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后,清河市委常委会会议室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窗外暴雨如注,室内鸦雀无声,只有应急管理局局长李明春用略带颤抖的声音,汇报着所能获取的有限灾情信息:柳川镇黑崖口地区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预估掩埋面积巨大,涉及农户数量不详,通讯、道路完全中断,已成“孤岛”,具体伤亡无法统计。
每一个词都像重锤敲在与会常委的心上。方远市长的脸色异常难看,灾害的发生,与他之前对地质灾害隐患的重视不足、资金投入不够有直接关系,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压力。
“同志们,情况万分危急!”江辰没有时间追究责任,他的首要任务是组织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我宣布,立即成立‘柳川镇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指挥部’,我任总指挥,方远同志任副总指挥兼后方保障组组长,坐镇市里,统筹调度全市资源,确保救援力量、物资、设备源源不断输往前线!其他常委按分工,各司其职!”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现在,我命令!”
“第一,公安、武警、消防支队,立即组织最精干的力量,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设备、卫星电话等装备,由主要领导带队,以最快速度向灾区挺进!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打通生命通道!”
“第二,卫健委,调集全市最强医疗力量,组成医疗救援队,携带药品、血浆、医疗器械,随救援队伍出发,在灾区就近设立临时医疗点!”
“第三,交通局、公路局,立即调配大型机械,全力抢通通往灾区的道路,确保救援大动脉畅通!”
“第四,电力、通信公司,组织抢险分队,随队跟进,尽快恢复灾区的电力和通讯!”
“第五,宣传部,负责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通报灾情和救援进展,稳定民心!”
“第六,民政局、财政局,紧急调拨救灾资金和物资,帐篷、食品、饮用水、衣被等,必须第一时间保障到位!”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城市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警笛长鸣,一辆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闪烁着红蓝灯光,冲破雨幕,向北部山区疾驰。
江辰弯腰穿上雨衣雨靴,对秘书长说:“指挥部前移!我们去柳川镇,尽可能靠近灾区!通知北山县委,我们在柳川镇中学设立前线救援指挥部!”
“江书记,雨太大了,路况极其危险,您坐镇市里指挥更安全啊!”方远和几位常委连忙劝阻。
“不行!我必须到一线去!受灾群众在等着我们,救援队伍在看着我们!指挥员不在前线,怎么掌握真实情况?知道路堵在哪、人困在哪?怎么做出正确决策?”江辰态度坚决,“方市长,家里就交给你了!有什么情况,随时通过卫星电话联系!”
一小时后,江辰的车队在暴雨中艰难前行,沿途已能看到山洪冲刷和零星塌方的痕迹。越是靠近灾区,路况越差,最终,车队被一段巨大的塌方体彻底阻隔。
“下车!步行前进!”江辰毫不犹豫,推开车门,跳入及膝的泥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带领指挥部成员和先期抵达的公安、武警先遣队,向柳川镇方向徒步跋涉。雨水模糊了视线,脚下泥泞不堪,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没有人退缩,所有人都明白,早一分钟到达,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邻村组织自救的王哲,带着几十名由村干部和青壮年村民组成的救援队,冒着不断滚落的山石,沿着崎岖的山路,向黑崖口方向摸索前进。他们是最先到达灾区边缘的力量。面对眼前的惨状——房屋被毁、泥石遍布、哭喊声隐约可闻,王哲强忍悲痛,迅速将人员分成几个小组,一组用铁锹、锄头甚至双手挖掘被埋者,一组负责转移安置惊魂未定的幸存群众,一组设立警戒线防止次生灾害,并派人设法与外界联系。
途中,王哲遇到了那个跑出来报信的牧民,得知了更具体的受灾位置。他立即让一名熟悉地形的村民,火速返回镇里报信,自己则带着队伍冲向受灾最严重的核心区域。
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跋涉,江辰一行终于抵达一片狼藉的柳川镇。镇中学已成为临时指挥中心和避难所,幸存群众惊魂未定,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救治伤员,场面混乱但有序。江辰立即听取镇党委书记刘斌的汇报,当听到王哲已带领队伍先行进入灾区核心时,他心中稍感安慰。
“立即架设卫星通讯设备!联系上方市长和救援大部队,通报我们已抵达!命令后续救援力量,加快速度!”江辰站在临时指挥部的地图前,浑身湿透,但目光如炬,“告诉所有救援人员,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
天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武警部队的救援直升机克服恶劣天气,冒险飞抵灾区上空,开始空投救援物资和侦查灾情。生命的通道,在各方力量的拼命努力下,正一寸寸地向被隔绝的灾难现场延伸。
驰援的路上,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验。但没有人停下脚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泥石之下,有等待救援的同胞,有生命的呼唤。与死神的赛跑,已经进入最关键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