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五日跋涉,宋军主力舰队终于抵达预定的最终目标——升龙府东郊,富良江(红河)一处水流相对平缓、江岸开阔的河湾。
舰队缓缓靠向预先选定的登陆点,并未遇到想象中的激烈抵抗。岸上只有零星的交趾斥候骑兵在远处窥探,见到宋军庞大的舰队和森然的炮口,便迅速打马远遁,不敢靠近。
镇南号舰桥上,赵佶放下千里镜,嘴角露出一丝冷峭的笑意:“看来,李朝是把所有本钱都收回城里,准备龟缩不出了。也好,省了朕一番手脚清理滩头。”
他转向身旁的刘光世与呼延庆,下令道:“传令!水师各舰,依序靠岸,建立水上防线,警戒江面。陆师按预定方略,登陆,清理沿岸五里内所有树林、高地,扫清射界!朕要在此地,扎下一座让升龙府寝食难安的硬寨!”
“臣等遵旨!”
命令迅速传达。巨大的镇海级炮舰利用其吃水较深的特点,在离岸一定距离下降锚,如同移动的炮台,侧舷依旧对准升龙府方向。较小的护卫舰和运输船则直接靠岸,放下跳板。
首先登陆的是韩震亲自率领的神机营主力。士兵们迅速在滩头展开警戒队形,随即以都为单位,向内陆推进,执行清理任务。
“第一营向左,第二营向右!伐木队跟上,所有高于马背的草木,一律砍伐清除!斥候向前放出十里,遇有敌踪,即刻回报!”韩震骑在马上,声音洪亮地指挥着。
数千将士立刻行动起来。刀斧砍伐树木的哚哚声,士兵们拖曳树枝的号子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驱逐零星交趾散兵游勇的燧发枪声,交织在一起。
与此同时,工兵营和随军的工匠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利用砍伐下来的木材,开始构筑营寨栅栏、挖掘壕沟、设立拒马。更有专门的炮兵辅兵,在选定的高地上,用原木和夯土开始构建简易炮位。
赵佶在梁师成及一众皇城司高手的护卫下,也踏上了交趾的土地。他亲自巡视选定的中军大帐位置以及正在构筑的炮阵。
负责炮兵部署的将作监官员宇文肃上前禀报:“陛下,此处高地视野开阔,距升龙府东城墙约四里,正在我军红衣大炮最佳射程之内!臣已规划在此设立第一炮兵阵地,布置二十门重炮,可覆盖东城城墙及瓮城大部!”
赵佶仔细看了看位置,又用千里镜望了望远处升龙府那隐约的城郭轮廓,满意地点点头:“位置选得不错。炮位务必加固,弹药存放要远离火源,确保万无一失。”
“陛下放心,臣定当严格按规制办理!”
不久,更详细的情报由皇城司密探和云车观测汇总而来。
张宪禀报:“陛下,据查,李朝确已将其能动用的主力,约七万余人,尽数收缩于升龙府城内及近郊几处卫城。其城防坚固,护城河宽阔,城头守备森严,滚木礌石、床弩箭垛密布。”
凌云补充道:“云车观测到,城内兵马调动频繁,似在加紧布防。另发现城西、城南方向,仍有少量部队正在向城内运动。”
刘光世听完汇报,对赵佶道:“陛下,李朝果然打着据城固守、以待时变的主意。看来,是打定主意要当缩头乌龟了。”
赵佶冷哼一声:“想靠城墙挡朕?痴心妄想!”他看向韩震和宇文肃,“韩卿,宇文卿,炮阵何时可以就位?”
韩震估算了一下:“回陛下,最迟明日正午,首批二十门重炮即可进入阵地,完成校准!”
宇文肃也保证:“弹药充足,炮手随时待命!”
“好!”赵佶眼中精光一闪,“那便明日正午,让升龙府的李朝君臣,好生听一听,我大宋红衣大将军炮的问候!传令下去,各营加紧构筑营垒,明日炮响之前,朕要看到一座固若金汤的行营大寨矗立在此!”
“遵旨!”
宋军如同高效的工蚁,在升龙府的眼皮底下,迅速而有序地构建着自己的进攻基地。砍伐声、夯土声、号令声不绝于耳。一座座营帐拔地而起,一道道壕沟纵横交错,一排排栅栏森然林立。而在那特意清理出的高地上,一门门覆盖着炮衣的红衣大炮,正被缓缓推入阵地,沉默地指向西方的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