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动静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很快就传到了杨贵妃的耳中。杨贵妃居住在麟德殿,麟德殿是后宫中最为奢华的宫殿之一,殿内的陈设金碧辉煌,地上铺着西域进贡的地毯,墙壁上挂着用珍珠串成的帘子,走在上面 “叮叮当当” 作响,十分悦耳。
杨贵妃是李世民后宫中极为受宠的妃子,她容貌艳丽,肌肤胜雪,有着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的美貌。她性格张扬,向来喜欢奢华之物,对各种新奇的玩意儿更是充满了兴趣。后宫里只要有什么新鲜东西,她总是第一个想办法弄到手。
听到长孙皇后对香皂赞不绝口,她正坐在梳妆台前,让侍女为她梳理长发。她的头发乌黑亮丽,像瀑布一样垂到腰间,侍女正用一把金梳小心翼翼地为她梳理。杨贵妃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哼,什么好东西能让皇后都如此称赞?不过是司农寺弄出来的小玩意儿罢了,能比得上西域进贡的珍宝吗?” 话虽如此,但她的眼神中却难掩好奇,紧紧盯着侍女手中的金梳,仿佛想从上面看出香皂的模样。
“娘娘,您是不知道,” 旁边的侍女见她感兴趣,连忙讨好地说道,“听说那香皂不仅好看好闻,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用起来还特别舒服,能让皮肤变得又白又嫩,比上好的珍珠粉还有效呢。皇后娘娘用过之后,连手上的粗糙都不见了,变得又滑又嫩。” 侍女说得绘声绘色,仿佛她亲眼所见一般。
杨贵妃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心动。她最在意自己的容貌和肌肤,为了保持肌肤的白皙细腻,她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各种香膏涂抹。听到侍女的话,她不禁有些好奇:“哦?有这么神奇?那我倒要看看,这香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想了想,对侍女吩咐道:“去,让人带话给司农寺的李杰,就说我愿用一对羊脂玉镯换十块梅花皂,让他赶紧送来,别耽误了本宫用。”
这对羊脂玉镯是西域小国花了三年时间才寻到的珍品,玉质温润,洁白如脂,像上好的羊油一样,在光线下几乎看不到杂质。玉镯上面还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龙的威严,凤的柔美,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这对玉镯价值连城,在后宫中是极为罕见的宝物。杨贵妃相信,用这样的宝贝,李杰一定会立刻把香皂送来,毕竟没有人能拒绝如此珍贵的礼物。
消息传到淑妃那里时,她正在庭院里赏花。淑妃居住的宫殿虽然不如麟德殿奢华,但也雅致清幽,庭院里种满了各种名贵的花卉,有牡丹、芍药、月季,此时都开得正艳,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淑妃性格温婉,平日里不争不抢,但也极好面子,尤其在宫中宴客时,总希望能拿出些新奇珍贵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身份,让其他嫔妃羡慕。
听到杨贵妃要用羊脂玉镯换香皂,她正在给一朵盛开的牡丹浇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她转过身,对身边的太监说道:“去把我那枚西域进贡的夜明珠取来,送到司农寺去,告诉李杰,我要二十块梅花皂,宫里马上要宴客,正好用得上,让他务必尽快送来。”
这枚夜明珠是去年西域国王亲自送来的贡品,直径足有一寸,通体浑圆,色泽温润。到了夜晚,它能发出淡淡的荧光,光芒柔和而持久,能照亮整个房间,是极为罕见的珍宝。据说这枚夜明珠是在深海中打捞上来的,历经了千辛万苦才送到大唐,其价值比杨贵妃的羊脂玉镯还要珍贵得多。淑妃就是要用这夜明珠压过杨贵妃一头,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并不比杨贵妃差。
司农寺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工匠们正在加紧制作香皂,皂坊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李杰正在查看香皂的生产进度,他手里拿着一本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天的产量和用料。听到手下人禀报杨贵妃和淑妃的要求,他不禁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知道这些嫔妃们争强好胜,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惜一掷千金。但香皂的产量有限,贵族款的梅花皂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每月只能产出百盒。如果为了迎合杨贵妃和淑妃而破坏了规矩,那其他的嫔妃和大臣们肯定会有意见,到时候局面就很难控制了。
李杰沉思片刻,对前来禀报的小吏说道:“你去分别回话给贵妃娘娘和淑妃娘娘,就说贵族款的梅花皂每月只产百盒,为了保证公平,只能按位份高低依次分发,概不加价。不是下官不给娘娘们面子,实在是产量有限,还请娘娘们恕罪。” 他的语气恭敬,但态度却十分坚决。
这个 “限量供应” 的规矩一出,就像在热油里泼了一瓢冷水,反而让香皂更显金贵。后宫的嫔妃们见状,更是对香皂趋之若鹜,觉得能得到一块香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有位低位份的嫔妃,住在偏僻的宫殿里,平日里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月例也少得可怜。她听说了香皂的神奇之处,也想拥有一块,哪怕只是闻闻香味也好。为了能得到半块香皂,她竟然偷偷拿出自己积攒了很久的胭脂水粉,这些胭脂水粉是她省吃俭用才买来的,是她唯一的化妆品。她找到皇后的侍女小翠,红着脸,恳求用这些换半块香皂。
小翠起初有些犹豫,皇后的香皂是李大人特意送来的,极为珍贵,私自送人恐怕不妥。但看着那嫔妃期盼的眼神,眼中还含着泪水,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最终还是心软了。她偷偷从自己分到的半块香皂中又掰下一半,递给了那位嫔妃,小声说道:“你小心点用,别让别人知道了。”
