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清光绪二十六年的夏天,上海英租界的“宝昌洋行”像只密不透风的铁皮盒子,闷得人喘不过气。正午的日头把玻璃窗晒得发烫,折射进来的光斑落在地板上,像一块块融化的金子,却暖不透空气里的滞涩。

掌柜托马斯正站在柜台后,戴着雪白的真丝手套,指尖捏着一柄放大镜,一寸寸扫过那只青绿色的瓷盘。盘沿有处极细微的凸起,像是被什么硬物轻轻磕过,又被人用青灰色的膏体细细补过——补痕与原釉衔接得那般自然,若不借着强光细看,几乎会以为是釉色本身的流转。

“啧啧。”他喉间溢出一声低叹,镜片后的蓝眼睛里映着瓷盘的影子,“这釉色……简直是把整条钱塘江的春水都锁进去了。”

伙计阿强端着两杯冰镇苏打水从后堂出来,木托盘撞在门框上,发出“哐当”一声轻响。他慌忙稳住托盘,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进衣领,把粗布短褂洇出一片深色:“掌柜的,您都看了一上午了,这盘到底是哪朝的?那卖主说是什么‘越窑秘色’,我瞅着跟街口杂货铺的青瓷碗也差不离啊。”

托马斯放下放大镜,摘下手套,露出骨节分明的手。他的指腹上有层薄茧——那是常年摩挲古董磨出来的,此刻正轻轻按在瓷盘的胎体上,像在感受什么隐秘的脉搏。

“差不离?”他回头看了阿强一眼,嘴角噙着点淡笑,“你去把库房里那本《东洋古陶瓷图录》取来,翻到第三十七页。”

阿强趿着木屐,噔噔噔跑到后堂,没多久就抱着本烫金封面的厚书回来。书页边缘卷着毛边,显然被翻得勤,第三十七页上印着一幅黑白照片,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只越窑秘色瓷碗,旁注用英文写着:“五代,越窑秘色瓷,1860年取自中国圆明园。”

“你看这釉色的光泽度。”托马斯用手指点着照片,又指向柜台上的瓷盘,“秘色瓷的‘秘’,不在颜色有多奇特,在它的釉面能随光变色——阴天看是淡青,晴天看像浅碧,到了夜里,借着月光能泛出乳白的光晕,像盛着一汪融化的月色。”

他顿了顿,指尖重新落回瓷盘,“这只盘,比图录里的碗更妙。你看盘心的莲纹,线条细得像蚕丝,却每一笔都带着劲,是刀刻的,不是模印的——这是五代越窑工匠的手法,后世仿不来。”

阿强凑过去,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还是没看出什么门道。他挠了挠头,把一杯苏打水推到托马斯面前:“那卖主说,这盘是从苏州府学抢来的。上个月义和团闹得凶,他跟着溃兵一路逃到上海,兜里就剩这只盘了,二十块银元就卖。”

“抢来的?”托马斯端起玻璃杯,冰块碰撞的脆响在闷热的空气里格外清晰。他的目光落在瓷盘底圈足内侧,那里有个针尖大的小坑,坑边的釉色泛着极淡的银光,像落了颗碎星。“上个月苏州府学遭了兵祸,我在《字林西报》上见过报道。说是乱兵闯进藏经楼,抢了不少字画古董,连楼前那对石狮子都被砸了脑袋。”

阿强撇撇嘴:“这些兵痞子,懂什么宝贝?说不定这盘在他们眼里,还不如一个能盛饭的粗瓷碗。”

托马斯没接话,重新戴上手套,拿起瓷盘对着窗外来的光线轻轻转动。青绿色的釉面在光里流淌,盘心的莲纹仿佛活了过来,花瓣边缘泛着一层朦胧的乳光,真像托马斯说的——盛着一汪月色。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巴黎卢浮宫,见过一幅中国古画,画里江南的山就是这种颜色,雨雾缠在山腰,像没干透的墨。

“把它放进丝绒盒里,锁进保险柜。”托马斯把瓷盘递给阿强,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明天一早,给大英博物馆的汉森馆长发份电报,就说我这里有件‘五代越窑秘色瓷盘’,让他派专家来鉴定。”

