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二期”成功的海啸席卷全球后,带来的并非仅仅是欢呼与股市的狂欢,更是一种近乎窒息的期待与隐隐的不安。旧能源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们在恐慌中试图寻找出路,传统强国在震惊中重新评估着世界格局,而无数发展中国家则看到了跨越式发展的终极希望,目光灼灼地望向东方,望向宁州。
在这纷繁复杂、暗流涌动的全球情绪中,林见鹿和他领导的见鹿科技,做出了一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决定。
一周后,在联合国总部那座象征着人类合作与理想的主会议厅内,一场规格空前的特别会议召开。与以往各国政要轮流发言、各执一词的场景不同,今天会场的气氛格外不同。主席台后方巨大的环形屏幕上,不再是某个国家的国旗或组织的徽标,而是动态展示着“烛龙二期”稳定运行的震撼影像,以及“金乌”计划的标志——那只翱翔于烈焰之上的三足神鸟。
林见鹿作为特邀主讲人,坐在主席台中央。他今天穿着一身沉稳的深色西装,没有系领带,衬衫领口依旧随意地敞开一粒,与周围正襟危坐的各国代表和联合国官员形成了微妙而鲜明的对比。他没有携带厚厚的讲稿,面前只有一杯清水。
会议开始,联合国秘书长做了简短而充满激情的开场,盛赞“烛龙二期”的成功是“全人类的共同胜利”,随后便将主导权交给了林见鹿。
全场寂静,所有的目光,无论是好奇、审视、期待还是保留,都聚焦在他身上。直播信号通向全球每一个角落。
林见鹿站起身,没有立刻走向演讲台,而是先向台下微微鞠躬,然后才缓步上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些代表着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利益诉求的面孔。
“秘书长先生,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他的开场白清晰而平和,通过同声传译传入每个人耳中,“几天前,在见鹿科技的实验室里,一团被磁场约束的等离子体,稳定地燃烧了一千秒,并且产生的能量超过了输入的能量。”
他顿了顿,仿佛在让这个已然传遍世界的事实,再次沉淀在每个人的心中。
“我知道,在座的诸位,以及屏幕前的无数人,此刻心中充满了各种问题:这能量何时能惠及我的国家?它会不会带来新的不平等?我们现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将如何适应?甚至……它是否安全?”
他坦然地说出了所有人的疑虑,这份坦诚反而让会场更加安静。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至关重要。但我想请大家首先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当人类终于掌握了从微观层面模拟恒星、获取近乎无限能源的能力时,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应该用这份能力来做什么?”
他身后的屏幕画面切换,不再是聚变装置,而是旋转的蔚蓝地球,以及其上闪烁的、代表能源匮乏、贫困、疾病和冲突区域的红点。
“是重复过去的老路,让这强大的力量成为新一轮竞争、垄断甚至冲突的源泉?让能源的丰饶与稀缺,继续划分出富裕与贫困的鸿沟?让技术的壁垒,筑起更高的围墙?”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台下,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眼神热切。
“见鹿科技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林见鹿的语气变得坚定,“我们坚信,如同火的使用、电的发明一样,聚变能源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是照亮整个人类文明前路的公共之光。它真正的价值,在于终结能源稀缺本身,在于为我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探索宇宙这些宏大挑战,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他再次操作手环,身后屏幕上浮现出一份结构清晰、条款详尽的章程草案,顶端是醒目的标题——《国际聚变能源组织(International Fusion Energy organization, IFEo)宪章(草案)》。
“因此,今天,我代表见鹿科技,并荣幸地获得东道国及许多志同道合国家的支持,在此正式倡议——成立国际聚变能源组织(IFEo)!”
