹息:“临海,任重道远啊!”
赵永刚路过时,只是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婉投来一个鼓励的眼神。
岳阳则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陈临海的胳膊:“小子,好好干!我看好你!”
陈临海独自一人走在最后,走廊空旷而安静。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走到窗边。窗外,东河区的天空依旧有些阴沉,但他的内心,却燃烧着熊熊的斗志。
“烫手山芋吗?”他嘴角勾起一抹自信而冷峻的弧度,“那就让我把它变成东河区腾飞的火箭!”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从现在才正式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艰难险阻的准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既是压力,更是他施展抱负、证明价值的广阔舞台。东河区的经济棋局,因为他,已然落下了至关重要、并且充满无限可能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