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深秋,南州市公安局大院里锣鼓喧天,红绸高悬。
刑侦技术实验室的挂牌仪式正进行到高潮,局长亲自为牌匾揭幕,红绸落下,“南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十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围观的警员和群众爆发出热烈掌声,林砚站在人群前排,一身笔挺的警服,肩上的警衔昭示着他刑侦大队队长的身份。五年时光,磨去了他眉宇间的青涩,沉淀出沉稳干练的气质,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闪烁着对真相的执着。
“林队,恭喜啊!这实验室能建成,你可是头功!”李建国拍着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如今的老刑警早已褪去了当年的守旧,提起林砚的“新方法”,比谁都推崇。他身后,苏晓穿着白大褂,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眼神与林砚交汇,无需多言,尽是默契。这五年,他们从并肩作战的伙伴,变成了彼此托付的爱人,实验室的每一块砖,都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深情。
林砚笑着点头,目光扫过实验室的玻璃窗,里面整齐摆放着指纹比对仪、微量物证分析仪等设备,虽然在他那个时代算不上先进,但在1990年的南州,已是凤毛麟角。从最初带着现代刑侦知识穿越而来,到如今亲手推动技术革新,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心——让正义,不再缺席。
“各位同志,市民朋友们!”局长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来,“刑侦技术实验室的建成,是咱们南州刑侦史上的里程碑!从此,咱们破案再也不只是靠腿跑、靠嘴问,更能靠科学、靠证据!这离不开林砚同志和全体刑侦人员的努力……”
台下掌声再次响起,林砚却忽然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大院门口,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探头探脑,神情焦急,像是有什么急事。
直觉告诉林砚,事情不简单。他对身边的苏晓说了句“我去看看”,便挤开人群,快步走向门口。
“大爷,您有什么事吗?”林砚温和地问道。
老人见他穿着警服,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颤抖:“警察同志!不好了!老仓库那边……老仓库那边又冒烟了!”
“老仓库?”林砚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瞬间涌上心头——那是他父亲林卫东当年牺牲的地方。五年前,他刚穿越而来,就得知父亲在1980年的一场仓库纵火案中为了抢救物资,不幸牺牲,而那起纵火案,至今未破,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具体是哪个仓库?”林砚的声音瞬间变得严肃。
“就是城郊的那个老粮库啊!当年林警官牺牲的地方!”老人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是附近的居民,刚才路过,看到仓库里冒出黑烟,火光都快窜出来了!”
林砚的心沉了下去。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李队!”林砚转身大喊,“通知全队,立即赶往城郊老粮库!有火情,可能是纵火!”
李建国闻言,脸色一变,立刻掏出对讲机下达指令。原本热闹的挂牌仪式瞬间安静下来,警员们迅速行动,警笛声划破长空,朝着城郊方向疾驰而去。
苏晓也跟了上来,递给林砚一副手套和勘查箱:“我跟你一起去。”
林砚点头,眼神凝重:“小心点。”
警车一路狂飙,半小时后,抵达了城郊老粮库。远远望去,仓库的屋顶已经冒出滚滚黑烟,火势正在蔓延,周围围了不少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
“快!组织人员灭火!注意保护现场!”林砚下车后,立刻下达命令。警员们各司其职,有的连接水管灭火,有的拉起警戒线,驱散围观群众。
李建国走到林砚身边,面色凝重:“林队,这仓库早就废弃了,怎么会突然着火?而且还是这个地方……”
林砚没有说话,目光紧紧盯着燃烧的仓库。火光中,他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逆行的身影,心中一阵刺痛。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情绪,戴上手套:“等火灭了,立刻进行现场勘查。这绝不是意外。”
苏晓站在他身边,轻声安慰:“别着急,我们一定能找到线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仓库的屋顶已经坍塌,里面的东西烧得面目全非,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气味和灰尘。林砚戴上口罩,率先走进仓库。
五年前,他也曾来过这里,试图寻找父亲牺牲的真相,但当时的条件有限,加上现场早已被破坏,一无所获。如今,这里再次发生火灾,是凶手故技重施,还是另有隐情?
