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元年三月中旬,黎明前的黑暗中,升龙府东郊宋军大营如同蛰伏的巨兽,寂静中透着森然。然而,这份寂静很快便被打破。
高空之中,云车五号的观察手最先发现了异常,急促的灯语信号划破微熹的天空:“急报!升龙府各门洞开!敌军大规模出动!兵力极众,分多路向我大营逼近!发现战象集群!重复,发现战象集群!”
信号迅速被解读并传至御船镇南号及岸上大营中军帐。
镇南号舰桥上,赵佶接到禀报,眼中并无意外,只有冰冷的锐利:“终于还是忍不住,要倾巢而出了吗?传令岸上,按预定方案,全军迎战!”
岸上中军帐内,刘光世、呼延庆、韩震等将领早已披挂整齐。接到御令和云车的详细敌情通报后,刘光世立刻下达一连串命令:
“传令各营,即刻进入最高战备!弓弩手上寨墙,火枪手进入预设阵地!”
“炮队指挥宇文肃!”
“末将在!”宇文肃应声出列。
“你部红衣大炮,首要目标,敌战象集群及重甲兵集中区域!务必在其接近营垒前,予以最大杀伤!”
“得令!”
“韩震!”
“末将在!”韩震踏前一步。
“神机营各都,依地形分层配置!燧发枪手,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开火,务必放近再打,追求最大杀伤效率!预备队随时准备填补缺口!”
“明白!”
“呼延将军!”
“在!”
“水师将士负责营寨两翼及后方江岸防御,严防敌军迂回偷袭,并做好接应御船的准备!”
“遵命!”
命令如同水银泻地,迅速传遍整个宋军大营。经历过夜袭和连日炮战洗礼的宋军将士,此刻虽面临数倍于己的敌军,却并未慌乱,而是沉默而迅速地进入各自的战斗岗位。寨墙上弓弩密布,营内火枪手依托工事结成严密的火力网,炮手们则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射击诸元调整。
天色渐亮,晨雾弥漫。站在箭楼上的韩震,通过千里镜已经能清晰地看到远方如同潮水般涌来的交趾大军。正面,是密密麻麻、手持加厚大盾甚至扛着厚重木门的重甲步兵,如同移动的城墙,缓慢而坚定地推进。两翼,烟尘滚滚,显然是迂回的骑兵。而最令人瞩目的,则是中军偏右位置,那二十头如同洪荒巨兽般的战象,以及簇拥在象群周围、身披铁甲、手持巨斧重锤的死士!
“还真让陛下料中了,战象、重甲、盾阵、骑兵,李朝这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了。”韩震放下千里镜,对身旁的副将冷声道,“告诉弟兄们,稳住!!”
与此同时,炮阵高地上,宇文肃根据云车不断传来的方位信息,嘶声下令:“所有重炮!目标,敌战象集群前方一百五十步,覆盖区域!一轮齐射,迟滞其前进!放!”
“轰!轰!轰!轰——!”
二十门红衣大将军炮再次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沉重的实心弹划破晨雾,狠狠地砸在预定的区域,激起漫天泥土,几头冲得稍快的战象被飞溅的碎石击中,发出惊慌的鸣叫,步伐顿时混乱,也阻碍了后续象群的前进速度。
然而,交趾军显然吸取了教训。正面推进的重甲盾牌兵虽然被炮火打得人仰盾翻,死伤惨重,但后续者立刻补上,凭借着数量的优势和必死的决心,硬顶着炮火,缓慢而顽强地继续向前推进。他们利用大盾和门板构筑起临时的移动掩体,使得宋军的弓弩和部分角度不佳的火炮效果大减。
两翼的交趾骑兵也开始加速,试图利用机动性冲击宋军营寨的侧翼,但在宋军预设的壕沟、拒马以及严阵以待的弓弩、部分轻型火炮的打击下,进展缓慢,损失不小。
大战的序幕,在震耳欲聋的炮声、密集的箭雨、以及交趾士兵疯狂的呐喊声中,彻底拉开。李朝孤注一掷的进攻,如同汹涌的浪潮,猛烈地拍击在宋军这座由钢铁、火药与意志构筑的堤坝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