那嫔妃拿到香皂后,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生怕它会飞走一样。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小翠连连道谢,然后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快步跑回了自己的宫殿。
后宫的追捧很快就传到了朝堂之上,像一阵风一样席卷了整个长安城。大臣们的夫人们听到消息后,也都动了心思。她们平日里也极爱干净,注重仪容仪表,参加各种宴会时更是希望自己能光彩照人。听说有这么好用的香皂,自然也想试试。
“听说了吗?宫里的娘娘们都在抢一种叫香皂的东西,据说用了能让皮肤变得特别好,又白又嫩,比用多少珍珠粉都管用。” 吏部尚书的夫人在与其他夫人们聚会时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羡慕。
“何止啊,” 户部侍郎的夫人接口道,“我听我家老爷说,那香皂香气特别好闻,不是那种刺鼻的香,而是淡淡的清香,闻着让人特别舒服。而且去污能力也特别强,什么油污、墨渍都能洗掉。”
“那我们也赶紧托人去司农寺问问,看能不能买到,哪怕见不到皂,闻闻盒子里的香也行啊。” 一位夫人心急地说道,立刻就想让人去打听。
一时间,大臣们的夫人们也开始四处托关系,有的找自己的丈夫帮忙,有的通过亲戚朋友联系司农寺的官员,还有的甚至在司农寺门口徘徊,希望能碰到机会。司农寺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负责接待的小吏忙得不可开交,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李杰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心里不禁有些感慨。他站在司农寺的院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他们谈论香皂的声音,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没想到一块小小的香皂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既在他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清洁和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香皂的出现,恰好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转身回到工坊,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思绪万千。这些工匠们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能有一份稳定的活计已是不易,如今能参与到香皂的制作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自豪的神情。赵师傅正带领着几个徒弟调试香料的比例,他手里拿着一杆小秤,秤砣是用黄铜打造的,小巧玲珑,每一颗香料都要精确到分毫。“这胡椒花再多放一分就太冲了,薰衣草少了半分又显得寡淡,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 赵师傅一边称量一边叮嘱,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角落里,几个年轻的工匠正在打磨新的模具。这些模具是用梨木雕刻而成的,上面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有鸳鸯戏水、有喜鹊登梅,还有象征着富贵的牡丹。他们手里的刻刀在木头上灵活地游走,木屑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落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味,与香皂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
李杰走到一个正在搅拌皂基的工匠身边,只见他手里的木勺不停地转动,皂基在大铁锅里泛着细腻的泡沫,像一片翻滚的云海。“李大人,您看这火候怎么样?” 工匠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李杰仔细观察了片刻,点了点头:“很好,再熬片刻就能倒模了,记住一定要匀速搅拌,不能让泡沫消散。” 工匠连忙应道:“哎,好嘞,谢谢大人指点。”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匆匆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帖子,气喘吁吁地说道:“大人,英国公府派人送来帖子,说是英国公夫人想请您明日过府一叙,商谈购买香皂的事宜。” 李杰接过帖子,只见上面的字迹娟秀有力,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他笑了笑,对小吏说道:“知道了,你回复英国公府,就说我明日准时赴约。”
小吏刚走,又有一个信使赶来,说是卫国公李靖的夫人也想订购一批香皂,用于军中将士的清洁。李杰心中一动,他之前就想到过将香皂推广到军中,如今李靖的夫人主动找上门来,正是一个好机会。他连忙让人备好笔墨,写下回帖,答应会优先为军中供应香皂。
一时间,司农寺里人来人往,送帖的、求购的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李杰虽然忙碌,却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项事务,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香皂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司农寺的院子里,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工匠们陆续收工了,他们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互相谈论着今天的成果。李杰站在院子里,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自己穿越到大唐的初衷,就是想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这个时代带来一些改变。如今,贞观犁已经让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香皂的出现,又将在清洁和卫生方面带来一场革命。