“苏晓,你负责检查现场是否有易燃物残留。”林砚冷静地布置任务,“其他人,仔细搜查每一个角落,注意收集灰烬中的微量物证,哪怕是一小块碎片,都不要放过。”
“是!”众人齐声应道。
林砚的目光在废墟中穿梭,脑海中不断回忆着父亲的案卷。当年的仓库里存放着大量粮食,火灾发生在深夜,火势蔓延极快,父亲和几名同事赶到后,为了抢救粮食,冲进火场,最终父亲不幸牺牲,而纵火者却销声匿迹。案卷中记载,现场没有发现明显的纵火痕迹,初步判断为电线老化引发的火灾,但父亲的同事却隐约记得,当时好像闻到了汽油的味道。
“林队,你看这个!”一名警员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砚走过去,只见警员手中拿着一块烧焦的木板,木板边缘有一圈黑色的痕迹,看起来不像是被普通火焰烧过的。
“交给苏晓化验。”林砚说道。
苏晓接过木板,仔细观察后,眉头微蹙:“这痕迹很奇怪,像是被某种易燃液体浸泡过。我回去立刻化验,看看成分。”
林砚点点头,继续在废墟中勘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墙角的一处凹陷处。那里的灰烬明显比其他地方少,而且形状不规则。他蹲下身,用手小心翼翼地拨开灰烬,一块金属碎片露了出来。
碎片很小,边缘有些锋利,上面刻着一个模糊的图案。林砚将碎片放进证物袋,心中有些激动。这个碎片,看起来不像是仓库里原本的东西。
“林队,这里发现了一个空瓶子!”另一名警员喊道。
林砚走过去,只见一个被烧得变形的玻璃瓶躺在灰烬中,瓶口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收好,带回实验室化验。”
勘查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下午,众人收集了大量的物证,包括烧焦的木板、金属碎片、空瓶子等。林砚站在仓库门口,看着眼前的废墟,心中思绪万千。
回到警局,苏晓立刻投入到化验工作中。林砚则坐在办公室里,重新翻阅父亲当年的案卷。案卷很厚,里面记录着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相关人员的口供。他仔细地看着每一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林队,化验结果出来了!”苏晓推开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烧焦的木板上残留着汽油成分,那个空瓶子里也检测出了汽油的痕迹。”
林砚猛地站起来:“果然是纵火!”
“还有这个金属碎片,”苏晓将一份化验报告递给林砚,“上面的图案经过还原,像是一个工厂的标志。我已经查过了,这是咱们市一家早已倒闭的农机厂的标志,这家农机厂在1980年前后生产过一种汽油桶,上面就有这个标志。”
林砚接过报告,手指微微颤抖。1980年,正是父亲牺牲的那一年!这个金属碎片,很可能就是当年纵火案的关键证据!
