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抬起头,镜头反光遮住面容,右手正插入接口。
陈御风脚步未停,左手已从夹克内袋抽出便携式信号阻断器,拇指按下开关。对方笔记本屏幕瞬间黑屏,接口处电火花一闪即灭。
“第三次了。”周子豪从侧控台起身,手中检测仪显示该设备残留的频段特征与b区3号柜攻击源完全一致,“还是那个跳频模式。”
沈昭华站在指挥台前,指尖轻点平板,调出海关实时通报:“刚收到消息,印度代表团一名成员申报的随身行李中,检出微型电磁干扰器,型号与第252章我们缴获的军用级装置同源。”
陈御风将黑客押至审讯室,警员完成初步搜身。此人依旧坚称自己是合法记者,除了一台被物理锁死的笔记本外,无其他可疑物品。
“让他抬起双手。”陈御风说。
警员照办。黑客挣扎时,右腕袖口滑落,一道新鲜划伤暴露在灯光下——弧形边缘,深度均匀,呈半环状。
陈御风立即调取茶歇区监控录放。画面中,“印度代表”起身离席前,左手扶桌,袖口咖啡渍反光异常。他命令周子豪提取现场残留液体样本。
“不是普通咖啡。”周子豪三分钟后回报,“含有碳-13标记物,是我们内部测试用的追踪剂,只添加在工作人员饮品中。”
“外宾的杯子不可能有这个。”沈昭华确认。
陈御风重新播放黑客被捕全程影像,逐帧推进至其手腕暴露瞬间。他放大伤痕轮廓,与茶歇区监控中“代表”左臂摩擦桌角的位置对比——两道痕迹弧度、长度、倾斜角度完全吻合。
“同一人。”他说。
周子豪开始化验黑客指甲缝中的黑色粉末。十分钟后,结果弹出:“铁镍合金,含微量钴-60放射性同位素,外壳材质与第259章地砖下炸弹一致。”
“信息没公开过。”陈御风盯着数据,“能接触到炸弹残骸的,只有当时在场的技术组和安保人员。”
沈昭华拨通海关专线,要求立即调取该“代表”的入境记录与随身物品清单。五分钟后,她收到加密回执:“干扰器序列号为xG-7749-mK3,生产批次与赵天翔使用的银质U盘同属一个境外特供产线。”
“再比对通讯日志。”陈御风下令。
技术组从黑客手机恢复出一段加密通话记录。三次联络时间分别为:概念机液压系统首次调试后、全息投影启动前、以及本次网络攻击发起前两小时。
全部匹配。
“不是巧合。”周子豪将三组时间点并列展示,“他在每个关键技术节点前都会发送信号。”
陈御风调出茶歇区高清监控,聚焦“代表”左小臂。对方抬手整理领带时,衣袖上滑,皮肤内侧露出一角暗色纹身——鹰隼展翅,羽翼呈锐角展开,喙部勾成锋利曲线。
与第252章缴获U盘上的图腾完全一致。
“拍下来。”他低声说。
图像放大后,羽毛细节清晰可辨。周子豪用光谱分析其边缘晕染程度,判断为近期纹制,墨料中含有金属微粒,具备抗扫描特性。
“这种纹身不会出现在正规外交人员身上。”沈昭华联系专案组,“我方已掌握其双重身份证据链:生物痕迹、化学残留、设备来源、通讯记录、纹身标识,五项全部闭环。”
警方迅速行动,依法对“印度代表”实施隔离审查。印度领事馆提出外交豁免请求,被当场驳回。
“根据《国际反间谍公约》第十四条,以商业或外交身份伪装进行技术窃密者,不享有豁免权。”沈昭华出示条款原文,“且其携带违禁电子设备入境,已违反我国海关法。”
三十分钟后,嫌疑人承认受雇于某国际航空咨询公司,任务是在航展期间收集国产飞翼机核心技术参数,并通过中继站传输出境。
“谁给你下的指令?”审讯员问。
“一个代号‘灰鸦’的人。”他低头,“每次接头都在机场货运区b7仓库,交接方式是更换咖啡杯垫。”
陈御风站在指挥中心大屏前,看着案件摘要逐一归档。全套证据已打包上传至国家航空安全应急通道,加密级别为最高级。
“b7仓库……”他低声重复。
沈昭华正在通话结束,转向他说:“海关确认,那批干扰器的运输标签曾经过b7中转,但最终去向不明。”
陈御风没有回应。他打开系统界面,昨日在展馆东侧通风管道签到时解锁的“隐蔽空间热力分布图”自动浮现。图中标记出一条异常气流轨迹,起点位于媒体区d排,终点深入地下维修层。
周子豪走来,递上一份报告:“刚才在清洁工推车夹层发现的油渍,成分分析出来了。”
陈御风接过。
“不是普通润滑油。”周子豪指着数据,“含有新型合金磨损颗粒,与概念机液压杆密封圈材料匹配度达98.6%。”
“有人拆过机体。”陈御风目光沉下。
“而且……”周子豪声音压低,“油渍里还混着一点血迹,dNA初筛显示,与黑客手腕伤口脱落细胞一致。”
陈御风转身走向通风管道检修门。门边工具箱上,一枚防滑靴印清晰可见,鞋底纹路与第263章b区边缘节点发现的鞋印完全相同。
他伸手推开金属门板,冷风扑面。
沈昭华在身后说道:“我已经通知专案组封锁b7仓库,等你过去确认。”
陈御风点头,从腰间取出便携式红外探头,塞入通风口缝隙。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一段移动热源轨迹,正缓慢向地下延伸。
周子豪快步跟上,手里拿着另一份刚打印的合金碎屑比对表。
“这油渍里的金属比例……”他忽然停顿,“不对劲。”
陈御风回头。
“它不像是正常磨损产生的。”周子豪皱眉,“更像是……有人故意把不同阶段的碎屑混合在一起,模拟长期使用假象。”
陈御风瞳孔微缩。
他想起概念机左翼液压杆震颤时的异常频率——那种波动,本不该出现在新装系统上。
“他们在伪造故障。”他说。
“目的呢?”周子豪不解。
陈御风没有回答。他握紧探头,身体半倾入通风口。前方通道漆黑,只有红外图像显示热源仍在移动。
突然,探头画面抖动了一下。
在热源边缘,出现了一串极细小的反光点——排列规则,间隔均匀,像是某种编码刻痕。
陈御风调整焦距。
那些反光点组成了一行微型蚀刻文字,嵌在通风管内壁接缝处:
“project_Ashura_03 – Final Relay 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