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一种近乎凝滞的紧张和压抑中,悄然滑入盛夏。姜知夏的生活,在经历了江瀚海的警告和那次深刻的自我醒悟后,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律和专注的状态。她不再将江屿白视为情感上的牵绊或痛苦的根源,而是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那片未知而危险的世界,转化为一种鞭策自己不断强大的动力。
她像一块永不饱和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知识。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她开始系统性地选修信息科学、国际关系甚至基础法学的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她加入了学校的模拟联合国协会和网络安全兴趣小组,尝试接触和理解更复杂的社会运行规则和潜在的威胁形态。她甚至开始有规律地进行体能训练,学习一些基础的防身技巧。这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如同地下河般在她平静的校园生活下暗自奔流。
那场cUpt全国赛的银牌和最佳辩手提名,为她打开了更多机会的大门。暑假前夕,她收到了来自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IUpt)中国区选拔赛的邀请函。这是一个更高规格、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优胜者将代表国家参加全球总决赛。
姜知夏几乎没有犹豫就接受了挑战。这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更是她新战略的一部分——站到更高的、更国际化的舞台上,接触更顶尖的资源和信息,或许能让她对江屿白所处的环境有更清晰的认知。这是一种冒险,但也是她目前能想到的、最积极的应对方式。
整个暑假,她再次投入到封闭的集训中。这一次,竞争更加激烈,对手来自全球顶尖高校,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cUpt。压力巨大,但姜知夏却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她将之前积累的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团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贡献关键的物理见解,还能在策略规划和对外沟通上提供独到的支持。她变得更加沉稳、果断,眼神中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洞察世事的冷静。
她偶尔会通过加密渠道,匿名关注一些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和“普罗米修斯”项目相关的公开学术动态和行业新闻。信息零碎且有限,但她能隐约感觉到,那个领域正处在某种山雨欲来的前夜,一些微妙的信号表明,竞争和压力正在加剧。这让她对江屿白的处境更加担忧,但也更加坚定了她必须尽快成长起来的决心。
决赛之日,终于在八月中旬到来。比赛地点设在上海的一所国际会议中心。会场庄严肃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子、资深评委和业界专家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姜知夏所在的团队抽到的决赛课题极具挑战性——“基于量子纠缠的长距离保密通信中,退相干与环境噪声的主动补偿策略研究”。这是一个前沿且高度复杂的课题,不仅需要深厚的量子力学基础,还涉及信息论、控制理论和复杂的实验设计。
准备时间只有短短三天。团队陷入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辩中。传统的被动补偿方案效果有限,而设计一种高效且可行的主动补偿系统,难度极大。姜知夏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借鉴经典控制论中的“预测-校正”思想,构建一个基于部分先验环境信息的动态反馈模型,来实时预测和抵消退相干效应。
这个想法非常新颖,但也风险极高,对模型的精确度和算法的实时性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团队内部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太过冒险,不如选择更稳妥的方案。
关键时刻,姜知夏展现出了她这段时间历练出的领导力和决断力。她没有固执己见,而是用严谨的数据模拟和清晰的逻辑推演,说服了大部分队友。她带领核心成员通宵达旦地优化模型,编写代码,调试模拟程序。她的冷静、专注和那种近乎本能的、对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让队友们刮目相看。
决赛当天,姜知夏作为主陈述人,站在了全球直播的演讲台上。灯光聚焦,镜头对准,台下是无数双审视的眼睛。她穿着简洁的深色西装套裙,妆容淡雅,身姿挺拔,眼神平静如水,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和力量。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从退相干的物理本质,到主动补偿的理论基础,再到他们团队设计的创新模型和模拟结果,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尤其当她展示那个动态反馈模型的核心算法和令人惊艳的模拟效果时,台下响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叹声。评委席上,几位国际知名的专家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答辩环节,问题如连珠炮般袭来,角度刁钻,直指要害。姜知夏沉着应对,与队友配合默契,不仅完美地解释了己方的方案,还能敏锐地抓住对方提问中的逻辑漏洞进行反击。她的英语流利精准,思维敏捷,展现出了与国际顶尖学子同台竞技毫不逊色的风采。
整个过程中,她的目光偶尔会扫过评委席,扫过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但她的心却异常平静。她不再是为了证明什么给谁看,也不再是那个会因为他人目光而紧张的女孩。她站在这里,是为了她自己,为了她所追求的知识和力量,也为了那个在遥远地方独自奋战的人。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也是一种坚定的前行。
* * *
几乎就在姜知夏在决赛场上挥洒自如的同时,地球的另一端,瑞士苏黎世,正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
江屿白所在的“普罗米修斯”项目核心实验室,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项目进入了最后也是最危险的实机验证阶段。巨大的环形实验装置中心,幽蓝色的光芒隐隐闪烁,复杂的管线如同血管般遍布四周,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冷却液的味道。
江屿白站在主控台前,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眼下的乌青浓重得吓人,但他敲击键盘的手指依旧稳定如磐石,眼神锐利如鹰,紧紧盯着屏幕上瀑布般滚动的数据流。他已经连续工作了超过72小时,靠意志力强撑着最后的清醒。
项目的成功近在咫尺,但潜在的危机也如影随形。他通过特殊渠道获知,有竞争对手势力正在不惜一切代价试图窃取或破坏他们的最终成果,甚至可能采取了极端手段。实验室的安保等级已经提升到最高,但他内心的不安感却越来越强烈。
就在实机验证进入最关键的数据采集环节时,主控台的一个辅助监控屏幕突然闪烁起刺眼的红色警报!