他转身回到自己的书房,书房里陈设简单,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大唐的疆域和各地的农作物分布。李杰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开始规划香皂的生产和推广计划。他决定先扩大生产规模,招募更多的工匠,同时制定合理的价格,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买得起香皂。对于军中的供应,他打算以成本价出售,为大唐的将士们尽一份力。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照亮了李杰笔下的字迹。他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前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去克服,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天一早,李杰便带着几块精心挑选的香皂,前往英国公府。英国公府坐落在长安城西的繁华地段,府邸宏伟壮观,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透着一股威严。府中的仆人将李杰领到客厅,只见英国公夫人正坐在一张紫檀木的椅子上,她身着一袭墨绿色的长裙,头上戴着一支金步摇,气质雍容华贵。
见到李杰进来,英国公夫人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李大人,久仰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年轻有为。” 李杰拱手行礼:“夫人谬赞了,能为夫人效劳,是在下的荣幸。” 两人坐下后,侍女奉上了香茗,茶香袅袅,与空气中淡淡的香皂香气融为一体。
英国公夫人笑着说道:“李大人研制的香皂,如今在长安城里可是名声大噪,连皇后娘娘都对它赞不绝口。我也想订购一批,用于府中的日常使用和赠送亲友,不知李大人能否应允?” 李杰连忙说道:“夫人放心,只要府中需要,司农寺定会按时供应。” 他拿出带来的香皂,递给英国公夫人:“夫人请看,这是我们新研制的几款香皂,有梅花形的,有方形的,还有专门为女士设计的带有玫瑰香气的,您可以挑选一下。”
英国公夫人接过香皂,仔细端详着,眼中露出了惊讶和喜爱的神色:“哎呀,这香皂做得可真精致,比我见过的任何清洁之物都要好看。” 她拿起一块玫瑰香皂,放在鼻尖闻了闻,顿时露出了陶醉的神情:“这香味也太好闻了,清新淡雅,让人心情愉悦。” 她当即决定订购一百块各种款式的香皂,并约定了交货的时间。
离开英国公府后,李杰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卫国公府。卫国公李靖是大唐的名将,为人正直,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见到李杰,李靖十分高兴,连忙请他坐下,询问香皂的情况。李杰将香皂的功效和用途一一说明,并表示愿意以成本价为军中供应香皂。李靖听后,十分赞赏:“李大人真是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这香皂若能在军中推广,定能大大改善将士们的卫生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真是太好了。” 他当即决定订购一千块香皂,用于发放给军中的将士。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杰又陆续拜访了几位大臣和贵族,商谈香皂的订购事宜,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司农寺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地生产,依旧供不应求。香皂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仅在长安城里家喻户晓,连周边的州县都有人前来求购。
后宫里,嫔妃们对香皂的追捧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杨贵妃见李杰不肯破例,心中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按位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香皂。她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对香皂的效果十分满意,每天都要用它洗脸洗手,肌肤变得越来越细腻光滑。淑妃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二十块香皂,在宴会上拿出来招待客人,赢得了众人的羡慕和称赞,让她十分得意。
那些低位份的嫔妃们,虽然得不到整块的香皂,却也想方设法地从高位份的嫔妃那里讨来一些边角料,视若珍宝。她们用这些香皂洗脸、洗手,虽然量少,却也能感受到皮肤的变化,心中对香皂充满了向往。
朝堂上,大臣们也开始讨论香皂的好处,有人建议将香皂作为贡品,献给周边的国家,展示大唐的物产丰饶;有人则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香皂的制作技术,让更多的人受益。李世民对此也十分重视,他召来李杰,详细询问了香皂的生产和推广情况,对李杰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下令让司农寺尽快制定出全国推广的计划。
李杰跪在地上,听着李世民的吩咐,心中充满了激动。他知道,有了皇帝的支持,香皂的推广将会更加顺利。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辜负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回到司农寺,李杰立刻召集工匠们,宣布了皇帝的旨意。工匠们听后,都欢呼雀跃,纷纷表示会努力工作,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皂坊里再次响起了欢快的忙碌声,木勺搅拌的声音、模具碰撞的声音、工匠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
李杰站在皂坊门口,看着里面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一块小小的香皂,正在悄然改变着大唐的面貌,而他,也将在这条改变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