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刚把晨露晒成水汽,红裸石旁的麦田已飘起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风一吹,便掀起层层金浪,连空气里都裹着麦香。天还没亮,秦叔就带着大家磨好了镰刀,巴图和孩子们也拎着小竹篮,蹦蹦跳跳跟在后面,要去田里拾麦穗。
“割麦要贴着根,别浪费了麦秆!”秦叔握着镰刀,给族人演示起收割的法子,刀刃划过麦秆,“唰唰”声里,一捆捆麦子整齐地倒在田埂上。小李力气大,扛起麦捆往打谷场跑,汗水顺着脖颈往下淌,却笑着喊:“今年的麦子沉得很,打出来的麦粒肯定满仓!”
学堂的孩子们也没闲着,阿朵带着几个小伙伴,蹲在收割过的地里,把散落的麦穗捡进竹篮。“顾姐姐说,每粒麦子都不能浪费。”她捧着满满一篮麦穗,跑到打谷场,把麦穗倒进秦叔准备的大竹筐里,脸上沾着麦芒,却笑得格外灿烂。
傍晚时分,落日准时吻上红裸石,将打谷场染成一片暖橙。大家把收割好的麦子铺在场上,牵着牛拉着石碾,一圈圈碾压。麦粒从麦秆里脱落,混着麦糠,在夕阳下闪着细碎的光。巴图学着大人的样子,拿着木叉翻搅麦秸,累得满头大汗,却不肯歇:“我要多干点,等打出麦粒,给京城的秦爷爷寄去!”
秦叔听了,停下手里的活,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咱们把最饱满的麦粒装起来,再让顾姑娘和苏姑娘写封信,把红裸石旁的麦收告诉京城的人。”
顾念苏和苏清辞正坐在红砂岩旁,借着落日的余晖写信。苏清辞握着笔,把麦收的场景细细写在纸上:“红裸石下麦浪金,族人同收丰收粮,学堂孩童拾麦穗,农匠相授耕种忙……”顾念苏则在信里夹了几片晒干的麦叶,又包了一小袋新磨的麦粉,“让京城的人也尝尝,红裸石旁土地种出的麦子是什么味道。”
打谷场的石碾还在转,秦叔忽然哼起了京城的收麦歌谣,族人跟着学,孩子们也跟着唱,歌声混着石碾的“轱辘”声,绕着红裸石飘向远方。阿朵把捡来的麦穗编成小束,插在红砂岩的缝隙里:“红裸石,你也闻闻麦香,这是咱们一起种出来的麦子呀!”
落日渐渐沉到山后,打谷场的麦粒已堆成小丘。大家把麦粒装进布口袋,一袋袋摆在红砂岩旁,像给岩石围了圈金闪闪的腰带。顾念苏把写好的信和麦粉、麦叶包好,交给要去京城送文书的官差,轻声说:“麻烦你把红裸石旁的丰收,带给京城的人。”
官差接过包裹,点头应下:“放心吧,我一定把信和心意送到。”
夜色漫上来时,打谷场的人渐渐散去,只有红裸石旁的麦袋还泛着微光。巴图趴在红砂岩上,小声说:“等京城的人收到麦粒,会不会也想起红裸石下的落日?”
顾念苏走过来,牵着他的手:“会的。这麦粒里,装着咱们的心意,也装着落日吻过红裸石的温暖。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红裸石旁,大家都会记得,这片土地上的丰收与希望。”
红裸石静静伫立,仿佛也在守护着这份寄往远方的麦香与思念。而每一个落日吻过的时刻,都在为这片土地记下新的故事——关于耕耘,关于收获,也关于跨越山海的联结与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