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示范堆的建设场地,成为了整个产业园乃至更高级别目光关注的焦点。成千上万台,Specia,li zed,工程机器人在地下挖掘、浇筑,构筑着足以承受聚变反应巨大能量的坚实基座。来自系统商城的特种合金构件、超导磁体、耐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被源源不断的运抵,由机器人进行毫米级精度的安装。
尤继武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几乎常驻工地。他的表现,再次让所有人,包括四位AI高管为之折服。
这一天,在进行核心部件——那个巨大的d形超导环向场线圈的吊装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张晓明和蓝海联合计算出的吊装方案,在模拟中,总有3‰的概率会在最后微米级对接时,因极细微的磁场干扰和结构应力,导致接口处产生不可逆的微观损伤。
“概率虽低,一旦发生,返工成本极高会延误工期。”张晓明的全息影像汇报着,语气中带着一丝计算极限的“无奈”。
现场,巨大的线圈悬停在半空,所有机器臂都处于待命状态。几位核心工程师和AI们都看着尤继武。
尤继武没有去看终端上复杂的数据流,他闭上眼,似乎在脑海中构建着整个吊装过程的物理模型。几秒钟后,他睁开眼,走到控制台前,手指飞快地输入了一串新的参数。
“调整吊装臂第七、第九关节的阻尼系数降低5‰。同时,在对接前0.5秒,启动预备安装在线圈侧面的辅助平衡器,施加一个反向微扭矩,数值我已经设定。”尤继武的声音不容置疑,“磁场干扰的问题,在对接瞬间,短暂切断主控电源,改用备用超级电容供电,避开主要干扰峰值。时间窗口是……”
他说出了一串精确到毫秒的时间顺序。
张晓明和蓝海几乎瞬间就完成了模拟运算。全息影像上代表成功率的数字,从99.7%一跃变成100%!
“计算通过!方案最优!”张晓明的声音带着一丝“惊叹”,尤主任,您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心算出如此复杂的多体动力学和电磁耦合问题的?”
尤继武淡然一笑,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有时候直觉和经验高度强化的思维推演,比纯粹的数据遍理更快一步。这里,”他指了指太阳穴,“就是一个超算中心。”
他随即下令:“按新方案执行!”
机器臂再次启动,动作变得更加流畅和精准。在预定时刻,辅助平衡器悄然工作,电源切换无缝完成。巨大的d形线圈,如同被无形的手温柔引导,精准、平稳、无声地嵌入预定位置,接口处的传感器传来所有参数完美的信号。
“对接成功!”现场响起了一阵压抑的欢呼声。
一直在旁默默观察的尤启明,走上前,用力拍了拍父亲的胳膊,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知道,父亲不仅是一个技术管理者,更是一位已经站在蓝星技术之巅的巨匠。
尤继武看着成功就位的核心部件,又抬头望向远处已经初具轮廓的聚变反应堆容器,豪情顿生:““烛龙”睁眼之日,就是我们“启明集团”,乃至龙国,腾飞于世界之巅之时!”
核心区域的建设,在尤继武的坐镇下,以惊人的速度和无可挑剔的质量向前推进。芯片厂的光刻机正在安装调试,固态电池生产线开始试产性能更优异的下一代产品,六颗卫星在太空中悄然改变着地面的通讯格局……一个由“启明集团”主导的、集能源、信息、材料、尖端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帝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60年代的南国海滨,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