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八年秋至十九年春,炎汉王国的开拓事业在南北两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一边是海外孤岛上筚路蓝缕的拓殖,另一边是王都之中充满机锋的外交试探。
魏延在接到刘备的明确指令和王都运来的丰富物资后,立即开始着手筹备对遥远的“瀛洲”(即马德拉\/加那利群岛)的占领工作。他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因此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力求完美。
他任命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将领吴砧为“瀛洲镇守使”,并亲自挑选了一千名精锐战兵和五百名技艺高超的工匠,以及一千余名自愿前往新土地的移民。
他们分乘五艘大小不一的船只,满载着粮食、武器、种子和各种必需品,扬帆北上,向着那片传说中的海外沃土进发。
经过数周的海上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瀛洲主岛。那是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岛屿上时,整个岛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海风带着清新的气息。
然而,拓殖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挑战所冲淡。他们发现岛上并非无人之境,居住着一些处于石器时代的关切人(Guanches)。这些关切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他们使用着黑曜石制成的武器,对这群突然出现的外来者充满了敌意。
在登陆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关切人的顽强抵抗。关切人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从山林间投掷石块、射出骨箭,给登陆部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吴砧在混乱中迅速稳定了局势,他下令结成防御阵型,以强弩还击,稳步推进。
汉军的金属武器和盔甲在对抗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经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战后,关切人逐渐退入了岛屿深处的山林。
吴砧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选择了一处靠近淡水水源、地势开阔的港湾,开始修筑营寨、开辟田地,为长期驻扎做准备。
他谨记魏延“剿抚结合”的指示,在击退关切人的袭击的同时,也派出通译,尝试用盐、布匹和闪亮的金属工具与那些愿意接触的土着进行交易,试图分化他们。
通过这种方式,吴砧希望能够减少冲突,争取更多土着的支持,为汉军的长期占领打下基础。
拓殖生活异常艰苦。尽管气候温和,但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移民们在吴砧的指挥下,开始建造住房、种植粮食、修建防御工事,这些工作无不消耗着他们的体力和意志。
疾病也开始悄然蔓延,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一些人患上了热带疾病,健康状况堪忧。
但“海外封土”的梦想支撑着这些人,他们坚信自己的付出终将得到回报。
在新建的木质哨塔上,一面巨大的龙旗缓缓升起,宣告着这片土地的主权变更。这面旗帜不仅是对神州帝国的忠诚象征,也是对所有拓殖者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将变成一个繁荣的海外领地,成为帝国的骄傲。
消息传回镇西关,魏延稍稍松了口气,但他知道这只是漫长统治的开始。
就在瀛洲拓殖艰难推进之时,一支规模庞大、装束奇特的使团,沿着尼罗河南下,抵达了炎汉王国的都城“洛阳”。他们正是来自南方强国阿克苏姆王国的正式使者。
使团首领是一位名叫所罗门(象征性名字)的贵族,举止优雅,眼神中带着一丝属于古老文明的骄傲。他们带来了象牙、黄金、香料等珍贵礼物,以及阿克苏姆“万王之王”卡莱布(caleb,阿克苏姆着名君主)致“炎汉王”的国书。
在王宫大殿,刘备设宴款待。所罗门通过通译(经过数月学习,已有能进行基本沟通的译官)表达了阿克苏姆的“善意”:“伟大的阿克苏姆之王,问候北方的统治者。我们注意到贵国在尼罗河下游的崛起。阿克苏姆乃千年文明之邦,贸易遍及红海与印度洋。我们愿与贵国和平共处,开通商路。”
然而,话语中绵里藏针:“然,尼罗河乃神赐之水,上游之地,自古为阿克苏姆之利益所在。贵国在南疆塞驻屯重兵,已引起我国不安。望贵国能明确边界,勿再南下,以免生出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
徐庶在一旁静听,洞悉其意。这看似和平的访问,实则是战略试探和划界要求。
他低声对刘备道:“大王,阿克苏姆意在划河而治,阻我南下。其国富兵强,目前不愿轻启战端,故以外交手段试探、施压。”
刘备会意,举杯回应,态度温和而坚定:“所罗门使者远来辛苦。我炎汉乃天朝上国所封,秉持仁德,愿与四方友邦和睦通商。尼罗河滋养万物,自当共享其利。”
“至于南疆塞,乃为保境安民,防范未开化部落之侵扰,绝非针对贵国。边界之事,地理广袤,非一时可定,还需双方遣使细细勘察,方可公允。”
宴会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所罗门未能得到刘备不再南下的承诺,反而感受到了汉人言语中的自信与不容置疑的主权意识。他意识到,这个新兴的北方王国,绝非易与之辈。
随后数日,双方就贸易细节、传教自由(阿克苏姆信奉基督教一性派,对道教传播心存警惕)等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终只达成了一些初步的、模糊的协议。
阿克苏姆使团在“洛阳”盘桓半月后,带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阿克苏姆使团的离去,并未带来和平的曙光,反而让南线的局势更加明朗化。
徐庶对刘备分析道:“大王,阿克苏姆此番遣使,一则示强,二则摸底。见我王国治理有序,军容鼎盛,短期内或不会大举来犯。”
“然,其划定边界、阻我南下之心已昭然若揭。南疆塞,已成其眼中钉、肉中刺。未来摩擦,恐难避免。”
刘备目光锐利:“彼不欲战,我亦需时日稳固。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命翼德加紧南疆塞防务,广积粮,深挖壕,多备弩箭火器。”
“同时,元直你所言细作之事,需立刻加紧进行!朕要尽快知道,这个阿克苏姆,究竟有多大的斤两!”
和平的表象下,尼罗河上下游两个强权之间的碰撞,已然不可避免。
下一次相遇,或许就不再是使者的言辞交锋,而是士兵的刀剑相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