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十四年春,朴茨茅斯湾。
五艘悬挂朱雀旗的艨艟战舰破雾而来,船首站着两位身着紫袍的文臣。当先一人清癯肃穆,怀中紧抱鎏金诏书;稍后者眼神阴柔,指尖摩挲着青铜虎符。
“是刘巴国相与李儒军师!”望楼上的哨兵欢声雷动。
周不疑率众将迎至码头,尚未开口,刘巴已展开圣旨:“陛下有令:商洲战事暂停,全军转入屯垦。商汉王立即开府,总揽民政。”
当夜军议,刘巴将三把湘妃竹戒尺置于案前。
“这一把,打荒废农时。”他指向田远,“明日开始,全军三分之力垦荒,种陛下特赐的占城稻和玉米。”
“这一把,打欺凌土着。”目光扫过杨春,“德鲁伊教义录入《万法归宗》,伤土着一人如伤汉民。”
“这一把——”戒尺重重敲在舆图上,“打妄动刀兵!水师即刻测绘航道,未得洛阳令,片帆不得西进!”
帐中诸将噤若寒蝉。李儒轻笑打圆场:“国相带来三百农官、五十医正。还有这个……”他掀开木箱,满舱书卷墨香扑鼻,“《齐民要术》,陛下亲自撰写的。”
自从屯垦令开始实施以来,仅仅过去了十天的时间,各种冲突和摩擦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凯尔特部落对于汉军开凿运河的举措感到极度不满,他们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土地和传统。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凯尔特部落的勇士们悄悄地对汉军的工地发起了突袭。国相刘巴得知消息后,立即亲自赶往现场。面对紧张的局势,刘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命令自己的士兵们卸下盔甲,与当地的土着居民一起拿起耒耜,共同参与到开垦土地的工作中去。
这一举动不仅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还让双方在共同的劳动中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当清澈的河水被引入到干涸的土地时,德鲁伊长老们激动地捧起稻苗,他们的手在颤抖,这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祭祀仪式中百年得到的甘霖。
然而,在暗处的较量却更加凶险。在一次夜间巡视军营时,李儒意外地擒获了一名试图纵火破坏的罗马间谍。
在审讯过程中,李儒发现这名间谍的肩上烙有罗马帝国的鹰徽,而在他的怀中,李儒还搜出了一封用希腊文写成的密信。
信中内容令人震惊:“挑动蛮族,耗尽汉军。”这封信揭示了一个深藏不露的阴谋,其背后是罗马帝国的遗民试图利用蛮族的力量来削弱汉军的实力。
李儒凝视着这封密信,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将密信浸入了毒酒之中,随后缓缓说道:“查士丁尼的遗产。”
他深知,尽管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但其遗留下来的势力和影响仍然在暗中作祟,企图在商汉国土上制造混乱和冲突。
李儒意识到,这场斗争远比表面上的屯垦和开垦要复杂得多,它牵涉到的是两个古老帝国之间的暗中较量,以及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在四月,泰晤士河畔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刘巴在河边的集市上设立了一个市易司。这个市易司不仅是一个交易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起点。
随着算盘珠子清脆的响声第一次在集市上回荡,凯尔特酋长们被这神奇的计算工具深深震撼。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巧妙的计算方法,那些黑白相间的珠子竟能在一瞬间准确无误地算出成千上万头羊的差价。
刘巴不仅带来了算盘,他还带来了东方的智慧和知识。他将《货殖列传》这部古代商业巨着翻译成凯尔特语,希望借此让凯尔特人了解更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方法。
他雄心勃勃地宣布:“用羊毛换茶叶,用锡矿换医书。”他相信通过这样的贸易,不仅可以丰富凯尔特人的生活,还能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刘巴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有一个更为宏伟的愿景:“三年内,我要让孩童皆识汉字。”
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教育让凯尔特的下一代能够掌握汉字,了解东方的文化和知识。他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融合和长远的发展。
市易司的设立,不仅改变了泰晤士河畔的商业面貌,更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刘巴的算盘声,成为了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而他的愿景,也逐渐在凯尔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李儒的手段远比表面看起来更为复杂和隐晦。在部落冲突的硝烟中,他巧妙地选择了支持那些处于劣势的部落,给予他们物资和战略上的援助。
