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都督府的气氛,因神都传来的紧急谕令和那名北方俘虏的细节信息而骤然紧张。
张辽立刻召集麾下所有精锐将领与幕僚,包括刚刚结束一轮清剿返回的马超、庞德。
“陛下旨意,诸位都已知晓。”张辽的声音在镇北城的议事厅内回荡,墙上是那幅不断补充但仍留有巨大空白的北方舆图,“北虏非是蛮夷,乃心腹之患。北探都尉府此前行动,过于保守!自即日起,一切改变!”
他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1、精锐尽出:从全军中再度筛选最悍勇、最耐寒、最善于野外生存的士卒,补充北探都尉府,将其规模扩充至三千人,分为三十支精干百人队。
2、明确目标:每支队伍配备画有俘虏形貌、衣物、武器图案的图册。核心任务不再是地理勘探,而是**寻找一切类似此人及其族群的踪迹**:聚居地、冶炼痕迹(矿坑、炉火)、祭祀场所、道路,甚至垃圾堆!
3、改变策略:摒弃大队人马缓慢推进的模式,化整为零,以百人队为单位,分不同路线,呈扇形向正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进行**渗透式侦察**。不惜代价,深入极地。
4、技术支持:格物院紧急送来了一批改良的指南针、测量仪以及最重要的——望远镜。虽然工艺粗糙,倍数不高,但已是划时代的装备,能让斥候在极远距离上观察目标。
5、严酷纪律:张辽下了死命令:遇小股敌人,能擒则擒,不能擒则杀,务必不留活口以免打草惊蛇。遇大股敌人或大型聚落,严禁交战,只需远远标记位置,立刻回报。生存和传递信息是第一要务。
一场无声却更加危险的侦察行动,在广袤的北地冰原悄然展开。
过程极其残酷。北地的严冬虽已过去,但春季的冰原依然杀机四伏。融化的雪水形成沼泽,昼夜温差巨大,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依旧能吞噬生命。许多小队一去不回,永远消失在了白色的洪荒之中。
然而,牺牲换来了宝贵的线索。
一支勇敢的小队,他们不畏艰险,向东北方向深入敌后。在一片被冰封的河畔,他们发现了一些异常的痕迹。
这些痕迹是巨大的、非自然形成的车辙印,它们远比汉军的马车辙印更宽更深,似乎承载着极重之物。这些车辙印深深地印在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小队成员们仔细地记录下了这些线索,他们知道,这些可能是揭开敌方秘密的关键。
另一支小队则向正北方向进发。他们在一处山谷的背风处,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
那里散落着大量的兽骨和矿渣,看起来像是被随意丢弃的。经验丰富的工匠仔细检查了这些废料,他们确认,那正是初步冶炼铁矿后留下的废料!
这个发现意味着,敌方可能拥有先进的冶金技术,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小队成员们迅速收集了样本,并将这一重要信息带回了基地。
第三支小队则向西北方向进发。他们利用望远镜,在极远处观察到一座山丘上矗立着巨大的木质图腾柱。
这些图腾柱上雕刻着狰狞的狼头图案,与之前俘虏身上的金属牌图案惊人地一致!
这一发现让小队成员们感到震惊,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敌方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距离太远,他们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绘制了草图后撤回。
尽管如此,他们带回的草图足以让情报分析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揭开更多关于敌方的秘密。
最重大的发现来自马超亲自率领的一支精锐部队。他们沿着一条疑似道路的痕迹,小心翼翼地追踪了十余日,冒险穿越了一片危险的苔原冻土带后,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是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被轻轻揭开。
他们看到了一条宽阔的、奔流着融雪冰水的大河,河水汹涌澎湃,波涛滚滚,仿佛是大地的脉搏在跳动。
这条大河,可能是勒拿河或叶尼塞河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它的存在,对于这片未知的土地来说,无疑是一条生命线。河水的流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
而在大河对岸的一片高地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聚居地!这个聚居地,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数以百计的、覆盖着厚实皮毛的圆形或半地穴式屋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规模远超之前见过的任何土着部落。这些屋舍,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它的居民。
聚居地中央,有一片巨大的篝火痕迹,那是他们欢庆的场所,也是他们交流的中心。
篝火旁,有更多的图腾柱,它们高高地矗立着,仿佛是他们的信仰和精神的象征。图腾柱上,雕刻着各种神秘的符号和图案,它们记录着他们的历史,传承着他们的文化。
更令人震惊的是,河边竟然有简陋的码头和停泊的船只——一种巨大的、用整根原木挖空制成的独木舟,足以容纳数十人!
这些独木舟,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也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独木舟的出现,证明了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资源,更有着超凡的智慧和勇气。
远处,甚至能看到缕缕黑烟从几个地方升起,似是工匠区的炉火!那些黑烟,仿佛是他们文明的象征,代表着他们的进步和繁荣。
工匠区,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创造力的展现。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它们都是他们智慧的见证。
这个聚居地,这个文明,这个发现,无疑将改变帝国对这片土地的认知,也将改变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们将在这里,开始新的探索,开始新的旅程。
马超强压住立刻冲杀过去的冲动,牢记张辽的命令。他们潜伏下来,用望远镜进行了数日的仔细观察。
他们看到那些高大的金发战士骑着一种耐寒的矮种马巡逻。看到妇女们在处理兽皮和晾晒肉干。看到工匠们在捶打烧红的金属(虽然看似粗糙)。
看到似乎有地位的人(穿着更华丽的毛皮,佩戴更多金属饰品)在发号施令。
这个聚落,显示出一种迥异于游牧部落的、更具组织性和生产力的半定居文明形态!
“狼巢…这里一定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狼巢!”马超压抑着兴奋与震惊,命令手下详细绘制地图,标注兵力分布、岗哨位置、进出道路,然后悄无声息地撤退。
消息传回镇北城,张辽震惊不已。规模如此巨大的聚落、码头、船只、冶炼痕迹…这一切都证实了陛下的担忧。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对手。
他立刻将所有这些情报——车辙、矿渣、图腾柱草图,尤其是马超绘制的那个大型聚落的地图和环境描述——以最高机密等级,再次发往神都。
北方的迷雾,终于被撕开了一角。
帝国的北伐大军,在经历了漫长的筑城与对峙后,第一次真正窥视到了长城之外那个潜在敌人的真实面貌
一个生活在苦寒之地、拥有冶铁技术、半定居、具有一定组织度、并且似乎也在向南方探索的陌生文明。
战争的形态,可能将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不再是与胡虏的骑射交锋,而可能是一场与另一个拥有基础工业能力的文明的碰撞。
张辽下令,所有北探小队逐步撤回,休整补充。下一步的行动,必须等待皇帝的进一步指示。镇北城的城墙似乎变得更加高大,但也仿佛感受到了来自北方更沉重的压力。
狼踪已现,獠牙初露。帝国北疆,站在了一场全新战争的门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