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迅速暗沉下来,县城街道上行人愈发稀少,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宋清越一行七人不敢在外多逗留,赶紧寻找落脚之处。
连续问了几家客栈,不是客满就是早已关门歇业。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看起来还算稳妥的“悦来客栈”,掌柜的也是一脸愁容。
宋大川上前交涉,他看似粗豪,心思却细,尤其考虑到宋清越一个姑娘家:
“掌柜的,如今这世道不太平,我们带着个女眷,能不能给安排间稳妥些、清净点的房间?”
掌柜的打量了他们一番,见几人虽然穿着朴素但眼神正派,还带着不少行李,叹了口气道:
“唉,要不是看在你们不像歹人我们都懒得做这生意了……楼上倒还有一间带个小会客厅的套房,里外两间。外间地方大,能打地铺,里间有张床。让你们女眷睡里间,你们几个爷们挤挤外间,既能互相照应,也避嫌。就是价钱贵点,要六钱银子一晚。”
六钱银子!这在平时简直是天价!但此刻,安全最重要。
宋大川和刘叔对视一眼,毫不犹豫:“行!就这间!咱爷们打地铺没啥要紧的!”
交了房钱,店小二引他们上楼。
房间还算干净,里外分明。
众人将行李放下,围坐在外间,就着一点凉水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商议明天的行动。
气氛有些凝重。宋清越率先开口:“明天天一亮咱们就起来。先去种苗行看看,如果还开门,就赶紧把桑树苗和甘蔗种买了。然后立刻去牲畜行看牛犊。买了就马上出城回家!一刻都不多留!”
刘叔重重地点点头,花白的眉毛紧锁着:“清越说得对!这世道变得太快,一个多月前还好好的,转眼就……城外那么多流民,城里也人心惶惶,咱们必须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宋大川补充道:“除了种苗和牛,要是还能买到些针头线脑、粗布、盐巴之类的日常物件,也尽量买点。看这情形,荒年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往后咱们能不出村就尽量不出了,东西得备齐些。”
王大力则有些担忧地说:“叔,明天回去的路上……该不会遇到流民抢咱们吧?咱们带着牛犊和种苗,目标可不小。”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确实是个现实的风险。
刘大牛想了想,提议道:“要不……咱们回去前,去找家打铁铺,买几把新镰刀、柴刀,再买两把锤子?
这些东西咱村里本来就缺,买回去能用。路上拿在手里,也能防身,起码能唬住人,让那些饿急眼的流民不敢轻易靠近!”
“大力哥这主意在理!”宋清越立刻表示赞同,“就这么办!”
计议已定,众人便早早和衣躺下。
外间地板上,几个汉子挤在一起,虽然条件简陋,但奔波一天,很快便响起了鼾声。
里间,宋清越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偶尔的犬吠,让她久久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七人便起身收拾,结算了房钱,匆匆赶往种苗行。
种苗行果然开着门,但掌柜的正指挥伙计忙着收拾东西,似乎准备关门大吉。
看到宋清越一行人进来,掌柜的像是看到了最后的顾客,连忙迎上来:
“几位客官,可是要买种苗?唉,实话跟您几位说,这生意做不下去了……城里城外乱成这样,说不定哪天流民就冲进来了……
这些种苗,您几位要是看得上,便宜卖了,我做完今天这单也就歇业回乡下躲躲了……”
宋清越看着那些有些打蔫但根系尚好的桑树苗和甘蔗种苗,甘蔗苗是砍成一节节的甘蔗茎,心中暗叹一口气,问道:
“掌柜的,桑树苗和甘蔗种怎么卖?”
“便宜!都便宜!”掌柜的连忙道,“桑树苗两文一株,甘蔗种三文一节!您要多少?”
宋清越估算了一下荷塘堰顶的长度和大家的购买力,说道:“桑树苗和甘蔗种,各要一百株吧。”
她不敢买太多,生怕路上走得慢,目标太大,也怕种苗经不起折腾。
“好嘞!”掌柜的很快清点好,“桑树苗一百株,二百文;甘蔗种一百节,三百文;一共五百文,算您五钱银子!”
这个价格确实比平时便宜了不少。
付了钱,将捆扎好的种苗小心收好,一行人又立刻赶往牲畜行。
牲畜行里更是冷清,偌大的场地里只剩寥寥几头牲口,显得无精打采。一个牛贩子正愁眉苦脸地守着几头小牛犊。
“老板,这牛犊怎么卖?”宋大川上前问道。
牛贩子见来了主顾,打起精神:“唉,就剩这四头了,都是半岁口的健壮牛犊!两头母的,两头公的。这光景,我也不指望赚钱了,给个本钱就卖!四头您要是一起要,给四两银子就行!”
四两银子买四头牛犊,这价格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便宜!宋清越几人仔细查看了牛犊,虽然有些瘦,但眼神清亮,四肢有力,确实是好牛犊。
“成!我们要了!”宋大川和刘叔一合计,立刻拍板。
付了钱,牵过牛犊,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沉重。
欢喜的是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了好牛,沉重的是这价格背后折射出的世道艰难。
接着,他们又快速采购了一些针线、盐巴和最便宜的粗布。
最后来到一家尚未关门打铁铺,买了几把锋利的镰刀、柴刀和两把沉甸甸的铁锤。
将利器握在手中,大家心里才稍稍踏实了些。
所有采购任务完成,太阳也已升高。
一行人不敢耽搁,牵着牛犊,背着种苗和采购的物资,准备立刻出城。
就在快要走到城门口时,宋清越猛地一拍额头:“哎呀!差点忘了两样要紧的东西!”
众人停下脚步看她。
“雄黄!还有石膏!”宋清越解释道,“雄黄撒在房前屋后,可以防蛇驱虫!石膏……石膏可以用来点豆腐!豆子收了,咱们就能自己做豆腐吃了!这两样东西,只能去药行买!”
虽然归心似箭,回去买雄黄可能会耽误一点时间,但想到雄黄能防那可怕的“辣条”,宋清越想自私一次,何况石膏还能做新鲜豆腐,出村前好多个婶婶都叮嘱了要买的。
于是,一行人又折返,赶往李记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