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夏,南州市的午后骄阳似火,蝉鸣聒噪得让人心烦。刑侦大队办公室里,吊扇有气无力地转着,扬起满室的纸墨味和淡淡的烟草味。林砚坐在办公桌后,指尖划过一份泛黄的档案袋,封皮上“1982年南州纺织厂仓库纵火案”几个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
“队长,省厅批下来的技术设备清单到了,您过目。”年轻警员小王捧着一叠文件走进来,见林砚盯着旧档案出神,好奇地多问了一句,“这是……老林队长的案子?”
林砚抬头,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点头道:“嗯,我父亲当年殉职的案子。”
小王瞬间噤声,他知道林队的父亲林卫东是南州公安的英雄,1982年在追查纺织厂仓库纵火案时,不幸遭遇意外牺牲,而那起纵火案至今未破,成了刑侦大队的一桩悬案。
“技术室那边怎么样了?”林砚岔开话题,指尖却依旧按在档案袋上。
“新到的痕迹提取仪已经调试好了,苏法医正在整理之前的物证,说想重新看看纵火案的残留样本。”小王连忙汇报。
林砚站起身,拿起档案袋:“我去看看。”
刑侦技术实验室就在办公楼后侧,这是南州市公安局首个专门的刑侦技术实验室,里面的设备虽然在林砚看来不算先进,但在1990年的中国,已经算得上是顶尖配置。苏晓穿着白大褂,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密封的玻璃罐放在操作台上,罐子里装着些黑色的灰烬。
“来了?”苏晓回头,看到林砚手中的档案袋,眼中了然,“我正想找你,这是当年仓库纵火案的残留灰烬,之前条件有限,只能检测出有汽油成分,现在有了新设备,或许能发现点不一样的东西。”
林砚走到操作台旁,打开档案袋,里面除了案件记录,还有一本用蓝布包裹的笔记本。他轻轻翻开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是父亲林卫东苍劲有力的字迹,记录着当年办案的点点滴滴。
“这是我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之前一直没敢细看。”林砚的声音有些沙哑,“里面提到,他在案发前几天,曾多次去纺织厂附近排查,怀疑有人故意针对工厂。”
苏晓停下手中的动作,凑过来看笔记本上的记录:“你看这里,‘纺织厂近期有一批出口布料,价值不菲,厂长神色慌张,似有隐瞒’。”
林砚眉头紧锁:“当年的案件记录里,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我父亲牺牲后,案子就被定性为意外失火,后来因为证据不足,一直悬着。”
“会不会是有人故意隐瞒了线索?”苏晓推测道,“那个年代,国营工厂的厂长权力不小,要是真有问题,想压下点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林砚沉吟片刻,拿起玻璃罐:“先检测灰烬,看看能不能找到除了汽油之外的东西。”
苏晓点点头,熟练地操作起设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转的声音。林砚则低头翻看父亲的日记,里面的内容越来越详细,从排查的嫌疑人名单,到工厂内部的人际关系,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有发现!”苏晓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她指着屏幕上的检测结果,“灰烬里除了汽油,还有一种特殊的助燃剂,这种助燃剂在当时并不常见,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而且……”
“而且什么?”林砚连忙追问。
“而且这种助燃剂,当年南州市只有一家化工厂生产,而这家化工厂的厂长,和纺织厂的厂长是拜把子兄弟。”苏晓语速飞快地说道。
林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来这案子,没那么简单。”
他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档案室的号码:“小张,帮我调一下1982年南州纺织厂和化工厂的相关资料,尤其是两位厂长的背景信息。”
挂了电话,林砚继续翻看日记,翻到最后几页时,一行字迹引起了他的注意:“明日与化工厂李厂长面谈,他似乎知道些什么,注意安全。”落款日期,正是父亲牺牲的前一天。
“不好!”林砚猛地站起身,“我父亲的死,可能和这个李厂长有关!”
苏晓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年你父亲的尸检报告,我看过,上面说他是在追查嫌疑人时,意外被倒塌的墙体砸中。但如果真的是他杀,那尸检报告可能也有问题。”
“当年的尸检是老法医做的,他现在已经退休了,我马上去找他了解情况。”林砚拿起外套,就要往外走。
“等等,我和你一起去。”苏晓连忙跟上,“我是法医,或许能从老法医那里问出更多细节。”
两人驱车来到老法医家,说明来意后,老法医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当年林卫东的案子,确实有疑点。他身上除了被墙体砸中的伤痕,还有一处细微的刀伤,不过当时厂长那边施压,说不能影响工厂的声誉,我就没敢写进报告里。”
“刀伤?”林砚的心沉了下去,“您确定吗?”
老法医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尘封的尸检记录:“这是我当年偷偷留下的,上面有详细的记录。那个刀伤很隐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应该是凶手怕他没死透,补的一刀。”
拿到关键证据,林砚和苏晓立刻赶回警局,此时档案室的资料也送了过来。资料显示,纺织厂当年的那批出口布料,因为纵火案烧毁,损失惨重,但保险公司却赔偿了一大笔钱,而这笔钱,最终流向了化工厂的账户。
“真相应该是这样的:纺织厂厂长和化工厂厂长勾结,故意纵火焚烧仓库,骗取保险金,被你父亲发现后,他们就痛下杀手,制造了意外死亡的假象。”苏晓分析道。
林砚握紧了拳头,眼中充满了怒火:“他们不仅纵火骗保,还杀害了我父亲,这笔账,我一定要算清楚!”
他立刻召集队员,召开案情分析会,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制定了抓捕计划。当天晚上,警方兵分两路,分别对纺织厂厂长和化工厂厂长实施了抓捕。
面对确凿的证据,两位厂长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1982年,纺织厂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厂长便和化工厂厂长商量,想通过纵火骗取保险金。没想到,他们的阴谋被林卫东察觉,林卫东找到化工厂厂长对峙,两人发生争执,化工厂厂长失手将林卫东打伤,随后又和纺织厂厂长一起,将他拖到仓库,制造了意外死亡的假象。
审讯室里,林砚看着眼前这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心中五味杂陈。父亲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但他却再也回不来了。
“林队长,对不起,我们一时糊涂,犯下了大错。”纺织厂厂长痛哭流涕地忏悔。
林砚面无表情:“你们的错,不仅害了我父亲,还毁了两个家庭,更践踏了法律的尊严。等待你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案件告破的那天,南州市下起了小雨,仿佛在为逝去的英雄哀悼。林砚拿着父亲的日记,站在刑侦技术实验室前,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却浇不灭他心中的正义之火。
“爸,您看,案子破了,您可以安息了。”林砚轻声说道,泪水混合着雨水滑落。
苏晓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把伞:“都过去了,以后还有我陪着你。”
林砚转头,看着苏晓温柔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父亲的遗志,他会继续传承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南州市的安宁。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林砚擦干眼泪,接起电话:“喂,刑侦大队。”
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林队长,不好了,市中心医院发生了一起命案,死者是一名医生!”
林砚眼神一凛,立刻说道:“我们马上到!”
挂了电话,他看向苏晓,眼中重新燃起斗志:“走吧,新的案子来了。”
两人并肩走进雨中,身影逐渐消失在夜色里。正义的守护,永远不会停歇,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总有像林砚这样的人,用生命和热血,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