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庄观异果那绚烂而短暂的规则演化与最终崩溃,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白羽的脑海中。那不仅仅是失败,更像是一场关于“规则生命”的盛大预演,让她窥见了世界底层法则那动态、挣扎、求存的另一面。
返回幽冥地府,她并未立刻投入对“元初界”的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造,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她反复回味观天镜记录下的、异果内部规则符文生灭重组的每一个细节。那种在冲突中寻求平衡、在崩溃边缘挣扎的“活性”,与她之前编辑的、相对静态的规则截然不同。
“我的‘元初界’,规则是‘死’的。”她得出了一个结论。
她设定的引力、能量循环、物质交互等规则,就像一套固定的程序,世界万物在其框架内运行,但规则本身不会改变,不会成长。这样的世界,或许能稳定存在,甚至演化出复杂的物质结构,但距离诞生真正的、具有内在驱动力的“生命”,还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那道鸿沟,就是规则的“自适应”与“进化”能力!
如何让规则“活”起来?
她想到了那枚异果。它的规则演化,源于更高层次的造化与空间法则的注入与冲突。那么,是否可以在“元初界”的底层,也植入一些能够引发规则自我调整和优化的“种子”?
她将这种“种子”命名为“规则元胚”。
“规则元胚”并非具体的规则,而是一种更本源的、能够根据环境反馈,促使现有规则发生微小变异、并让更适应环境的变异得以保留和扩散的“机制”或“倾向性”。
这听起来极其抽象和困难,但白羽有观天镜和五庄观的见闻作为参照,并非毫无头绪。
她开始尝试设计最基础的“规则元胚”。
第一个元胚,她称之为“稳定性偏好”。其核心逻辑是:在规则运行中,那些能够导致系统整体更稳定、能量更均衡的微小规则变异,将有 slightly 更高的概率被“固化”下来。这就像一种最原始的自然选择,只不过作用对象是规则本身。
第二个元胚,是“效率优化倾向”。当存在多种规则路径能达到类似效果时,那些消耗能量更少、过程更简捷的规则变异,会获得微弱的“青睐”。
这些“元胚”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世界运行,它们更像是一种潜藏在规则底层的“催化剂”或“筛选器”,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规则向更稳定、更高效的方向缓慢“进化”。
编辑这种“元胚”的难度远超以往。它们涉及的是规则与规则之间的关系,是变化的变化,是“元规则”。白羽不得不调动全部心神,借助观天镜反复推演、模拟,才勉强将这两个最基础的“元胚”概念,转化为极其晦涩复杂的规则信息流,小心翼翼地注入到“元初界”的混沌核心之中。
注入完成后,她紧张地观察着。
起初,“元初界”内部并无明显变化。规则依旧按照既定框架运转,物质和能量缓慢演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极其细微的地方,变化开始显现。
比如,在某处能量流动频繁的区域,原本单纯依靠她设定的“引力”规则聚集的物质微粒,其聚集的方式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调整,似乎形成了一种更有效抵御能量冲刷的临时结构——这或许是“稳定性偏好”元胚在起作用?
又比如,在物质化合的过程中,某些原本需要绕很大圈子的反应路径,出现的频率似乎在缓慢降低,而一些更直接的路径则略有增加——这可能是“效率优化倾向”的初步效果?
这些变化微乎其微,且充满了随机性,甚至可能只是她的心理作用。但白羽坚信,种子已经播下,“元初界”的规则,不再是完全静止的了。它拥有了极其微弱的、内在的“进化”潜力。
这个过程极其消耗心神,比单纯编辑静态规则要困难百倍。但白羽乐在其中。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真正的造物主,不仅在创造世界,更在赋予这个世界“自我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她的“规则编辑器”计划,也因此迈上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玄奥的台阶。
外界的洪荒,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着。《洪荒周刊》在董仙官的主持下,平稳发展,影响力与日俱增。北海局势在脆弱的平衡中僵持,各方势力都在积蓄力量。名单上的新秀们,也在各自的轨迹上悄然成长,杨戬似乎终于找到了劈开桃山的方法,哪吒也在一次次降妖中磨练着他的神通…
白羽偶尔会通过周刊关注这些,但大部分心神,都已系于那方正在孕育着“进化”火种的混沌世界。
这一日,她正在推演第三个“规则元胚”——关于“多样性促进”的设想(适度的规则多样性有助于系统应对不同环境挑战),灵珠子又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这次手里没拿什么奇怪的东西,而是扯着她的袖子嚷嚷:
“白主编!不好啦!外面来了个好凶好凶的婆婆!说要找你!孟婆阿姨都快跟她吵起来啦!”
婆婆?凶婆婆?找她?
白羽一愣,神念立刻向外探去。
只见奈何桥头,孟婆依旧面无表情地搅拌着她的汤锅,而她的对面,站着一位手持龙头拐杖、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如鹰的老妇人!那老妇人周身气息浑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竟能与孟婆散发的轮回气息分庭抗礼!
这是谁?地府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位大能?
白羽心中一惊,不敢怠慢,连忙整理了一下化身(虽然还是纸人),快步迎了出去。
她的“跨界”人生,似乎总在她沉浸于研究时,被意外打断。而这一次,这位突如其来的“凶婆婆”,又会带来怎样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