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沈阳兵工厂。原本就日夜不休的厂区,如今更添了紧张与兴奋。在划定的特殊实验区域内,汉斯·穆勒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正与陈致远教授、李师傅等人围在一张铺开的大型图纸前,图纸上绘制着复杂的坦克底盘结构。
穆勒的点在图上一个关键部位,用带着口音但异常清晰的中文说道:“这里,悬挂系统的扭杆强度必须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根据你们缴获的日军坦克数据和我们的计算,现有的设计在复杂地形下的可靠性不足。我们必须考虑到未来在南方可能遇到的水网、稻田和丘陵。”
陈致远凑近仔细看着:“穆勒先生,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们需要对热处理工艺进行相应调整,鞍山新出的这批特种钢,性能指标应该能达到要求,但加工精度是个挑战。”
李师傅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眉头紧锁:“加工精度俺们想办法克服,多试几次,总能摸到门道。关键是这炮塔座圈,按照新图纸要求,直径要大一圈,还要保证旋转平稳,这对铸件和机加工要求太高了。”
“困难一定有,但必须克服。”穆勒语气坚定,“一座灵活、稳固的炮塔是坦克的第二生命。我们可以先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进行验证,逐步调整工艺参数。我和我的助手会全程跟进。”
就在这时,刘川在聂政委、刘亚以及装甲纵队司令梁中玉的陪同下,走进了嘈杂的车间。他没有惊动正在专注讨论的技术人员,而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
梁中玉看着那图纸上初具雏形的坦克结构,眼中放光对刘川说:“司令员,看这架势,比咱们现在用的那些拼凑货强太多了,要是真能造出来,咱们的装甲纵队可就鸟枪换炮了,”
刘川微微点头,目光却落在那些眉头紧锁、激烈争论的中外技术人员身上。他看到了陈致远脸上的专注,李师傅眉宇间的执着,也看到了汉斯·穆勒那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这种氛围,让他感到满意。
过了一会儿,陈致远率先发现了刘川等人,连忙招呼大家。
“司令员,政委,你们怎么来了?”陈致远迎上来。
“来看看我们的‘宝贝’进展如何。”聂政委笑着指了指图纸,“怎么样,遇到拦路虎了?”
汉斯·穆勒走上前,向刘川和聂政委微微欠身:“司令员先生,政委先生。进展比预想的要快,但也遇到了许多具体的技术难题。尤其是材料性能和加工精度方面,距离设计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正在全力攻关。”
刘川走到图纸前,他看到设计中坦克的轮廓远比现有的日式、美式坦克更加雄壮。他沉声问道:“穆勒先生,陈教授,基于现有的基础和这些图纸,我们最快什么时候能拿出第一台实验样车?”
陈致远和穆勒交换了一个眼神。陈致远谨慎地回答:“司令员,如果一切顺利,材料供应跟得上,工人和技术员三班倒,预计三个月到四个月,可以尝试组装第一台原理样车。但要达到可测试、可评估的状态,至少还需要两个月以上的调试和改进。”
“五到六个月……”刘川沉吟着,这个时间比他希望的稍长,但他明白技术攻关急不得。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穆勒:“穆勒先生,我记得你带来的资料里,有关于重型坦克的一些概念设计和部分技术参数?”
穆勒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的,司令员先生。那是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资料,包括更厚重的装甲、更大口径的主炮概念。但是,以贵方目前的工业基础,直接研制重型坦克,挑战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切实际。”
刘川的语气带着坚定:“我知道挑战很大。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们现在对付国民党的残兵败将,现有的坦克或许够用。可未来呢?我们要放眼长远,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正面突破坚固防线、能够与潜在强敌最先进坦克抗衡的铁拳头,”
他环视在场的所有技术人员,:“中型坦克要抓紧搞,这是解决我们当前急需。但同时,重型坦克的预研工作,现在就必须启动,哪怕慢一点,哪怕困难再多,这个方向不能丢,穆勒先生,我希望你和你团队,在保证中型坦克项目进度的前提下,开始着手重型坦克的技术论证和初步设计。需要什么支持,直接向刘亚参谋长或者向我报告,”
穆勒看着刘川眼中的决心,原本想说的关于技术鸿沟和资源限制的话咽了回去。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欠身:“我明白了,司令员先生。我们会立即开始前期研究工作。这需要大量的计算、材料试验和结构论证。”
刘川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一旁的朱锐:“好,老朱,你们炮兵这边也不能落后。穆勒先生带来的pak 40和ZIS-3的技术资料,要尽快吃透,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同时,眼光也要放远,大口径榴弹炮、加农炮,甚至是火箭炮的技术储备和研发,也要提上日程,未来的战争,炮兵依然是战争之神,”
朱锐立刻挺直腰板:“司令员放心,兵工厂那边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结合我们缴获的美制105榴弹炮和这些德国图纸,正在攻关更大口径的火炮。就是这炮钢和加工设备,确实卡脖子。”
“设备的问题,想办法从大连港接收的日伪资产里找,或者通过香港的渠道,看能不能搞到一些。”刘川指示道:“人才的问题,除了穆勒先生他们,还要继续挖掘国内的专家,胆子可以再大一点,眼光可以再宽一点。”
离开兵工厂,坐在回指挥部的车上,聂政委对刘川说:“司令员,你这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太大了?重型坦克,大口径重炮,这都需要强大的重工业支撑,我们现在……”
刘川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东北原野:“老聂,我知道这很难。但有些事,现在不做,将来就更被动。我们不可能永远靠缴获。有了自己的钢铁厂,有了自己的兵工厂,有了这些图纸和专家,就有了希望。现在投入,哪怕只能搞出个雏形,积累下经验,培养出人才,也是值得的。这关系到我们军队未来十年的战斗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告诉陈致远和穆勒,不要怕失败,大胆去试错。我们需要的是能在未来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利器,而不是只能对付轻步兵的铁皮盒子。这笔投入,无论多困难,都必须坚持下去,”
上海临时四野指挥部里,关于南下作战的推演和计划制定仍在紧张进行。而在东北沈阳兵工厂,中型坦克的样车在紧张的组装调试中,而关于重型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的构想,也进入日程,刘川不知道第一台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型坦克何时才能驶出厂房,但他清楚,那条通往强大的道路,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