“警告!3号冷却回路压力异常!温度急剧升高!”冰冷的电子提示音响起。
实验室里瞬间一片骚动!3号冷却回路负责核心能量单元的散热,一旦失效,将在几分钟内导致装置过热熔毁,不仅实验失败,还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怎么回事?!”项目首席科学家厉声问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数据流被干扰!有异常信号注入!”一个工程师急促地报告,“像是……定向电磁攻击!”
果然来了!江屿白的心脏猛地一沉!对方选择了最危险、也是最致命的时机动手!
“启动备用冷却系统!全力排查干扰源!优先保障核心单元安全!”首席科学家果断下令,但额角已经渗出了冷汗。备用系统功率有限,只能争取很短的时间。
实验室里乱成一团,技术人员疯狂地操作着,试图稳住系统。但干扰信号极其刁钻,系统稳定性持续恶化,备用冷却系统的功率指示灯也在快速下跌。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绝望的气氛开始蔓延。一旦核心单元过热,数月的心血将毁于一旦,更可怕的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直沉默地盯着主控数据的江屿白,眼中猛地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他推开身边的工程师,双手在键盘上舞动如飞,输入了一连串极其复杂、并非标准应急预案的指令!
“江!你在做什么?!”首席科学家惊骇地喊道。
江屿白没有回答,他的全部心神都凝聚在屏幕上。他正在尝试一种极其冒险的操作——利用攻击信号本身的部分特征,反向校准被干扰的数据流,同时强行提升备用系统的临界输出功率!这是一种理论上存在但从未在实践中验证过的险招,成功率极低,一旦失败,将加速系统的崩溃!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这个年轻的天才进行着近乎自杀式的操作。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滴在键盘上,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几秒钟后,奇迹发生了!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据曲线,开始出现平缓的迹象!备用系统的功率输出稳定在了一个危险的临界值上,但暂时遏制了温度的急剧上升!
“干扰源定位成功!正在隔离!”另一个工程师兴奋地喊道。
危机,暂时解除了。
实验室里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欢呼和掌声。首席科学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江屿白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感激。
江屿白却仿佛虚脱了一般,踉跄着后退一步,靠在冰冷的机柜上,大口地喘着气,脸色惨白如纸。刚才那几分钟的极限操作,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心力。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私人加密通讯器轻微震动了一下。他疲惫地拿出来,看了一眼。是一条来自哥哥江屿辰的加密信息,内容极其简短:
【她入围全球总决赛了。表现惊人。】
下面附带着一个新闻链接的标题截图,标题是中文的:“中国女大学生姜知夏惊艳IUpt赛场,创新方案征服国际评委”。
江屿白握着通讯器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他点开那张模糊的截图,放大,看到了新闻配图中,那个站在国际舞台中央、自信从容、光芒四射的姜知夏。
那一刻,百感交集。骄傲、欣慰、心疼、担忧、以及一种深不见底的、混合着距离感和失落感的复杂情绪,像潮水般将他淹没。在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的同时,她也在另一个战场上,绽放出了如此耀眼的光芒。
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从未如此遥远,又仿佛在某个瞬间,因为彼此极致的努力和绽放,而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无声的共鸣。
他缓缓闭上眼睛,将通讯器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要抓住那遥不可及的一丝暖意。实验室的喧嚣仿佛离他远去,只剩下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孤独的跳动声。
决赛之日,对于姜知夏而言,是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对于江屿白而言,则是深陷漩涡、生死一线的考验。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轨道上经历着极致的燃烧,而那微弱的光,是否能穿透重重迷雾,照亮彼此的前路,依旧未知。
但至少在这一天,他们都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向命运做出了最倔强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