阿强捧着瓷盘往保险柜走,脚步却顿了顿:“掌柜的,真要寄去英国?这盘看着……怪让人稀罕的。”

托马斯拿起桌上的怀表,金属外壳在阳光下闪了闪。表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照片,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男人,正站在一幅画架前,手里举着支画笔。

“我父亲是个画家。”他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叹息,“他总说,好的艺术品该让人想起故乡。可你看那些从中国抢来的文物,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只会让人想起硝烟和掠夺。”

阿强没听懂,挠着头把瓷盘锁进了保险柜。柜门合上的瞬间,托马斯听见自己心里有个声音在响:或许这只盘,也该有个能让它想起故乡的地方。

傍晚时分,租界里的风总算带了点凉意。洋行门口的法国梧桐叶被吹得沙沙响,偶尔有黄包车从街边驶过,铜铃“叮铃”一声,惊飞了落在门楣上的鸽子。

托马斯正在核对账本,忽然听见门口传来“笃、笃、笃”的声响——那是拐杖敲在石板路上的声音,节奏缓慢,却带着股执拗的劲,一下下撞在人心上。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藏青色长衫的老先生站在门口。老人头发全白了,用根青玉簪子挽着,额头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像被雨水冲刷过的老树皮。他手里拄着根红木拐杖,杖头包着层铜皮,显然用了许多年,此刻正微微发颤,像是撑不住主人的重量。

“请问……”老人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说一个字都要顿一下,“这里是宝昌洋行吗?”

托马斯起身迎过去,注意到老人长衫的袖口磨破了边,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棉絮,脚下的黑布鞋沾着泥点,显然是走了远路。“是的,先生。”他侧身让开门口,“您是来……”

“我听说,”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忽然亮起一点光,像风中残烛,“你们收了一只越窑的瓷盘?青绿色的,敞口,盘心刻着朵莲花。”

托马斯心里“咯噔”一下。他做古董生意二十年,见过太多来认亲的人,有哭天抢地的,有撒泼耍赖的,大多是想讹点钱。可眼前这老人,眼神里没有贪婪,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焦灼,让他莫名地想起父亲画里的那些守着老物件的中国匠人。

“先生,”托马斯往柜台退了半步,语气保持着谨慎,“我们洋行收的古董不少,您说的瓷盘,我得查查账本。”

老人却往前走了一步,拐杖在地板上点出“笃”的一声。“不用查。”他从袖袋里掏出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泛黄的宣纸。

纸上是幅手绘的瓷盘图,笔触细腻,连盘沿那处细微的补痕都画得清清楚楚,角落还有行小楷:“听雨轩藏五代越窑秘色盘,沈周补底足小坑,岁在宣德五年中秋。”

“这是我太爷爷沈周画的。”老人的指尖抚过纸上的莲纹,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这盘是我沈家传了十四代的东西,去年苏州府学遭兵祸,被乱兵抢走了。我找了整整一年,从苏州追到南京,又从南京追到上海,昨天在码头听人说,有个逃兵把一只青瓷盘卖给了宝昌洋行……”

托马斯盯着那张画,忽然想起瓷盘底圈足内侧的小坑。沈周?他在汉森馆长寄来的资料里见过这个名字——明代“吴门四家”之首,擅长从器物里观山水。这么说来,那小坑真是沈周补的?

“先生,”他抱起胳膊,维持着商人的警惕,“画得像不代表就是真的。这盘昨天刚收来,卖主说他是从府学抢的,可全上海的洋行都在收古董,谁知道他是不是随便指认?”

老人的脸一下子白了,嘴唇哆嗦着,拐杖几乎要撑不住身体。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做了极大的决心,指着画上行将模糊的落款:“您去看盘底,靠近圈足的地方,有个针尖大的小坑。我太爷爷补这个坑时,用了祖传的釉料,里面掺了极细的银粉——在月光下,那补痕会泛银光。这是我们沈家才知道的秘密,除了我,世上不会有第二个人说得出来。”

托马斯的瞳孔猛地收缩。

昨天收这盘时,他确实在强光下见过那小坑,也注意到坑边有淡淡的银光,只当是釉料里的矿物质反射,没往深处想。此刻被老人点破,再看那幅画,画里盘底的小坑旁特意用朱砂点了个小点,与瓷盘的细节分毫不差。

