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带着点慵懒的暖,斜斜地洒在陆砚辞的小院里。青石板被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暖意透过鞋底渗进来。陆砚辞搬了张竹编躺椅放在院角,手里抱着几本《江湖志·射雕篇》的实体书,书页因为常年翻看,已经有些发脆,纸边泛着浅黄,还带着点旧书特有的霉味混着墨香。
他把书一本本摊在躺椅旁的石台上,阳光落在书页上,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几个字照得发亮。每本书的扉页都有他用钢笔写的日期,最早的一本是2015年10月,最晚的是2016年3月,字迹从最初的锐利,慢慢变得温润,像被阳光磨平了棱角。偶尔有风吹过,书页“哗哗”地翻着,像在重复那段被遗忘的江湖故事。
(时空闪回:2015年,番茄小说总部编辑部)
下午三点的编辑部里,键盘敲击声像密集的雨点。主编陈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着,手心全是汗——屏幕上是一个名为“山民001”的匿名作者后台,《江湖志·射雕篇》首章发布还不到24小时,点击量已经突破120万,收藏数飙到89万,推荐票更是以每分钟3000票的速度疯涨,后台的服务器都因为流量太大,卡了三次。
“陈编!您快看评论区!”编辑小王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跑得太急,差点撞翻了桌角的咖啡杯。屏幕上的评论区已经炸了,红色的热评一条接一条:
“卧槽!这才是武侠啊!多少年没看到这么有江湖气的文了!”
“‘郭靖守襄阳’那段,我一个大男人看哭了!‘侠之大者’这四个字,作者是真懂!”
“求问作者大大是谁?这文笔,这格局,绝对是老牌武侠作家披马甲了吧!”
“番茄这是挖到宝了!武侠分类终于要活了!”
陈峰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拖出刺耳的声响。他抓过桌上的电话,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喂!运营部吗?立刻!把全站所有推荐位都给‘山民001’!首页banner、弹窗推荐、分类置顶,全加上!”挂了电话,他又转头对小王说:“联系作者!用最高级别的签约合同,待遇随便开!只要他肯签,我们甚至可以给他开专属频道!”
小王点头如捣蒜,抱着电脑跑回座位。可半个小时候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陈编……联系不上。作者只留了个代理人的联系方式,叫林舟,我打了三次电话,都没人接。”
陈峰皱着眉,拿起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根烟却没点燃——他戒烟三年了,只有遇到大事才会想起抽烟。“再打!一直打!”他把烟塞回烟盒,目光重新落回屏幕,“这个‘山民001’,绝对能救活我们的武侠分类,甚至能让番茄的口碑再上一个台阶!必须签下来!”
然而,他们终究没能等到“山民001”的签约答复。林舟在三天后回了电话,声音平淡得没有起伏:“作者不考虑签约,也不接受采访,后续更新会按时发,其他的不用再谈。”
年底,《江湖志·射雕篇》完结。实体书由国内顶尖的出版社出版,首印五百万册——预售通道开启的瞬间,服务器直接瘫痪,十分钟后恢复时,库存已经清零。出版社连夜加印三次,总销量最终突破两亿册,打破了近十年武侠小说的销售纪录。全国各大书店的显眼位置,都挂着巨幅海报,红色的背景上写着“新武侠鼻祖·山民001”,下面是《射雕篇》的封面图:郭靖背着黄蓉,站在襄阳城的城楼上,身后是漫天晚霞。
无数影视公司踏破了番茄小说的门槛,有的带着上亿的支票,有的承诺让顶流明星主演,有的甚至提出让“山民001”亲自担任编剧。可所有的邀约,都被林舟一句冰冷的“作者暂不考虑影视化改编”挡了回来。陈峰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合作意向书,只能无奈地叹气——这个“山民001”,就像他笔下的江湖侠客,来无影去无踪,只留下一段传奇。
(现在:云栖村院落)
“陆先生,晒书呢?”院门外传来老李的声音,他扛着锄头,肩上还挂着个竹编的菜篮,里面装着刚从菜园摘的黄瓜,绿莹莹的,沾着水珠。老李走进来,凑到石台前看了两眼,咂咂嘴:“你这书……封面看着咋这么眼熟?我儿子在城里打工,去年过年回来,就带了本差不多的,说比现在那些打打杀杀的玄幻小说好看十倍!”
陆砚辞笑了笑,伸手把摊开的书轻轻翻了个面,让印着“作者:山民001”的封面朝下,露出“华山论剑”的章节标题。他拿起其中一本,递到老李手里:“李叔要是感兴趣,拿回去看看解闷。这书里讲的都是老故事,挺下饭的。”
老李憨厚地接过,粗糙的手掌蹭过书页,留下点泥土的痕迹。他翻了两页,眼神里带着点茫然——他没多少文化,只能看懂个大概。“那感情好!谢谢陆先生了啊!”他把书塞进菜篮里,扛着锄头离开了,嘴里还念叨着“回去让我家小子也看看,他肯定高兴”。
陆砚辞看着他的背影,又把书一本本翻回来,阳光重新落在“山民001”那几个字上。他的指尖轻轻划过作者名,没有说话,只是拿起一本,凑到鼻尖闻了闻——旧书的墨香混着阳光的味道,像那段隐在幕后的日子,安静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