“农机厂的资料还有吗?”林砚急切地问道。
“我查了一下,这家农机厂在1985年就倒闭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大部分都遗失了,只找到了一些当年的员工名单。”苏晓说道。
“立刻联系这些员工,逐一排查!”林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另外,调查一下老粮库附近的居民,尤其是1980年就住在那里的老人,看看他们是否记得当年的事情。”
“好!”苏晓点点头,转身就要走。
“等等,”林砚叫住她,“小心点,对方既然敢再次纵火,肯定很狡猾。”
苏晓笑了笑:“放心吧,我会注意的。”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和队员们兵分两路,一边排查农机厂的老员工,一边走访老粮库附近的居民。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农机厂的老员工大多已经退休,有些甚至已经去世,剩下的人要么记不清当年的事情,要么不愿意多说。而附近的居民,提起1980年的火灾,都讳莫如深,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林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李建国坐在林砚对面,叹了口气,“都过去十年了,很多线索都断了。”
林砚揉了揉眉心,心中有些烦躁。难道真的要让真相永远尘封吗?他不甘心,更对不起牺牲的父亲。
“再想想办法,”林砚坚定地说道,“一定有什么地方我们忽略了。”
他再次翻开父亲的案卷,目光停留在一份口供上。口供是当年仓库的管理员提供的,上面写着:“火灾发生前,我看到一个陌生男人在仓库附近徘徊,穿着蓝色的工装,身高大概一米七五左右,脸上有一道疤痕。”
蓝色工装?农机厂的员工当年穿的就是蓝色工装!林砚心中一动,立刻让队员们重点排查农机厂当年脸上有疤痕的员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排查,队员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符合条件的人——王强。王强当年是农机厂的一名工人,脸上有一道疤痕,而且在1980年火灾发生后不久,就突然辞职,离开了南州。
“查到王强现在的下落了吗?”林砚问道。
“查到了,他现在在邻市的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小卖部。”队员回答道。
“立刻出发!”林砚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警车连夜赶往邻市,第二天一早,终于抵达了那个小镇。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他们找到了王强的小卖部。此时,王强正在店里整理货物,脸上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
看到突然出现的警察,王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慌乱。
“王强,我们是南州市公安局的,有些事情想问问你。”林砚走进店里,语气平静。
王强强作镇定:“警察同志,我没犯什么事啊。”
“1980年,南州市城郊老粮库的火灾,你还记得吗?”林砚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
王强的身体猛地一颤,手中的货物掉在了地上。“我……我不记得了。”
“不记得?”林砚从口袋里拿出那个金属碎片,“这个,你认识吗?”
王强看到金属碎片,脸色更加难看,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当年,是你放的火,对不对?”林砚的声音陡然提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林砚的逼问下,王强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我对不起林警官!我对不起他啊!”
原来,1980年,王强因为赌博欠了一大笔钱,走投无路之下,想到了偷仓库里的粮食卖钱。他趁着深夜,潜入仓库,却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引发了火灾。他害怕被发现,就偷偷溜走了。没想到,林卫东为了抢救粮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年来,他一直活在愧疚和恐惧中,不敢回南州,也不敢与人提起这件事。这次听说老仓库又着火了,他更是坐立不安,没想到警察还是找到了他。
“那这次的火灾,也是你放的?”林砚问道。
王强摇了摇头:“不是我!我真的没有!我这些年已经改邪归正了,怎么可能再放火?”
林砚看着他的眼神,不像是在说谎。那这次的纵火案,又是谁干的?
“你再好好想想,当年你放火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其他人?或者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林砚问道。
王强皱着眉头,仔细回忆了一下,突然说道:“对了!我当时溜走的时候,看到一个男人在仓库对面的山坡上看着,穿着黑色的外套,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我当时太害怕了,没敢多看。”
黑色外套?林砚心中一动,这个线索很重要。
他立刻让队员将王强带回南州,同时对他所说的山坡进行勘查。然而,时隔十年,山坡上早已没有了任何痕迹。
案件再次陷入僵局。林砚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有些迷茫。难道这次的纵火案,真的和当年的案子没有关系吗?还是说,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
“林队,苏法医那边有新发现!”一名警员推门进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砚立刻站起来:“什么发现?”
“苏法医在这次火灾现场的灰烬中,除了检测出汽油成分,还检测出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1980年的火灾现场也出现过!”警员说道。
林砚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
“千真万确!苏法医已经确认过了,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工业原料,当年主要用于制作农药,而且只有一家工厂生产,这家工厂就在咱们南州!”
林砚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当年的火灾和这次的火灾,都使用了同一种化学物质!这绝不是巧合!
“立刻调查这家农药厂!”林砚下达命令,“重点排查1980年和现在都在厂里工作的员工,尤其是与王强有过接触的人!”
真相的迷雾,终于被撕开了一道裂缝。林砚知道,离为父亲正名的那一天,越来越近了。他拿起桌上的警帽,戴在头上,眼神坚定。无论真相多么复杂,无论凶手多么狡猾,他都绝不会放弃,一定要让正义,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