他转身快步走到保险柜前,转动密码锁时,指尖竟有些发颤。柜门“咔哒”一声弹开,他取出那只丝绒盒,捧着走到老人面前,缓缓打开。

青绿色的瓷盘在傍晚的霞光里泛着光,盘心的莲纹像浮在水里,盘沿的补痕在柔光里若隐若现。老人看见瓷盘的瞬间,忽然往后踉跄了一步,拐杖“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盘底,嘴唇翕动着,像是有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

托马斯拿起放大镜递过去。老人抖着手接过,对着盘底的小坑看了许久,忽然老泪纵横。“是它……真的是它……”他的手指隔着镜片轻轻点着那处补痕,“太爷爷补这坑时,我爷爷才五岁,趴在桌边看了整整一天,说太爷爷的竹刀比绣花针还细……”

阿强站在一旁,看傻了眼。他从没见过掌柜对哪个“卖主”如此客气,更没见过一个老头对着只瓷盘哭成这样。

托马斯弯腰捡起拐杖,递给老人,声音里少了几分商人的精明,多了些沉郁:“老先生,您既然认得出它,想必知道它的价值。这盘我是花二十块银元收的,您要是想赎回去……”

“我没钱。”老人接过拐杖,擦了擦眼泪,苦笑了一声,“苏州的家早就被烧了,我这身衣服还是从难民堆里捡的。我知道这盘值多少钱——在你们洋人眼里,它能换一座洋楼,可在我眼里……”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抚过瓷盘的釉面,像是在抚摸亲人的脸颊,“它是我沈家的根。我太爷爷沈周说过,这盘里盛着千峰的影子,也盛着我们中国人的骨头。”

托马斯沉默了。他想起十年前,父亲带他去卢浮宫看那批从圆明园抢来的文物。有个穿旗袍的中国女人站在一只青铜鼎前,背对着人群,肩膀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父亲当时叹着气说:“托马斯,记住,当一件艺术品需要用枪炮来守护时,它就不再是艺术,是枷锁了。”

他低头看着那只瓷盘。青绿色的釉面在霞光里流转,真像盛着一汪水,水里晃悠着沈周的画笔、苏州的月光,还有眼前这老人的眼泪。它不该被锁进大英博物馆的玻璃柜,更不该成为洋行账本上的一串数字。

“老先生,”托马斯忽然开口,把丝绒盒往老人面前推了推,“盘您拿回去吧。”

老人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你……你说什么?”

“我说,它该跟您走。”托马斯拿起桌上的电报底稿,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二十块银元我会退给那个卖主。您不用谢我,是它自己选的——它不想漂洋过海,它想留在能看懂它伤痕的地方。”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老人手里那张泛黄的画上,忽然笑了:“我父亲总说,好的艺术品该让人想起故乡。这盘的故乡,显然不是伦敦。”

老人抱着丝绒盒,指尖还在发颤。他想再说些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只能对着托马斯深深鞠了一躬。那躬鞠得极慢,极郑重,像是在向一个懂得尊重的对手行礼。

夕阳把洋行的影子拉得很长,老人抱着瓷盘走出英租界时,霞光正染红半边天。

他低头看着怀里的盒子,仿佛能透过丝绒,看见那青绿色的釉面——里面映着沈周的书斋,映着苏州的山影,映着他小时候趴在爷爷膝头,听来的那些关于窑火与月光的故事。

他不知道,这只盘在他手里还能待多久。时局动荡,战火随时可能烧到上海,可他心里忽然踏实了——就像当年沈周把它藏在藏经楼,就像苏文瑾把它埋进城隍庙,只要还有人懂它的伤痕,它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晚风穿过租界的铁栅栏,带着黄浦江的潮气,吹起老人的白发。

