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松了口气,又带着他们来到了酒窖。酒窖位于别墅的地下一层,温度较低,湿度适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葡萄酒香气。酒窖里整齐地摆放着许多橡木桶和瓶装葡萄酒,橡木桶上标注着酿造年份和葡萄品种。
盛嘉骏走到橡木桶旁,用手触摸橡木桶的表面,感受着桶内葡萄酒的温度,然后又拿起一瓶刚酿造好的葡萄酒,打开后品尝了一口。通过 “美食大师” 的能力,他发现这瓶新酒的口感比之前品尝的陈年酒还要平淡,而且带有一丝轻微的苦涩味,显然是在酿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他仔细观察酒窖的环境,突然注意到酒窖的通风系统似乎有些异常 —— 通风口的位置不合理,导致酒窖内的空气流通不畅,部分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出现了细微的偏差。而且,橡木桶的摆放也有些杂乱,部分橡木桶没有按照年份和品种分类摆放,可能会影响葡萄酒的陈酿效果。
“约翰,酒窖的通风系统是不是很久没有维护了?” 盛嘉骏问道。
约翰愣了一下,说道:“好像是有两年多没有维护了,之前的老员工说通风系统没问题,我们就没有在意。”
盛嘉骏又指着橡木桶说道:“橡木桶的摆放也有问题,没有按照年份和品种分类,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葡萄酒对陈酿环境的要求不同,这样混放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约翰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连忙说道:“原来是这样!难怪最近两年葡萄酒的品质下降了,我们一直找不到原因,没想到是这些细节出了问题。盛先生,您真是太厉害了,竟然能发现这些问题!”
盛嘉骏笑了笑,说道:“我只是对葡萄酒品鉴比较了解而已。接下来,我们可以先对酒窖的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改造,调整橡木桶的摆放位置。”
约翰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谢谢盛先生!我现在就安排人手,对酒窖的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改造,调整橡木桶的摆放位置。”
酒窖里,几名工人正按照盛嘉骏的要求,重新调整橡木桶的摆放位置,将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葡萄酒分类摆放,留出足够的通风通道。盛嘉骏蹲下身,仔细观察一只刚打开的橡木桶,用干净的勺子舀出少量酒液,倒入透明的品鉴杯中。酒液呈深宝石红色,光泽透亮,单从外观来看,完全符合优质赤霞珠的标准。
他指尖轻轻划过杯壁,感受着酒液的挂杯痕迹 —— 挂杯均匀,流速适中,说明酒液的粘稠度和酒精含量都在合理范围。但当他凑近杯口轻嗅时,眉头又微微皱起:“约翰,这款五年份的赤霞珠,发酵时是不是没有严格控制温度?”
约翰愣了一下,连忙回忆道:“发酵温度…… 我们一直按照传统方法,控制在 25 到 28 摄氏度之间,应该没问题啊?”
“不对。” 盛嘉骏摇了摇头,将酒杯递到约翰面前,“你仔细闻,除了黑醋栗和香草的香气,是不是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煮熟味?这是发酵温度过高,导致葡萄皮中的风味物质过度提取,反而破坏了口感的层次感。而且,单宁的收敛感有些生硬,说明苹果酸 - 乳酸发酵没有完全完成,这会让酒液的酸度显得尖锐,不够柔和。”
约翰接过酒杯,仔细嗅闻后,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您这么一说,还真有股淡淡的熟味!之前老酿酒师总说‘发酵要够劲儿才够香’,我们就没太在意温度的细微波动,没想到竟然是这个问题!”
盛嘉骏站起身,走到酒窖角落的发酵罐旁。这些不锈钢发酵罐看起来有些陈旧,罐壁上还残留着上一轮发酵的痕迹。他打开罐顶的观察口,探头查看内部结构,发现温度控制系统竟然还是手动调节的:“约翰,你们现在还在用手动控制发酵温度?”
