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集团”核心工业区内,一座宏伟的圆柱形建筑巍然屹立,其流线型的银灰色外壳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这里便是“烛龙”可控核聚变示范堆的所在地。
经过尤继武带领张晓明、蓝海、绿峰、陆风等AI经营团队,一个多月来夜以继日的奋战,以及成千上万台工程机器人的精密协作,这座承载着无限能源梦想的装置,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时刻。
示范堆主控室内,气氛庄严而热烈。史云鹏主任、黄将军、邮电总局王局长、电力部的刘部长、陈少将、以及龙科院的众多院士再次齐聚,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那座巨大的环形屏幕上,上面正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复杂的结构示意图。尤启明和尤继武站在控制台前,神情专注而沉稳。
“各位领导,“烛龙”示范堆的所有建设和调试工作已完成,即将进行首次等离子体点火试验。”尤继武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向众人做最后汇报。他的声音通过清晰的扩音系统传遍主控室,带着一种技术权威特有的公信力。
他示意张晓明调出核心数据面板,向在场领导简要介绍了“烛龙”的关键技术参数:
“本示范堆采用紧凑型托卡马克(tokamak)构型,使用氘(从海水中提取)和氚(通过锂再生层在线增殖)作为聚变燃料。”
“设计等离子体电流:2500万安培。”
“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超过600秒。”
“中心等离子体温度:可达1.8亿摄氏度。”
“稳态聚变功率:1000m瓦(电功率)。”
“能量增益因子q值:设计值大于30。”
尽管在场多数人并非技术专家,但那一连串天文数字般的参数,尤其是“1.8亿摄氏度”、“1000m瓦”和“q值大于30”,依旧让他们心中震撼!这意味着,“烛龙”不仅能够点燃太阳核心般的超高温等离子体,更能持续稳定的输出巨大能量,并且产生的能量远大于维持其运行所消耗的能量!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造太阳”!
“所有系统最终检查完毕!”
“磁约束系统运行正常!”
“加热系统待命!”
“真空室达到设计要求!”
“冷却系统准备就绪!”
……
一道道清晰的汇报声,从各个控制岗位传来。主控室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尤启明与父亲对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尤启明上前一步,沉声道:“我命令,“烛龙”示范堆,首次等离子体点火,启动!”
尤继武亲自按下了那个代表着能源纪元开端的红色按钮。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控制系统内部指令无声的奔流。大屏幕上,代表能量输入的曲线陡然攀升,强大的中性束注入和射频波加热系统开始工作,将微量的氘氚燃料气体加热到难以想象的高温。环形真空室内,无形的超导磁体产生了强大的磁场,如同一个看不见的牢笼,约束着那团逐渐形成的、炽热无比的等离子体。
屏幕上,一个代表等离子体的亮环骤然出现,并且迅速变得稳定、明亮!
“等离子体成功建立!”
“温度突破度!度!一亿度!
“约束稳定!能量持续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