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炮弹和火箭弹,体积大、数量多,运输起来也颇为费劲。
到第五批时,开始运来火箭炮和火炮。
还有一个个油桶也跟着送来,里面全是高标号燃油。
这段时间里,李清河也向隆美尔详细介绍了这批军火的具体情况:
“一共带来了200门122毫米和152毫米的榴弹炮,还有122毫米加农炮。”
“这些火炮性能都相当不错,尤其是那款122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能达到……”
“除此之外,还有150门107毫米轻型火箭炮,外加50辆130毫米自行火箭炮。”
“弹药方面也备得很足,打几场中大规模的战斗都够用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已经成了战场上的关键力量。
一场战役,谁的火炮多、射程远,谁就更容易占据战场主动权。
目前北非军团总共也才三百多门各种火炮,其中多数是轻型火炮。
而对面的盟军在获得了鹰酱的援助后,不仅数量更多,性能也更先进。
李清河这次提供的这批火炮,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总数达到两百门之多,而且口径最小也有122毫米。
更难得的是还有加农炮这种高射速、远射程的利器。
此外,那些火箭炮更是来得正是时候。
国内生产的火箭炮大部分都调往了东线战场,北非这边分配到的数量非常有限。
这种武器火力猛、消耗大,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动用。
有了这批火炮和燃油,隆美尔对接下来的战局充满了信心。
装备升级之后,他们不仅防守能力大幅提升,也重新具备了进攻的资本。
不过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手不足,这么多火炮根本无法全部操作使用。
这时,李清河开口说道:“虽然你们的战友作战能力不咋地,但他们应该有不少技术兵。”
隆美尔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这些意大利部队的确在前线经常拖后腿,但要是让他们在后方负责后勤和操作火炮,倒是比别人更靠谱些。
当然,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他还得向国内请求增兵才行。
他也清楚东线战场的紧张局势,因此打算要一批新兵过来。
这批物资整整运了一天一夜才算完成。
而这期间也正如李清河所说,没有一架盟军战机前来干扰。
这让隆美尔不禁好奇,李清河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做到的?
他竟然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附近部署了一支空军部队。
不过他也没有深究。
毕竟他们现在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利益深度绑定。
彼此之间也不存在什么背叛的可能。
之所以加扎拉上空看不到盟军飞机,并不是他们突然变乖了,
而是所有飞过来的战机,都被击落了。
这一天,蒙哥马利前后派出了好几个批次的侦察机。
其中有一波多达12架。
因为他收到了情报,说加扎拉一带的德军有异动。
为了搞清楚北非军团到底在搞什么动作,他自然要派人来查。
可这些飞机只要一接近加扎拉,就会遭遇突如其来的袭击,一架都没能飞回去。
几次尝试无果后,他也只能无奈作罢。
出现这种情况,显然和李清河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当地地面雷达的侦测范围有限。
李清河便直接从种花家订购了三架ZdK03预警机。
尽管这款预警机搭载的是上世纪80年代研发的第二代预警雷达系统,在21世纪来看已经有些过时,
但在当前年代,这套系统仍然属于顶尖水平。
有了这个空中指挥中枢,盟军的飞机很难悄无声息地飞入加扎拉空域,除非出动大规模的空中编队。
除了这些预警机之外,李清河还引进了一个中队的枭龙战机。
这是他手中最有力的底牌之一。
为了保障这批装备安全运输到位,他自然要动用这股关键力量。
处理完北非这边的事务后,李清河便告别了隆美尔,火速返回晋西北。
虽然这边并未发生异常,但离开这么久,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踏实。
这段时间,李云龙的日子过得倒是清闲。
最近的小鬼子似乎是因为对独立团心存忌惮,也可能是为了后续的进攻在做准备,
所以表现得格外安静,没有再派兵骚扰左云县。
李云龙这边一切按部就班进行——装备更新、人员训练、队伍扩充、根据地建设,全都按计划推进。
作为团长,他每天只需喝点小酒、跟着赵刚学点文化课,
再抽出一点时间处理些军务,其余时间基本都很轻松。
左云县的发展早已走上正轨,不再需要他事事操心。
因为总部已经派来一个工作团队接手地方事务。
目前李云龙和这些新来的干部相处融洽,各项工作也顺利推进。
但他也没有放松警惕,始终要求部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从各方情报来看,日军很可能会在夏末或最迟秋季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从各地调来的部队已陆续到位,不可能为晋西北耽误太久。
当李清河回到左云县时,李云龙、赵刚等人亲自出门迎接。
“老弟啊,你可总算回来了,老子可真想你了。”面对李云龙热情的拥抱,李清河一个闪身避开了。
两个大男人抱来抱去像什么样子,回家搂媳妇它不香吗?
躲开后,李清河说道:“别这么热情,我这次可啥都没给你带。”
李云龙顿时不乐意了。
“李老弟,我在你心里就这么势利?非得我图你点啥才配欢迎你回来?我李云龙可不是这种人。”
李清河冷笑着转向赵刚:“赵政委,你说说他到底是个什么人。”
赵刚只是笑着不说话,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行了,说正事吧,老弟,我们去司令部,我给你讲讲这段时间根据地的发展情况。”
虽说这边的蓝警部队会定期将情况汇总上报给他,
但他还是想亲耳听一听,有没有什么他未曾掌握的消息。
首先是部队建设方面。
如今的独立团仍维持原有编制,并没有继续扩军。
反而是将重点放在民兵、敌后武工队、游击队的建设上。
整个大同军分区的民兵、武工队和游击队人数加起来,已经超过两万人。
他们的装备大多是独立团从总部那边调配过来的旧武器,是主力部队换装后淘汰下来的。
这些保留下来的步枪和迫击炮质量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