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八年的初夏,当宋徽宗赵佶的御驾,连同姚古、种师道、刘光世等一众西征功臣的旌旗,出现在汴京远郊时,整个京城早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沸腾。
“来了!来了!陛下凯旋了!”
“王师回来了!西夏平了!”
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瞬间传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万人空巷,彩棚林立,从朱雀门到宣德楼,御街两侧被汹涌的人潮挤得水泄不通。皇城司、开封府的衙役们拼尽全力维持着秩序,但依旧挡不住百姓如山呼海啸般的热情。
宣德楼,城楼之上。以太子赵桓为首,留守的文武百官身着朝服,肃然列队。郑皇后、刘贵妃、李贵妃等后宫眷属亦在帘后等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那支越来越近、盔明甲亮、旌旗招展得胜王师。
太子赵桓虽然监国有功,但此刻面对父皇挟灭国之威归来,心情复杂,他深吸一口气,对身旁的参知政事李纲低声道:“李相,父皇此番……真乃不世之功啊。”
李纲望着远方,神情激动,捻须叹道:“太子殿下,自此之后,西北百年边患一扫而空,我大宋可真正谓混一寰宇矣!此乃陛下之雄才,亦是我大宋国运昌隆之兆!”
御街之上,百姓之中。一个茶楼伙计踮着脚尖,兴奋地对旁边一个老儒生喊道:“老先生,您看!那就是龙骧军!听说他们在沙漠里追了几千里,把西夏皇帝都抓回来了!”
老儒生热泪盈眶,不住地作揖:“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自真宗皇帝朝至今,多少将士血染边关,今日终得雪耻!列祖列宗在上,可以瞑目了!”
一个曾经在西北贩马、饱受西夏盘剥的商人,看着队伍中那些黝黑精悍的将士,激动地对着身边人比划:“瞧见没!那就是韩世忠韩将军的旗!就是他打下了河西走廊!以后咱们去西域做生意,再也不用看西夏人的脸色,不用交那买路钱了!”
人群中,更有许多军属翘首以盼,寻找着自己亲人的身影,看到熟悉面孔的发出惊喜的哭喊,未看到的则暗自祈祷,气氛热烈而感人。
队伍前列。
赵佶端坐于玉辂之上,身着戎装,虽经长途跋涉,但精神矍铄,目光扫过两旁欢呼的臣民,脸上带着澹澹的、尽在掌握的笑意。
紧随其后的姚古、种师道、刘光世等将领,人人身披荣耀甲胄,享受着这无比荣光的时刻。尤其是姚古和种师道,两位老将望着这熟悉的汴京街景,回想起西北征战的惨烈与最终胜利,不禁老泪纵横。
刘光世骑在马上,努力保持着威严,但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抑制不住,他对身旁并辔而行的一名副将低声道:“娘的,这比打十场胜仗还让人痛快!”
副将张猛也激动地回应:“大帅,值了!咱们这趟血,没白流!您听这呼声,汴京的百姓,都记着咱们的功劳呢!”
当御驾行至宣德楼前,钟鼓齐鸣,雅乐奏响。太子赵桓率百官及汴京军民,跪伏于地,山呼之声,震天动地:
“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宋万胜!万胜!万胜!”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座千年帝都的瓦砾都掀翻。
赵佶缓缓起身,立于玉辂之上,接受着这来自臣民的最崇高的敬意。他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扫过激动的百官,扫过那些伤痕累累却傲然挺立的将士,缓缓抬手。
山呼声渐渐平息,无数道目光聚焦于皇帝一身。
“朕,赖将士用命,祖宗庇佑,”赵佶的声音通过扩音的器具,清晰地传遍广场,“百年西夏,今已犁庭扫穴,不复存焉!自今日始,西北再无烽烟!此乃朕与诸将士,献于天下臣民之礼!”
“万岁!”
“万岁!”
更加狂热的欢呼再次爆发,久久不息。
这一刻,汴京在震动,大宋在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