他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帮助这些弱者,更是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他们支持。他将战败的俘虏编入屯垦队,让他们在新的土地上重新开始生活,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部落间的仇恨,还为部落带来了新的劳动力和发展的可能性。
此外,李儒还深谙文化渗透的力量。他不惜重金收买那些德鲁伊学徒,这些年轻的学徒在部落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因为他们被认为是与自然和神灵沟通的桥梁。
在祭祀和重要的宗教仪式上,这些学徒被李儒影响,开始宣扬“东方天道”的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天命和道德秩序,与部落原有的信仰体系相结合,逐渐在部落中生根发芽。
李儒的策略在部落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某个大酋长突然暴毙,部落陷入混乱和悲痛之中时,酋长的儿子在丧礼上出人意料地用汉语背诵《孝经》。
这本儒家经典在东方世界被视为孝道的圣经,它的出现和背诵在部落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酋长的儿子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孝顺,同时也向部落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李儒文化渗透策略的成功,也展示了他如何巧妙地将外来文化与本土传统相结合,从而在部落中树立了新的道德典范。
通过这些手段,李儒不仅在部落间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还为未来的联盟和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智慧和策略,使得部落冲突的解决不再仅仅依赖于武力,而是更多地依靠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李儒的这些做法,无疑为部落的和平与繁荣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仲夏的一个宁静夜晚,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时,一封紧急信件从遥远的格陵兰岛飞速传来。汉军探险队在那片冰封的海域遭遇了传说中的维京龙船,一场紧张的对峙在冰冷的海面上展开。
随信一同送达的,还有一段半截的矛杆,上面刻着古老的鲁尼文字,而矛杆裂开的缝隙中,竟然显露出一丝丝丝绸纤维的痕迹。
“这矛杆上的痕迹,说明维京人曾经到过更西边的大陆。”李儒仔细地舔舐着矛杆上的海盐,试图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他们将那片土地称为‘文兰’。”
刘巴接过李儒的话,他凝视着北海的海图,沉思了许久。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冰岛的位置,突然间,他拿起红笔,在海图上圈出了冰岛的位置:“我们应当在此设立一个中转港口。既然维京人能够到达那里,我们的汉船为何不能?”
刘巴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探险队的响应。三日之后,一支满载着珍贵丝绸和精美瓷器的商船队,向着北方的海域缓缓驶去。
船头站立着二十名“商队护卫”,他们都是田远麾下的百战老卒,经历过无数的战斗,经验丰富,身经百战。他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保护商船免受海盗的侵扰,更是为了确保这次探险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随着船只逐渐远离陆地,海风变得愈发凛冽,海浪也愈发汹涌。但这些老卒们却毫不畏惧,他们的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传说中的“文兰”。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航行,更是一次探索未知世界的伟大旅程。他们将揭开历史的面纱,证明汉军的勇气和智慧,为商汉王朝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和疆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商船队将面临无数未知的挑战,包括恶劣的天气、未知的海域,甚至可能遭遇敌对势力的攻击。但这些老卒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将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书写属于汉军的新篇章。
重阳节,新落成的商汉王府飘着粟米香。刘巴与李儒在银杏树下对弈,黑白子落处,竟是欧陆山川走势。
“查理马特遣使求和,愿送质子入洛阳。”刘巴落下一枚黑子。
“西哥特王国内乱,可扶植阿基坦女公爵。”白子截断大龙。
周不疑静立廊下,看最后一片银杏叶飘入棋枰。
信鸽振翅时带着三封奏折:刘巴写《商洲屯垦十策》;李儒写《西夷分化方略》;周不疑只题九字:“农桑兴,航道通,天下定。”
暮色中,新建的学堂传来童声诵读。那些凯尔特孩童用汉语念着“普天之下”,音调稚嫩却字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