他紧了紧怀里的盒子,加快了脚步,仿佛要赶在月亮升起前,让这只盘再看看故乡的月光。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电竞男神不好惹纵情死后睁眼重回婚前,踹渣男嫁军官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倾世华歌:千古白衣卿全新的穿越到洪荒大陆未开的时候前妻的春天1852铁血中华四合院之我总能置身事外神游悲郁地崩坏:身在特摄的逐火之旅旺财命订九命猫妖盛世帝女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隐秘偷欢和顶流亲弟上种田综艺后我爆红了东北那边的怪谈惹不起,国家霸霸都要抱紧她大腿异界之不灭战神人在斩神,身患绝症签到原神七神火烧的燎原星光的新书算命直播抓鬼穿成大佬姐姐的妹妹后放飞自我了四合院:身在民间,心向红星我错了姐姐,再打哭给你看穿越虫族之奇遇我曾爱过你,但不做男主白月光,我做反派掌中雀女将军的病娇公主夫人【魔道同人】我在夷陵养阿婴修真界白月光手握舔狗师姐剧本云中月之残月孤灯霍格沃茨的冒牌巫师枯萎的碎冰蓝横行港诡,从掠夺僵尸开始牵着我的你劫与解重生女帝之天尊掌中三寸金莲开局举报继父,病弱女配下乡被宠秦云萧淑妃四合院:阎家老二是个挂比游走诸天,全靠暗黑技能多!亿万婚约:她的财富帝国神临九天:斩邪上了大学你们异能者就不用考试了参演无限副本后,我成了顶流戮魔道大佬带着异能空间在七零霸道虐渣人在星铁,但是p社活阎王病娇孽徒的白月光竟是我
皮皮读书搜藏榜:谁家炉鼎师尊被孽徒抱在怀里亲啊开局公司破产,在娱乐圈咸鱼翻身山海探秘之陌途棹渡纤尘山大杂院:人间烟火气小师祖真不浪,她只是想搞钱一剑,破长空你出轨我重生,做你女儿给你送终!穿书后,抢了女主万人迷的属性被雷劈后:我在地球忙着种田穿成养猪女,兽医她乐了小家族的崛起从弃婴到总裁八零军婚:阵亡的糙汉丈夫回来了给你一颗奶糖,很甜哒!原神:我给散兵讲童话影视快穿之宿主她不按套路出牌魔法之勋章穿越女尊,成为美男收割机原神:始源律者的光辉照耀提瓦特中奖一亿后我依旧选择做社畜农女有财被造谣后,丑妃闪婚病弱摄政王平安修行记荒年全国躲旱尸,我有空间我不虚美艳大师姐,和平修仙界困惑人生名剑美人[综武侠]仙界崩坏,落魄神仙下岗再就业妃常不乖:王爷别过来快穿囤货:利已的我杀疯了犯罪直觉:神探少女全职法师炸裂高手【观影体】森鸥外没有出现过超级农场系统死后:偏执王爷他为我殉葬了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臣与陛下平淡如水蓄意撩惹:京圈二爷低头诱宠安老师!你的病弱前男友洗白啦盗墓:她来自古武世界荒野直播:小糊咖被毛绒绒包围了逆水沉舟寻晴记各天涯铁马飞桥新书无敌邪神伏阴【又名:后妈很凶残】古穿今:七零空间福运崽崽逼我断亲,住牛棚我暴富你们哭啥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开局就分家,我暴富你们哭什么白龙衔花洞霄原神:剧透未来给本人神君他穿盗墓世界巅峰智斗我在原始当垃圾女神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做英雄之后还要去异世界做英雄重生:校花真是我女朋友我靠系统战洪荒我怎么可能是救世主湮灭五行:旧日之烬手记无限江湖我独行刚当上保安,总裁老婆叫我滚远点李言李语七零开局被退婚:首长追妻火葬场文娱:别慌,收你们来了我把男主逼成病娇出身寒微与天争命展雄飞修仙记重生二宝妈:逆袭开挂新人生孙二狗的猎艳人生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共享女帝记忆后,我剑指天道什么?她们都重生了残香生玉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都市风云之逆转人生带娃综艺?我靠毒舌奶爸爆红了一剑笑傲九重天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明末:从辽东开始,打造盛世帝国万道合一超甜!病娇竹马的小青梅被宠爆了尘戮综武:开局系统签到宁中则港综:我的车你也敢偷买仙,我一路买到了道祖我能同步游戏技能到现实正道小师妹,私底下妖魔都养渊眼白龙的崩三之旅夫妻联手,把极品婆家娘家全踹走人在蜀山,开局奖励满级剑仙蜕变:人生不过二两酒拓奥奥特曼错嫁浮生缘高武教导主任:开局给学生上强度异常人格:第0号病人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