“是啊,老酿酒师说手动调节更有‘手感’,能根据葡萄的状态随时调整。” 约翰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们也觉得老方法靠谱,就一直没换自动控制系统。”
“这就是关键问题所在。” 盛嘉骏指着发酵罐,语气肯定地说,“手动调节很难保证温度的恒定,尤其是在发酵旺盛期,温度很容易飙升到 30 摄氏度以上。而优质赤霞珠的最佳发酵温度,应该控制在 22 到 25 摄氏度之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留葡萄的果香和单宁的细腻感。另外,苹果酸 - 乳酸发酵需要在 18 到 20 摄氏度的恒温环境中进行,手动调节根本无法满足这个要求,难怪酒液的酸度会显得生硬。”
胡靖瑶站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两人的对话,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听不懂,但也能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那除了发酵温度,还有其他问题吗?比如葡萄采摘的时间?”
盛嘉骏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笑着说:“靖瑶这个问题问得好。葡萄采摘的成熟度也很关键,我昨天在葡萄园尝过葡萄,成熟度刚刚好,糖度和酸度的平衡很完美,所以采摘环节没问题。真正的问题,除了发酵温度失控,还有橡木桶的选择和陈酿时间的把控。”
他走到一排橡木桶前,用指节轻轻敲击桶壁,听着发出的声音:“这些橡木桶都是法国橡木桶,但纹路太粗,而且烘烤程度过重。粗纹路的橡木桶会让酒液吸收过多的木质单宁,导致口感发涩;过度烘烤则会产生焦糊味,掩盖葡萄本身的果香。另外,陈酿时间也不合理 —— 三年份的霞多丽本应该清新爽口,却陈酿了太久,导致果香流失;而十年份的梅洛,陈酿时间又不够,还没完全展现出陈年的复杂风味。”
约翰听得连连点头,脸上满是敬佩:“盛先生,您真是太专业了!之前我们只知道葡萄酒品质下降,却找不到具体原因,现在经您这么一分析,所有问题都清楚了!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整改呢?”
盛嘉骏沉吟片刻,开始制定整改方案:“首先,更换发酵罐的温度控制系统,换成全自动智能控温系统,精确到每 0.5 摄氏度的波动都能及时调整;其次,重新采购一批中等纹路、轻度烘烤的法国橡木桶,用于赤霞珠和梅洛的陈酿,霞多丽则改用不锈钢罐冷藏陈酿,保留果香;然后,制定严格的陈酿时间标准 —— 赤霞珠陈酿 18 到 24 个月,梅洛陈酿 12 到 18 个月,霞多丽不超过 6 个月;最后,重新培训酿酒师团队,让他们掌握现代化的酿造工艺,同时保留传统工艺中的精华部分。”
“好!我现在就安排人去采购设备和橡木桶,联系专业的酿酒师培训机构!” 约翰干劲十足地说道,仿佛已经看到了农场葡萄酒品质提升后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天,农场里一片忙碌。智能控温系统和新的橡木桶陆续运到,酿酒师团队开始接受专业培训,酒窖的通风系统也完成了改造,整个酒窖焕然一新。盛嘉骏每天都会到酒窖和葡萄园查看进度,指导酿酒师调整工艺细节 —— 比如在葡萄破碎时,控制葡萄籽的破碎率,避免过多苦涩物质进入酒液;在发酵过程中,定时监测酒液的糖分和酸度,确保发酵进度符合预期。
胡靖瑶则在一旁帮忙,她虽然不懂酿酒技术,但凭借着细心和耐心,帮盛嘉骏整理酿酒数据,记录工艺调整的细节,还为工人们准备茶水和点心,成为了农场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闲暇时,她还会和盛嘉骏一起去牧场骑马、去湖边钓鱼,享受着农场的宁静时光。
半个月后,第一批按照新工艺酿造的赤霞珠葡萄酒终于完成了初步发酵。当酿酒师将新酿的酒液送到盛嘉骏面前时,整个酒窖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他的品鉴结果。
盛嘉骏接过品鉴杯,酒液呈深紫红色,光泽如宝石般璀璨。他轻轻摇晃酒杯,让酒液充分接触空气,然后凑近杯口轻嗅 —— 浓郁的黑醋栗、樱桃的果香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香草和橡木桶的香气,层次分明,没有一丝之前的煮熟味。
他抿了一口酒液,酒液在口腔中缓缓流动,单宁细腻柔和,酸度与甜度完美平衡,余味悠长,带着一丝淡淡的巧克力味。这款葡萄酒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优质级别,完全符合他的预期。
“太好了!这才是农场应该酿出的葡萄酒!” 盛嘉骏放下酒杯,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约翰和酿酒师们瞬间欢呼起来,几个老酿酒师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 他们守护这个葡萄园和酒窖几十年,终于看到了品质飞跃的希望。
胡靖瑶走到盛嘉骏身边,看着他手中的酒杯,眼中满是喜悦:“嘉骏,太好了!现在我们的葡萄酒终于达到你的要求了!接下来,是不是该给这些好喝的葡萄酒起个名字了?”
