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的阳光格外透亮,穿过剧组院子里那棵老桂花树的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混着远处道具组传来的木料打磨声,让这个深秋的早晨多了几分暖意。石凳旁的竹编茶篮里,还放着刚泡好的龙井,水汽袅袅地往上飘,在阳光下凝成细小的水珠。
陆砚辞刚在石凳上坐下,就听见院门口传来脚步声——b影视《射雕》剧组的导演王健,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装订册,身后跟着两个攥着平板电脑的助理,快步走了过来。王健的鬓角沾了点汗,显然是赶路过来的,他把装订册轻轻放在石桌上,指尖还特意擦了擦封面,像是怕弄脏了上面的字迹:“陆先生,这是我们初步筛出来的选角名单,每个候选人的资料都附了作品片段链接和试镜初评,您给把把关,看哪些需要调整。”
陆砚辞点点头,伸手拿起名单。封面是深棕色的硬壳,上面用烫金字体印着“《射雕英雄传》角色候选名单(初版)”,翻开第一页,是郭靖角色的候选列表,照片和资料按优先级排得整整齐齐。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纸页,动作很慢,眼神专注地扫过每一个名字和对应的介绍,连备注栏里“擅长武打戏”“可接受素颜出镜”这样的小字都没放过。
当翻到第三页,手指停在一个印着大幅照片的名字上——那是近期靠甜宠剧爆火的流量明星林宸,照片里他穿着精致的古装,眉眼间带着刻意的温柔笑意,备注栏里写着“粉丝量8000万+,商务资源顶级,团队主动自荐郭靖角色”。可陆砚辞的手指没有丝毫停顿,拿起石桌上的钢笔,笔尖在林宸的名字上划了一道清晰的横线,墨色透过纸页,连背面都能看到痕迹。
“郭靖这个角色,核心不是‘大侠’的名号,是‘憨厚质朴’里藏着的‘侠义大气’。”陆砚辞放下笔,语气平静得像在聊天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他指尖点了点林宸的照片,眼神里没有贬低,只有客观的判断,“这位演员的戏我看过几部,甜宠剧里的霸总、古偶里的公子,都演得很熟练,但眼神太活泛了——镜头里总带着点刻意的讨喜,笑的时候眼尾会不自觉上挑,像在计算观众的反应,连皱眉都透着‘我知道自己很帅’的精明。你想想,郭靖面对黄蓉时,是会算‘怎么讨她开心’,还是会笨手笨脚地把自己的汗巾递过去?面对成吉思汗要他打大宋时,是会犹豫‘这样会不会掉粉’,还是会挺直腰杆说‘我是汉人’?他身上的‘拙’和‘诚’,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是靠演技装出来的,这位演员撑不起来。”
王健听得连连点头,手里攥着的保温杯都忘了拧开,等陆砚辞说完,他赶紧让身边的助理把这段话记在平板电脑的备忘录里,还特意标了“重点”二字。陆砚辞接着往下翻,手指在一页相对单薄的资料上停住——照片里的男生穿着简单的白t恤,背景是大学的排练厅,名字旁备注着“新人演员李然,毕业于戏剧学院,代表作:校园舞台剧《江湖客》”。
“杨过的复杂性,在于‘桀骜不驯’和‘至情至性’的矛盾统一。”陆砚辞的指尖轻轻敲了敲李然的照片,眼神里多了点认真,“他不是单纯的叛逆,是从小没了爹娘,被人欺负出来的‘硬气’;也不是单纯的深情,是知道小龙女的身份后,敢跟整个江湖作对的‘疯劲’。这个李然,我看过他学生时期的舞台剧片段——是部改编的武侠短剧,他演的落魄剑客,被仇家追杀到破庙里,明明肚子饿得咕咕叫,面对仇家扔过来的馒头,却宁肯饿着也不低头,眼神里没求饶,反而有股‘就算输也不输骨气’的劲。最后自刎那场戏,他没掉一滴眼泪,可攥着剑的手在抖,眼神里的不甘和不舍,比哭出来更让人揪心。那股没被娱乐圈磨平的棱角,还有眼神里的‘倔强感’,很贴杨过早年的状态,可以让他来试镜,看看能不能把那份‘深情里藏着叛逆’的感觉演出来。”
“您说得太对了!”王健终于拧开了保温杯,喝了口热水,脸上没有丝毫意外,反而有种“找到知音”的欣慰,“其实我们筛选的时候,就特意把李然的资料放在了杨过候选的前列,就是觉得他身上的‘劲’对味。而且您不知道,之前有三位一线流量明星的团队主动找过来,其中一位还提出‘带5000万资进组’,说能保证剧集的热度,我们都婉拒了——不是不想要热度,是怕资本一掺和,选角就偏离原着精髓了。您之前跟我们说‘《射雕》是几代人的回忆,不能毁在选角上’,我们一直记着,每一步都按您的标准在推进。”
陆砚辞合上名单,把钢笔放回笔帽里,目光扫过院子里忙碌的工作人员,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选角这事儿,看的从来不是名气大小,也不是粉丝多少,根本在于‘角色适配度’。你想,观众看到郭靖,想起的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不是‘哦,这是那个流量明星’;看到杨过,想起的是‘一见杨过误终身’,不是‘他又在耍帅了’。《射雕》不是普通的剧集,是几代人的武侠梦,是刻在文化里的瑰宝,绝不能因为浮躁的资本、追求短期热度,就把它改得面目全非。”
没过多久,《射雕》选角的标准就通过剧组工作人员的朋友圈,悄悄传到了网上。网友们瞬间炸了锅,评论区里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
- 90后书粉“武侠迷阿凯”:“幸好有陆先生亲自把关!之前就怕资本塞流量,把郭靖改成‘油滑公子’,把杨过改成‘傻白甜’,现在终于放心了!”
- 00后观众“追剧小能手”:“支持演技派!我宁愿看新人演得有血有肉,也不想看流量对着镜头挤眉弄眼,求求多给李然这样的演员机会!”
- 影视博主“剧评人小夏”:“对比之前某部Ip剧,流量主演连角色的基本性格都没搞懂,《射雕》这选角标准简直是一股清流!陆先生这是在守护我们的武侠初心啊!”
资深影视评论人张莉还特意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文,标题直接写着《陆砚辞的选角标准,该给所有Ip改编上一课》。文中写道:“近年来,太多Ip改编陷入‘流量至上’的误区,为了热度,把原着角色改成‘流量模板’,把剧情改成‘粉丝爱看的样子’,却忘了Ip的灵魂,从来是那些鲜活的人物、厚重的情感。而陆砚辞坚持的‘角色适配度第一’,看似严格,实则是对原着的尊重,对演员演技的尊重,更是对观众的负责。他用《射雕》的选角,给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清晰的标杆:只有守住作品的内核,才能真正留住观众,让经典永远‘活’下去。”
阳光渐渐升高,照在石桌上的选角名单上,那道划掉流量明星的横线,在光线下格外清晰——那不仅是一道笔迹,更是对经典的敬畏,对品质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