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会议室里的空气,因为刚刚结束的关于“内鬼疑云”的沉重思考而显得格外凝滞。陆野独自坐在那里,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桌面上敲击着,发出单调而轻微的嗒嗒声,仿佛在为他纷乱的思绪打着节拍。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已然亮起,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昏暗的室内投下几条色彩斑斓却冰冷的光带。
内鬼的阴影,像一根毒刺,扎在信任的最核心处,带来的不仅是愤怒,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对手的狡猾与无孔不入,远超最初的想象。他们不仅在外围构筑了坚固的堡垒,甚至可能已经将触角伸进了警方内部,这使得任何常规的调查行动都如同在对方的监视下裸奔,每一步都可能被预判,每一次努力都可能被化解于无形。
僵局。令人窒息的全方位僵局。
陆野的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回放着接手“筑坝行动”以来的每一个片段:初次接触受害者的失败,那通直接打到重案组的威胁电话,经侦部门那永远在“走流程”的资金调查申请,内部系统里那些诡异的异常查询记录,还有眼下这看似毫无破绽、沉寂如水的监控目标……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令人无力的事实:单凭刑侦支队,特别是他们这个虽然精干但权限有限的小组,想要从正面撼动李氏集团这棵盘根错节的大树,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对手太懂得如何利用规则来保护自己,也太懂得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来瓦解进攻。他们藏在合法的外衣下,用金钱和暴力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自已保护得严严实实。
必须破局。 这个念头在陆野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不能再这样被动地、一点点地去啃噬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盾牌。需要一把更锋利的矛,一把能从更高维度、或者完全不同角度发起攻击的武器。
他的思绪,自然而然地飘向了高明支队长曾经提到过的那个词——“保护伞”。如果内部真的存在问题,那么依靠系统内部的自查自纠,不仅效率低下,更容易打草惊蛇。需要一个完全独立于现有侦查体系之外的力量,一个拥有法定权限、能够无视基层阻力、直接对更高层级问题进行调查的机构。
检察院。
特别是负责职务犯罪侦查和重大涉黑案件审查起诉的部门。他们的权限具有天然的独立性,调查手段也与警方有所不同。对于涉嫌腐败的“保护伞”,检察院拥有直接立案侦查的权力,这是警方所不具备的。由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调查侯亮那样的可疑公职人员,或者直接对李氏集团的经济犯罪问题进行司法审计,或许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避开肌肉和骨骼,直接切入病灶核心。
这个想法让陆野的精神为之一振。就像在黑暗的迷宫中被困许久,终于看到了一缕可能通向外界的光。但这道光能否照亮前路,还取决于很多因素。
首先,需要高明支队长的全力支持和推动。跨部门的协作,尤其是这种涉及敏感案件的秘密协作,必须由高层出面协调。高明是否愿意冒这个风险?是否相信检察院有能力且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其次,需要找到一位合适的检察官。这位检察官必须业务能力过硬,原则性极强,不畏权势,敢于碰硬,并且值得绝对信任。在司法系统内部,同样存在各种关系和利益的纠缠,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者至关重要。
陆野深知,引入检察院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险在于,沟通协调环节增多,泄密的风险理论上也会增加;妙在于,它能有效规避目前遇到的大部分阻力,开辟第二战场,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夜幕下的城市依旧车水马龙,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秘密。他需要说服高明,必须说服他。这是目前打破僵局最可行、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深吸一口冰凉的夜风,陆野感到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在胸中凝聚。他回到桌前,开始在心中默默梳理向高明支队长汇报的要点:当前调查遇到的无法逾越的障碍、内部可能存在问题的风险、引入检察院的必要性和潜在收益、以及需要重点争取的资源和支持。
这将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汇报,不仅关系到“筑坝行动”的未来,也可能决定着他们这个小组能否在这场不对称的较量中生存下来。他必须拿出足以让人信服的理由和严谨的方案。
时间已是深夜,办公楼里大部分灯都熄灭了,只剩下重案组办公室和这间小会议室的灯光还亮着,像黑夜中坚持守望的灯塔。陆野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他将要去推动一场可能改变整个战局的变革。前路未卜,但他别无选择。