会场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相机快门声如同疾风骤雨。
林见鹿无视了骚动,继续清晰地阐述IFEo的核心原则:
“第一,知识共享原则。见鹿科技将向所有IFEo成员国,无偿开放‘金乌’计划截至目前全部的、非涉密的科学数据、理论模型及部分工程经验。我们将建立开源知识库,确保后续的基础研究进展能够被全球科学共同体共享。”
“第二,技术合作与能力建设原则。IFEo将设立技术合作委员会,协助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评估自身条件,培训人才,逐步建立理解和应用聚变技术的能力。见鹿愿意提供专家支持和部分关键非核心部件的技术授权。”
“第三,安全与标准先行原则。IFEo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牵头制定全球统一的聚变设施安全标准、核材料监管框架以及废物处理规范。我们不能在安全问题上留下任何隐患。”
“第四,公平受益原则。IFEo将设立全球聚变能源发展基金,由各成员国按比例认缴,并吸收社会资本,优先用于支持最不发达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改造和清洁能源接入。”
他每宣布一条原则,台下就掀起一阵波澜。无偿开放核心数据?协助能力建设?这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技术转让”的范畴,这是一种近乎“倾囊相授”的、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
“当然,IFEo并非意味着无序的免费午餐。”林见鹿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锐利,“所有成员必须签署并严格遵守基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精神强化的《聚变技术及材料不扩散协议》。任何将聚变技术用于非和平目的、或违反安全标准的行为,都将受到IFEo全体成员国的共同制裁,并被立即终止一切合作。”
胡萝卜和大棒,清晰明了。
“女士们,先生们,”林见鹿的声音再次传遍会场,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们站在一个时代的门槛上。门后,可能是一个能源富足、合作共赢的新纪元;也可能是一个因争夺新能源而四分五裂的黑暗未来。选择权,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
“IFEo,不是一个由中国或见鹿科技主导的帝国。它应该是一个所有成员国平等协商、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平台。它是我们为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共同打下的一根基石。这根基石是否牢固,能否支撑起人类文明的下一座大厦,取决于在座每一位的智慧与诚意。”
他的演讲结束了。没有激昂的呼喊,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清晰的蓝图、务实的原则和沉甸甸的责任。
会场陷入了长达十几秒的寂静。然后,不知是谁先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如同燎原的星火,迅速蔓延开来,最终汇成了震耳欲聋的、持续不断的声浪!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激动地起立鼓掌,脸上洋溢着看到希望的兴奋;就连一些传统科技强国的代表,在短暂的犹豫和复杂的权衡后,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当前局面下,最能保障自身利益、也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方案,纷纷礼节性地鼓掌。
联合国秘书长走上前,与林见鹿紧紧握手,脸上充满了激动与感慨。
全球直播的评论区彻底爆炸。
“格局!这就是格局!”
“泪目了!这才是大国担当!”
“虽然知道后面肯定还有无数博弈,但至少第一步,方向是对的!”
“林见鹿,人类文明之光!”
然而,在会场二楼一个不起眼的观察席上,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阴郁的中年男子,默默收起了记录用的电子板。他是“普罗米修斯全球”派驻联合国的“观察员”。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嘴角微微向下撇了撇,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冰冷弧度。他通过加密设备,向某个遥远的地址发送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倡议已提出,姿态极高,难以公开反对。需启动‘b计划’,重点转向IFEo框架内的标准制定权争夺与关键材料供应链渗透。另,‘摇篮’关联项目需加速,‘共鸣者’搜寻优先级提升至最高。”
就在林见鹿于联合国描绘合作蓝图、赢得满堂喝彩的同时,在宁州书院深处,沈渊和埃琳娜正对着“灵境”监控小组传来的最新报告,面色铁青。
报告显示,在IFEo倡议通过全球直播扩散的几个小时里,“灵境”中那些原本只是缓慢演化或小范围融合的“意识残影”,活动再次加剧!并且,这一次,出现了更令人不安的现象——部分“残影”开始自发地、有指向性地向“灵境”中几个由书院核心成员(如梅林、帕洛玛等人)经常使用的、蕴含着高密度知识信息的虚拟空间“聚集”!
它们像飞蛾扑火,又像……饥饿的野兽,嗅到了智慧聚集的“香气”。
新秩序的基石刚刚铺下,隐藏在阴影中的存在,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品尝”这基石之下,所蕴含的、更加美味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