盛嘉骏恍然大悟,之前一直忙着整改工艺,竟然忘了给葡萄酒命名。他笑着点点头:“是啊,该起个名字了。靖瑶,你平时那么有创意,不如你来给这些葡萄酒起个名字吧?”
胡靖瑶愣了一下,随即羞涩地笑了笑:“我来起吗?可是我没怎么起过名字,怕起得不好。”
“没关系,只要是你起的,我都喜欢。” 盛嘉骏鼓励道,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期待着胡靖瑶的创意。
胡靖瑶低头沉思片刻,目光扫过酒窖外的葡萄园和远处的湖泊,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光:“嘉骏,你看我们的农场,有大片的葡萄园,还有美丽的湖泊,清晨的时候,湖面上会泛起金色的霞光,特别漂亮。不如,赤霞珠就叫‘湖畔霞光’,梅洛叫‘葡园暮色’,霞多丽叫‘清湖晨露’?这样既体现了农场的景色,又能让人联想到葡萄酒的口感 ——‘湖畔霞光’热烈浓郁,‘葡园暮色’温柔醇厚,‘清湖晨露’清新爽口。”
盛嘉骏听完,眼中满是惊喜:“太好了!这三个名字既贴切又有诗意,完美契合了三种葡萄酒的特点!靖瑶,你太有才华了!”
周围的人也纷纷称赞,约翰更是激动地说:“这三个名字太好听了!以后我们农场的葡萄酒,就用这三个名字作为品牌,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喜欢!”
胡靖瑶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微泛红,轻轻靠在盛嘉骏的肩膀上:“只要你喜欢就好。”
盛嘉骏紧紧握住她的手,心中满是温暖。他看着酒窖里欢呼的人群,看着身边巧笑倩兮的女友,再看着杯中色泽诱人的 “湖畔霞光”,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 —— 这段澳洲农场之行,不仅解决了葡萄酒的品质问题,还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成就感。
当天晚上,农场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庆祝晚宴。餐桌上,摆放着新酿的 “湖畔霞光”“葡园暮色” 和 “清湖晨露”,搭配着农场自制的牛排和蔬菜沙拉,每一位到场的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盛嘉骏举起酒杯,站起身说道:“今天,我们要感谢约翰和酿酒师团队的辛勤付出,也要感谢靖瑶为葡萄酒起了这么好听的名字。未来,我们会继续提升酿造工艺,让‘湖畔霞光’‘葡园暮色’‘清湖晨露’成为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品牌!同时,也要感谢五位武圣前辈的守护,让我们能安心地投入到农场的建设中。我提议,为了我们的农场,为了我们的未来,干杯!”
“干杯!” 所有人都举起酒杯,清脆的碰杯声在夜空中回荡。
胡靖瑶看着身边意气风发的盛嘉骏,眼中满是爱意。她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挑战,只要和盛嘉骏在一起,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晚宴结束后,盛嘉骏和胡靖瑶并肩走在农场的小路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嘉骏,我们什么时候回国内?” 胡靖瑶轻声问道。
盛嘉骏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笑着说:“再等几天,等第一批葡萄酒完成装瓶,我们带着‘湖畔霞光’‘葡园暮色’和‘清湖晨露’回国,让刘志勇和公司的员工们也尝尝我们的成果。然后,我们还要继续跟进托马斯的情报,不能放松对梵蒂冈的警惕。”
胡靖瑶点点头,紧紧握住盛嘉骏的手:“好,我都听你的。不管去哪里,我都跟你一起。”
盛嘉骏心中一暖,俯身在她的额头轻轻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