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的清晨总带着海与土地交织的气息。咸湿的海风从济州海峡吹过来,先掠过海边黑色的火山岩滩,沾了些礁石上的潮气,再往内陆走,就撞进了连绵起伏的稻田里。稻穗已经黄透了,沉甸甸地垂着,风一吹就翻起金浪,稻穗互相摩擦的“沙沙”声里,混着远处海鸟的低鸣,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稻香与海盐味。
韩国版《归园田居》的拍摄团队早就守在了田埂边。摄像机的镜头盖还没掀开,收音师已经架好了高灵敏度麦克风,线绳顺着火山石矮墙绕过去,藏在稻田的缝隙里。他们严格记着陆砚辞当初强调的核心理念——自然收音,无剧本互动,但眼前的一切,都浸透着浓得化不开的韩式风情,与云栖村的江南水乡截然不同。
拍摄场地选在了济州岛中部的一片老稻田,周围用黑色火山石垒砌的矮墙圈出了方正的地块。火山石被岁月磨得圆润,却依旧保留着粗糙的质感,表面被晨露浸得发暗,缝隙里还卡着去年的稻壳和干枯的草屑。田埂边摆着几样乐器,除了云栖村版本里常见的木吉他,还多了一把奚琴——琴身是老梨木做的,琴弦泛着淡金色的光,坐在矮墙根的老艺人指尖刚碰到琴弦,一段凄婉苍凉的调子就飘了出来,像顺着海风来的絮语,刚触到金黄的稻穗,就被稻浪揉碎,变成了更柔和的韵律。
互动环节的准备也透着当地特色。几个穿韩式传统短打的工作人员,正帮着隔壁田的“阿姆妮”(阿姨)把竹篮搬到田埂上。阿姆妮穿着藏青色的围裙,围裙上绣着白色的济州海女图案,她弯腰摘柑橘时,围裙的下摆蹭过稻穗,沾了些金黄的碎末。篮子里的济州柑橘刚从树上摘下来,表皮泛着橙红的光,沉甸甸地坠在枝头,一捏就渗出水珠,空气里顿时多了股清甜的果香。而不远处的屋檐下,摆着一排巨大的泡菜坛子,青灰色的坛身带着粗陶的纹路,坛口缠着粗布带子,还没开盖,就能隐约闻到坛子里飘出的辣白菜香气——这是今天互动的核心,学习制作韩国人餐桌上最离不开的泡菜。
“陆先生,您看这里的布置,还需要调整吗?”
首次录制前半小时,韩国导演金敏哲对着手机屏幕,恭敬地问道。视频连线的另一端,是远在云栖村的陆砚辞,镜头正对着他身后的晒谷场,场边的竹筐里还晒着刚收的稻谷。金敏哲慢慢转动手机,让镜头扫过济州岛的拍摄地——从火山石矮墙到稻田里的柑橘树,从屋檐下的泡菜坛子到矮墙根的奚琴,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落在陆砚辞眼里。
陆砚辞的目光落在屏幕里那些泡菜坛子上,声音透过网络传过来,平和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泡菜对韩国人来说,不只是食物,几乎是‘家’的味道吧?”他顿了顿,看着镜头里坛口缠着的粗布,补充道,“不用把坛子藏在后面,直接搬到镜头前——不是简单摆着,要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声音,你们试试用高灵敏度麦克风,去收那些别人不会注意的细节:白菜叶洗干净后沥干水,滑进坛子时‘噗通’一声轻响,带着水汽的脆劲;辣酱和萝卜丝、洋葱丝搅拌时,调料裹着食材转动,发出‘咕叽咕叽’的黏稠声响,那是调料渗进食材的声音;甚至……如果条件允许,找一坛刚发酵一两天的泡菜,靠近坛口去收那些细微的气泡声——那是蔬菜在坛子里慢慢转化的动静,是时间和生命在发酵的声音。这些声音,比任何旁白都更能打动人,因为它们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金敏哲赶紧让助理记下这些细节,镜头又转到了田埂边的火山石上。那些石头大小不一,有的扁圆,有的带着棱角,表面还留着火山喷发时凝固的纹路。陆砚辞的目光落在这些石头上,眼睛亮了亮:“济州岛的火山石是宝贝啊,每一块的质地、密度都不一样,敲出来的声音也会不同。可以让当地的孩子来试试——找几块大小合适的石头,让他们蹲在田埂上,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角度互相敲击。有的石头敲起来是‘噔噔’的闷响,像老鼓;有的是‘叮叮’的清响,像风铃。把这些声音记下来,找一套能组成简单音阶的石头,就是独一无二的‘火山石乐器’了。”
他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对自然的敬畏:“音乐本来就不是凭空来的,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是从风里飘来的,是从石头、草木里敲出来的。你们要做的,不是‘创造’旋律,是‘发现’旋律——发现这片土地上本来就有的声音。”
手机那头,金敏哲听完翻译的转述,慢慢站起身。这位年过半百的韩国导演,鬓角已经染了白霜,此刻却对着屏幕里的陆砚辞,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极低,连背后的衬衫都绷出了褶皱。他直起身时,眼角有些发红,语气里满是感慨与敬佩:“陆砚辞先生,我原本以为,您是来教我们‘如何制作一档综艺节目’的——告诉我们镜头该怎么摆,收音该怎么调,互动环节该怎么设计。但现在我才明白,您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他抬手摸了摸身边的火山石矮墙,指尖蹭过石头粗糙的表面,语气真挚:“您是在教我们,如何蹲下来,认真地听一听脚下这片土地的声音——听稻穗摩擦的声音,听泡菜发酵的声音,听石头敲击的声音;教我们如何去看这片土地的样子——看火山石的纹路,看柑橘的光泽,看阿姆妮围裙上的图案。这些都是我们每天见、每天接触的东西,却从来没有认真留意过。您教我们的,是‘如何懂生活’,如何热爱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
风又吹过稻田,稻浪翻得更急了,“沙沙”的声响里,混着远处孩子敲击火山石的“叮叮”声,还有泡菜坛边传来的“咕叽”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属于济州岛的晨曲,轻轻飘在田埂上,飘进镜头里,也飘进了每个拍摄人员的心里。金敏哲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明白了陆砚辞说的“本土化”——不是照搬云栖村的模式,是把属于济州岛的土地、生活、声音,都揉进节目里,让观众看到这片土地最真实、最动人的样子。
镜头盖被轻轻掀开,摄像机开始运转,高灵敏度麦克风静静收录着周围的一切声音。韩国版《归园田居》的拍摄,就在这片充满济州风情的稻田里,伴着海风声、稻穗声、石头敲击声,正式开始了——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生活本身”最真诚的聆听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