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么一联姻,姑娘失业的哥哥弟弟就都有了工作,能在开迪尔汽车厂、机械厂、电气制造厂上班了。
那家人高兴得不行,女儿能嫁给卡尔·艾徳勒克,算是攀上了有钱人的上嫁。
不过哈德里不在乎,只要卡尔喜欢那姑娘。对方家是个“穷”地主也没关系,他就想看到自己弟弟幸福。
霍斯已经不在了。他一想到霍斯,就把全部的兄弟之爱,给了卡尔。
霍斯没给家族留下孩子,卡尔会留,也应该和那姑娘大力生娃。
*
1923年初,在产业恢复元气之后,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了掌门人哈德里的选择。
虽然在庆岛投资失败,但是放眼全球,被英法美等国用凡尔赛合约压制的环境下,他曾经生活过一年多、曾经孕育过他心爱之人的中国,是他最想接触的合作伙伴。
当历史将中德两国的地位推向平等、合作、互助之中时,与中国继续合作,成了哈德里内心不可遏制的冲动,和必然的选择。
他心里一直有乌鸦,家里有妹妹赵杏,就连长子马丁,也天天嚷嚷着“中国、中国,我喜欢中国”。
中国在哪儿,你小子都不知道。
可就是因为老缠着赵杏讲民间故事、庆国往事、喜欢杏妈妈,马丁对中国文化就很有兴趣,还想去学汉语。
这种课只有大学里才有,要么就是找会翻译、懂汉语的传教士。
哈德里跟他说,你得先上大学,就能学了。马丁知道了。
中德重新建交后,商船来往,从民国来了一些书籍,还有留学生。
马丁看到那些已经剪去了大辫子的民国人,他觉得很亲切。他们跟自己,除了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不一样,并没什么不同。
城堡里的藏宝室藏品丰富,但是在最困难的时期,哈德里也只是卖了几百年前,祖宗得来的那些金器银器。
也没有动过一样,他自己从清朝拿回来的东西。对他来说,那一切太宝贵了,他什么都不想失去。
马丁在里面钻来钻去,拉着赵杏一样样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有的赵杏都不认识,回答不了。
马丁就想了,我要去中国当地看看。
*
而此时,中德两国之间,基于战后签订的《中德协约》,也开始了友好平等的交往。民国市场,也成了德国的重要选择。
魏玛政权成立一开始,就很友好,通过军事顾问和工业合作,与民国建立联系。
因为《凡尔赛和约》不仅限制军队人数,还严格管理军工业。
为了绕过生产和出售限制,德国军工业就只能和外国公司联手,把人才和技术送到国外去研发制造,然后再找个中间国来卖东西。
而此时的民国,各路军阀在大打出手,一片乱局。
内部打仗缺什么?武器啊?
谁有造大批武器的能力?德国 !
谁又想大批卖武器、卖工业品换钱 ? 德国。
民国这个“内战”大市场,让德国军工企业很心动,必须恢复贸易往来。
但民国政局也多次变动,而且德国战后还被限制生产武器,一般企业,还真不敢来民国试水。
但艾徳勒克敢。
其他那些洋行和建筑、民用企业的投资人,对中国也还是有很深感情的。他们都知道,在庆岛的血本无归,归罪于日本侵略、抢了德国人的东西。
他们既往建设、投资了庆岛,怎么就不能再继续投资 ?
甚至有一批人,也挺恨日本人耍流氓的,比如哈德里。
因为日本抢了他的人和技术,抢了他的投资成果,还毁了他青年直至中年的梦想。
在魏玛国会、各大财团的掌权人里,他大概是最反日的那个。虽然他是日耳曼人。
*
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要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
国民党与苏联的军事合作中断,急需找新的外援,但英、美、日三国,无论选谁,都会造成与其他两国关系紧张。
只有德国,与民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
于是这年,德国退役上校鲍尔被蒋介石聘做经济事务顾问。
他之后找了40多名德国军官,给国民革命军提供军事训练支持,还一起制定北伐计划。
德国一战后下岗的军官们,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剩余战斗生产力,在民国找到了再次用武之地。
1928年,国民党完成北伐,名义上完成了统一,但日本又对中国,开始布局侵略战争。
民国政府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应对日本侵略的自卫能力。
而德国,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从此,中德两国在军事、工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德国企业与民国的钢铁、机械等领域,也有了大宗贸易。
*
在这种环境下,艾徳勒克自然要重新在民国布局。
而此时,庆岛发生的一件事,也令哈德里更加认定了这个市场。
艾徳勒克家的德兴洋行,一战之前曾与庆岛华商郑光经营化学染料。
郑光幼贫,从染料店铺学徒做起,1905年认识了洋行主管克莱克,彼此年纪相近、交谊颇深,成了好朋友。
1907年克莱克要回德国服兵役,让郑光自己开个染料店。
他说,我父亲是洋行总部的董事,可以给你优惠,让你先提货、后付款。当时的经销商,可都得提前付50%押金的,这可是非常好的条件了。
郑光很穷,但颇为决断。
他咬牙借钱开了店,经营艾徳勒克菲利厂的品牌染料,很快就挣了不少钱,也成了当地的华商小富。
他很感谢德国人克莱克对他的帮助。
1914年8月,洋行的商船刚运货2000吨到庆岛港,交给郑光寄售。
没想到刚接货之后两天,日本就侵入庆岛,那些染料从此就不知下落。
哈德里认为,肯定跟其他的到港货物一样,被日军抢劫,也是血本无归了。
1922年民国收回庆岛主权时,日本移交的行政权里,就包含原收缴的德国洋行资产。
现在中德大力商贸,就开始陆续有德国商人,再去庆岛重续商机。德兴洋行也想重新布局。
洋行主管奔赴庆岛,没曾想,与郑光一接洽才知道,郑光一直在等他们回来!
当时郑光已经接到船上货物,日本人一占领,郑光的染料杂货店就卸下招牌,停止营业。
因为日军把德国驻军打跑了,且占领后在庆岛,对中国人实行了一系列血腥暴力、烧杀抢掠的镇压。
他们和德国人不一样,德国虽然也是侵略,但是还有基本的“殖民地秩序和人性道德”,想将此地建成未来德国移民的居住地。
日本就是为了搜刮和掠夺。
郑光不喜欢与日本人做生意,直接关了八年的门。
如今见德兴洋行的人回来了,郑光便按1914年所拟的那张原协议,按八年前的价格,如数向德兴洋行付清了货款。
庆岛被日本侵占后,其他能祸祸、能拿走的东西和财物,日本人早都拿走了。
连德国人建造的、数吨重的大船坞和起重机,撤退前怕被日本人偷,特意沉到海里的,日本人愣是打捞出来,给运回国了,变成了他们的三菱重工。
哈德里完全没想到,这个已经因战争打了水漂的买卖,八年后,居然还能失而复得、收回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